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兴产业高山与群峰
海信在国内推出首个叠屏电视,峰值亮度等性能指标全部超越OLED机型的权威认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相隔3000公里成功开展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成为亚洲跨度最大远程手术……一大批“青岛制造”带动青岛高质量发展进入“高速路”。
这是青岛市善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发力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打造新兴产业高山与群峰带来的成果。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绪永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列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现代海洋等新兴产业成为青岛“产业金花”,2018年新经济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5.5%。
用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蝶变”
即发集团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雪达集团的D2M全球化批量定制平台等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双星轮胎打造行业内首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青岛市通过技术创新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科技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赋能,集聚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用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蝶变”。依托青岛科技大学打造的橡胶新材料产业生态链平台已集聚11个国家级、29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橡胶谷已入驻321家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81.2亿元,实现纳税总额3.25亿元。青岛市市北区科技局局长孙春艳说,随着中车科技产业生态圈平台、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研发基地平台、青岛国际大健康产业化基地平台、橡胶新材料产业生态链平台落户,市北区整合国家大学科技园、中航科技园等资源,建设以橡胶化工、金属合金等为重点方向的橡胶新材料产业生态链平台,构筑“科创策源地”。
未来3年时间里,青岛将聚焦智能家居、高分子材料、新型纺织材料及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统筹人才、企业、平台、项目等创新资源,打造国内乃至全球的产业高峰。
创新驱动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公布,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和以高效节能电器产业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成为第一批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的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青岛已形成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龙头企业引领,53家规上企业集聚,330余家中小企业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8年,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现产值739亿元,增速超过3.9%。青岛形成以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群,带动近2000家配套企业发展,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
青岛发起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正在产生“蝴蝶效应”,由青岛市科技局与市北区通过局、区会商,推进百洋智能科技承建的“青岛医疗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与十多家医疗机构、科学院校签约,推动青岛市医疗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发展。落户市北区的百洋智能科技,研发的影像肿瘤学科解决方案,拥有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提供多模态CT-MR融合精准手术计划的手术辅助。华西、301、302等多家医院都在使用这项技术。百洋也正在将一个从海外回国团队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销售及服务运维基地引入青岛。目前已在北京阜外医院开展临床植入实验,也已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快通道”,待完成25例植入临床后,即可进入市场,有望明年投入使用。
青岛将围绕微电子、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轻型航空动力等重点发展产业方向,通过“双招双引”和政策扶持,推动新兴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一业一策” 推进高技术产业“拢指成拳”
最近,青岛乾元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创客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一等奖。短短几年,乾元通成功研发“通用型大流量聚合通讯模组及系统”,并在国内首次启用多链路图传技术,填补了国内弱网聚合图传技术空白。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创新机制、配置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综合发力,“一业一策”推进高技术产业培育。青岛市编制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和航空航天四个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牵头制定高技术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明确25个高技术产业未来5年发展计划,推进仪器仪表、虚拟与增强现实、可穿戴智能设备等8个细分产业培育发展。
吴绪永说,青岛市科技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行动,通过建立高企上市培育库、成立高企上市服务联盟,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今年,青岛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总数达到24家,其中海尔生物医疗公司成为首个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年内预计突破3600家。“千帆计划”企业达到377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500家,科技型企业队伍发展呈现出“铺天盖地”之势,推动全市高新产业增量崛起。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