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困难重重 也别放弃深度阅读的乐趣
你在上大学的时候喜欢读书吗?
近日,有媒体针对大学生读书问题对全国8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人每天读书不足半小时;超四成学生每月读书不足1本;小说、名著、传记最受学生欢迎;近六成学生对自己读书的情况不满意。
尽管样本数量略少,但读书不足的结论与人们的直观感受比较一致。根据相关机构调查统计,我国人均阅读量本身就处于偏低的水准,折射到校园中似乎也可以理解;再者,信息浪潮时代,爆炸式的资讯、唾手可得的娱乐产品也催生了一种浮躁心态,消磨掉了人们大量的闲暇时光。
此外,课业与升学的压力也可能成为学生读书较少的理由。有的学生参与了导师的实验项目,每天深埋在实验室中,把原本午后图书馆中宁静的阅读时光,变成了瓶瓶罐罐的实验过程;有的学生有着考研、考博的梦想,每天三点一线的日常,让他们的阅读从书本的“海洋”,变成了十几本考研“秘籍”。留给这些学生们阅读的时间的确不太多。
类似的理由或许还能找出许多,但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利用零碎时间抓紧读书的习惯。鉴于阅读所带来的难以估量的好处,尽管有着诸多困难,我们仍然应该提倡学生们抽出宝贵的时间进行阅读,尤其是进行有思考、有深度的阅读。区别于单纯追求刺激的“爽文”、功利性质明显的“成功学”书籍,深度阅读有益于人们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形成整体、系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素质,更好地迎接社会的磨砺。
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采取系统性的措施,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大学如此,中学、小学也应该如此。传统应试教育中,迫于成绩压力,学生们除了枯燥的教科书与习题册外,其他书籍一律被教师、家长视为“闲书”。事实上,中小学期间正是最适合培养阅读习惯的年纪。到了大学,学校与教师更应该积极主动引导、鼓励学生们走进图书馆,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进行阅读。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渠道、媒介形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享受,它启迪了人们的思维与智慧。当个人努力、学校引导、社会营造良好氛围等关键因素齐备,我们距离全民阅读社会就更近了一步。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