您的位置  都市男女

“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中国共产党如何担负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给出“中国之治”的行动纲领。

方向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回答的是“往哪里去”的问题。《决定》明确回答了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也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果不能坚守根本制度、巩固基本制度以及完善重要制度,就会偏离航道,当然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

所谓根本制度,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最为重要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中,党的领导居于顶梁柱的位置。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根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具体构成、行动和体现。所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原则不能丢,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应在党的领导下展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以坚定的制度自信不断展现党的领导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因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和全面领导,才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和全面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所谓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基本制度也是覆盖和体现在各领域各方面的。比如,在经济领域,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大基本经济制度。如何把基本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优势,将“中国之制”转化为“中国之治”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但可以肯定地讲,“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开启“中国之治”的新境界,归根结底都依赖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过去,我们所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未来,我们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也只能通过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越自信、越健全、越巩固,国家治理体系也会越科学和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大、越现代化。可以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基本制度。

使“建起来”的制度在实践中“转起来”

重要制度,包括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法治体系、党的建设制度等。重要制度上接国家治理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之基层,通过具体的体制机制和程序设计,巩固重要制度优势、强化重要制度执行、补齐重要制度短板,使“建起来”的制度在实践中“转起来”,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使国家治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惠及民众的制度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大都集中于重要制度层面。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重要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的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有利于把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根基、历史伟力和未来功能关联统一,也有利于制度的理论形态和治理的实践形态、制度的历史逻辑和治理的实践逻辑、制度的完善逻辑和治理的发展逻辑内在统一起来。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题鲜明,绘就了我国的制度图谱,接下来更为重要的事情是通过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真正发挥其效能和优势。

(魏传光,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