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广科院原院长:孙中山的建设思想和目标今天基本都实现了关于桂林历史的论文

提到一个研究中发现的细节,孙中山年轻时特别喜欢地图。“据说他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找来地图,铺在地上甚至挂在盥洗室,拿着红笔在地图上画圈圈。他一直是一个对国家规划有着强烈想法的人。”其中最能完整展现这种想法的就是《实业计划》。孙中山描绘的理想国是“至进步,至庄严,至富裕,至安乐”。

伟人已逝,伟业。近百年来,围绕孙中山开展的学术研究在全国各地由“冷”转“热”,国内遍布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孙中山研究会,广东更是其中的重镇。近日,记者采访了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的孙中山研究著名学者,60年的研究历程中,他撰写专著及编纂文集等约50部,包括《孙中山思想研究》《孙中山传》《孙中山论》《孙文学说:构建中国的理论先导》等多部著作。

1948年,在燕京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中国地下组织的外围“青年联盟”后,更成为一名“职业学生”,后因避往天津,潜伏解放区。“组织在干部南下大潮中安排我复学,我当时年仅16岁,对未来的经济建设心向往之,梦想成为一个水利工程师,奔波在江河山谷之间,但由于对理科课程的搁置,我选取了历史专业。”1950年考入了大学历史系,开始了长达8年的学习生活。

全文共6篇,前四个计划全关系到交通运输。第一计划为开发北部资源,以北方大港为中心,造西北铁系统;第二计划是开发中部资源,以东方大港为中心,整治长江水道;第三计划开发南部资源,以南方大港(广州)为中心,造西南铁系统;第四计划铁建设计划,造中央、东南、东北、扩张西北、高原等五大铁系统;第五计划关乎生活之物质原件工业;第六计划开发矿业。

建立黄埔军校是孙中山道上一个重大决策,分析了孙中山建军校的原因。孙中山曾向李鸿章,却一无所获,只拿到了一个出国考察农桑的护照,他非常失望,从此知道不能使用和平手段。孙中山所面临的现实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盟,没有任何,也没有议会可以利用。

回顾近年来孙中山研究的发展,以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为发端,到1961年在武昌召开的纪念辛亥50周年学术研讨会,可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研究。也是在这时开始了孙中山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前期,孙中山研究,研究机构和学会相继成立,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在两岸和国外频繁召开,不同形式的纷纷问世,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年轻的专业增多,孙中山研究成为显学。如今,正值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认为这是提升孙中山研究的重要历史时机,也是对孙中山最好的纪念。

认为,不能忽略孙中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化,他提出了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科学的近代化方案,以便实现“振兴中华”。粉碎殖义和封建主义双重乃是前提,则是杠杆,“实业化”构成方案的中心,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当是必要条件。作为宏伟社会系统工程的近代化的基本目标,即为建立、统一、和富强新中国。

孙中山在哥哥所在的檀香山(今夏威夷)读书5年,成立了第一个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的制。他建立了兴中会后很快回到,建立兴中会关,到广州以农学会的名义策划起义,决定1895年重阳节在广州起义。他一道,就把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这次起义由于泄露机密和准备不足没有完成大规模的战斗,就被。他国外,继续和武装斗争。1900年,孙中山发动了惠州起义,大部队顺着海边到了福建,最壮大时发展到2万多人,但由于政局的变化和军饷弹药缺失而解散。后来,同盟会又在岭南西南一带策划了8次起义。

1924年1月,一大召开,距兴中会成立已30年过去了,才第一次召开了代表大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义”,也提出了建设陆军军官学校的重要决议。当年6月,经过不到半年的筹备,黄埔军校就开学了。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也多次到黄埔军校考察,强调一定要有军,他说:“没有军,是不能成功的。我们有的教训。”

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婉拒了同窗和挚友们的劝止及另选诸如太平史等课题的,决意把孙中山思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为他认为孙文学说无愧为构建近代中国的理论先导,确认他的学说具有跨越悠久和广阔的时空的性质,他的一生堪称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知难而进,虽然研究过程多次中断,“但我相信只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指导,兼纳其他史学理论、方的积极因素,于历史的真实,必然会获致科学的。”就这样,专注于研究孙中山思想60年。

在经济建设方面,孙中山有“平均地权”“土地国有”乃至“耕者有其田”,“资本”发展“国家资本”的双轨制,“区域经济的观念”,具体方案还有海南建省、修筑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重视能源与交通的发展等。在《实业计划》中,注意到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特别强调了修铁,应在中国建立10万公里左右纵横的铁网,还有修建100万公里公,建设一、二、港口。甚至讲到了城市建设中街道房屋如何规划,还讲到了新闻产业也要有适当的发展。具体到广东,提到了电白港和黄埔港的建设。

但在当时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业计划》仅仅停留在纸面,甚至流于空想。认为:“《实业计划》是当时对中国建设最完整、最科学、最优秀的叙述,比维新派和洋务派都要先进。既有宏观的理论,也有具体的方案。但非常难以实现,因为孙中山没有自己的。”

孙中山还十分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的革新和发展,他曾与朱执信等在1920年研究中小学教育的改进并准备编写适用的教科书。他对世界采取,但引进和借鉴绝非“极端的外国”和“一味地”,而是要分析、辨识和抉择,“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作”。

“孙中山既是一个者,也是一个建设者。”近年来多次提出,孙中山的近现代化的身份不容忽视,他的功绩固然重要,但他的建国方略也同样有独特价值,说:“孙中山的建设思想和目标今天基本都实现了。”

说起研究孙中山的经历,觉得,自己对历史专业的抉择和热爱显然与家庭文化氛围相关。他的父亲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同时在大学里讲授中国报业史等课程,兄姐则酷爱文史,涉猎范围广泛。从少年时代便阅读了不少书籍,尤其是受到鲁迅的著述的影响。“《狂人日记》中对封建制度的本质的犀利剖析,使我稚嫩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不仅引发了我读史的热望,也与促成我立志厌烦那的人肉宴席。对我而言,学习和研究历史一开始就是与揭露和消灭吃人的制度密切相关的。”说。

一开始,孙中山是寻找到江湖组织来进行起义的,但江湖组织“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特点让他觉得不能完全倚靠他们。孙中山清朝后让位给袁世凯,被篡夺了。但接下来的二次和运动都没成功,在桂林会见了国际代表马林,马林向他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孙中山非常赞成,表示一定争取条件实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