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体质不可信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都有“养生大师”倡导“酸碱体质”,去年,提出这套理论的罗伯特·欧阳被罚款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位养生大师当庭认罪,表示自己的“酸碱体质理论”纯属骗局。
其实,从这一理论诞生的十几年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在强调它就是一场骗局。关于酸碱性体质,压根就连一篇像样的文献、一点最简单的研究都没有!
酸碱理论给某些食品包装上了“健康”的外衣,加价卖,忽悠大家“多吃碱性食物”。这种理论认为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但肉类吃多了就会形成“酸性体质”,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骨质疏松患者基本都是这种体质,由此推断“肉类危害健康”。
很多人迷信“碱性食物”,觉得吃碱性的食物好,吃酸性的食物不好。很多时候,人们判断食物的酸碱性,首先是尝味道:吃起来酸的,是酸性的;吃起来很涩,是碱性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pH试纸:如果pH试纸变红,就是酸性的;变蓝,就是碱性的。
其实这些都不准。专门有一门学科叫“食物化学”,就把食物分成呈碱性的和呈酸性的。怎么分的?把食物燃烧或消化分解变成灰分,然后去测其中的矿物质成分。如果一类食物,灰分中比较多的是硫、磷、氯等等非金属元素,加水变成酸(硫酸、磷酸还有盐酸),就称为“酸性食物”。还有一类,留下的是钾、钠、铁、镁等等金属元素,加水变成碱(呈碱性的溶液),这些就称为“碱性食物”。这种实验在很多有条件的中学都会做。
这样一分类,人们吃的所有鱼、禽、肉、蛋、奶、豆腐、豆制品,还有一些主食——因为含有较多硫、磷和氯——都变成了“酸性食物”。植物性的食物,比方说蔬菜、水果,还有茶叶、葡萄酒,这些就变成“碱性食物”。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种理论并没有科学依据,是不值得提倡的伪科学。”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表示,目前的研究表明,正常人的体内有一套精密的酸碱平衡系统,不会随便受摄入的食物而改变。当人体血液中的PH值偏离正常范围,也即所谓的变得更酸或更碱时,它就会启动自纠机制,重新达到平衡。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