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都市男女

以大数据分析支撑精准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人口流动大数据分析表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拥有地铁和高铁的省会、经商人口占比高的城市和南方旅游城市是节前疫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当前战“疫”,必须密切关注人口流动情况,及时准确地跟进、掌控有关人口流动数据资料,以大数据分析支撑疫情防控,为最终打赢战“疫”奠定坚实基础。

节前五类人流动推动疫情快速叠加扩散

人口流动是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也是战“疫”和节后复工复产的中心环节。武汉处于中国人口的重心位置,加上九省通衢的便利交通条件,以及全国高校第三大聚集地的身份,发源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凭借春运高校学生流、务工返乡流、商务旅游流、外出人口返乡流、留守老少春节反向流之机迅速向全国扩散,疫情扩散渠道主要集中在上述五类人口的流动。

根据大数据估测,首先,节前高校学生返乡时经武汉地铁公交系统之后约有20万潜在的感染人群流向周边省市及全国各地;约60万高校生流向湖北全省各地。其次,与湖北相邻的周边省份200万左右在汉务工经商人口在节前流出。第三,约20万在湖北经商的广东和浙江商人流向广东和浙江,还有10万节前旅游人口流向桂林、珠海、深圳、广州等南方旅游城市。第四,节前150万左右的湖北外出人口经武汉回乡过年。第五,约30万左右的留守人口“反向春运”流出湖北,半数流向两广和海南。

节后疫情风险与人口流量成正比

由于武汉及湖北疫区控制人口流动的措施实施太晚,大数据推算节前由武汉及湖北流向全国各省的人口为256.2万人,其中流向湖北相邻省份占绝大多数,流向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和上海等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人数居次。节前这些由武汉流出的人口数量多少决定节后疫情防控困难的大小,即接收的流入人口越多,节后抗“疫”压力越大。显然,河南、湖南、重庆、江西等几个相邻省份节后将面临较大的抗“疫”压力;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的节后抗“疫”压力大小则还与各省的日常性人口流动强度有关,例如,湖北与广东因武广高铁联系紧密,因此可以预见春节后广东的抗“疫”压力会大于江苏和浙江。

从流向城市来看,流向湖北周边省份城市的人数最多,如重庆、南阳、信阳、岳阳、九江、长沙、常德、驻马店等,这些城市节后确诊病例数量也大致反映了疫情与人口流量的正比例关系。由于商旅人口比务工人口流动频率更高,因此节前由湖北回流的人口规模越大、商旅人口占比越高的城市在节后战“疫”的压力也就越大,即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拥有机场和地铁的省会城市、浙江和福建等经商人口较多及南方旅游城市等节后战“疫”压力会较大,而以务工为主的人口净流出城市战“疫”压力则相对比较小。因此,除与湖北相邻的地级市以外,建议节后不必对其他人口净流出地进行人口流入控制。

与珠三角占广东全省经济总量80%相对应,80%以上的湖北籍人口分布在珠三角几个主要的城市。其中深圳最多,节前自湖北流入51501人,占全省26.8%;其次是广州,节前流入44583人,占23.2%;其后是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及其他城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广州是全省铁路枢纽和省府所在地,深圳和珠海则是冬季度假的热门旅游城市,因此广深珠是防控重点之地;佛山、东莞和惠州则主要以流动性较弱的制造业民工为主,防控压力相对较轻。

节后战“疫”重点及对策建议

从人口流动特征及未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做好疫情防控这一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笔者建议:

一是利用大数据实施精准防控。把三大手机运营商的信令数据、微信登录、移动支付等系统平台数据统筹使用。强化数据的监测能力,防止遗漏。重构城市大数据指标体系,重建面向全社会的数据服务体系。实施全国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计划,立法立例要求数据企业和数据平台定期定时向国家基础数据库提供登录日志数据。

二是立法立规重点治瞒防扩散。严厉打击拒不配合相关询问、刻意隐瞒个人旅行史和人员接触史等行为,依法追究隐瞒、谎报疫情者刑事责任,对新增确诊病例利用大数据和传统手段深入侦查,务必弄清每一例确诊病患的可能传播路经,尽可能查实每一个密切接触者和可能的被感染人员,对疫情扩散的可能性进行详细评估。

三是趁势开展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全民动员、全国战“疫”的防控体系完整地涵盖了人口普查所需的组织领导、经费支持、基层排查和群众支持等关键环节,疫情防控和人口普查两大工作高度重合一致,完全具备同步进行各项人口普查工作,后疫情时期完全可以高质量地完成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这一年度重要工作。

四是做好华中地区高校毕业生广东就业工作。广东是湘鄂豫三省高校毕业生首选就业地,是广东外省智力输入的主要来源地。广深两个特大城市可做好引才预案,继续吸引华中地区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为疫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五是全省集中收治统一应对疫情反复风险。设置广佛环线、穗莞深城轨、珠海机场等三个珠三角新增病例统一集中收治基地。

(周晓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