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产业 中国馆陶—企业发展沿革
中国轻工轴承交易市场的建设,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轴承加工、物流、服务业、餐饮业等,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拉动了市场周边服务行业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精密轴承园区四期工程(华诚轴承)始建于2014年,该项目位于魏僧寨镇肖村村西,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51650㎡,项目总投资4亿元。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宿舍楼、食堂、其他辅助用房及配套道、绿化等。项目建成投产后主要生产包括滚动轴承、轴承零部件等,至少带动本地20余家配套企业跨越发展,将成为馆陶县轴承产业主力军。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均收入19800万元,上缴税金约1000余万元,至少可提供460个就业岗位。
馆陶县“武馆轴承工业带”始建于2004年,总投资10.6亿元,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武馆轴承工业带”东与山东烟店轴承市场隔河相望,北于临西县轴承大世界接壤。轴承工业带南从肖村开始,北至申西村结束,全长5.5公里,两边各规划占地100米,进入工业带企业沿武馆两边建设。
馆陶县轴承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于魏僧寨镇滩上村,当时主要是翻新废弃轴承。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烟店轴承市场的繁荣发展,我县沿卫运河西岸与烟店轴承市场仅有一河之隔的7个村庄率先搞起了低速微型轴承加工。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大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解放,发展轴承加工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涌现出前符渡、后符渡、山材、马栏厂、肖村等五个轴承加工专业村。在典型村的带动下,轴承加工业遍及全镇,家庭轴承加工业如火如荼的以燎原之势在沿卫运河岸几个村内迅猛发展,从而使我县轴承产业的发展在1998年至2000年的两年间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生产加工的低速微型轴承畅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通过广州外贸、上海外贸、湖南外贸出口到东南亚国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相继建设了馆陶县精密轴承园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和轻工轴承交易市场一期、二期工程,以及沿武馆公轴承产业带。至此,轴承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小规模、大群体的特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精密轴承园区三期工程始建于2013年,该项目位于魏僧寨镇肖村村西,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120余亩,规划设计8家占地13亩的标准化轴承企业,每家轴承企业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的效果图,建设一栋办公楼和三栋钢构车间,现已基本完工。该项目全部竣工、投产以后,可增加总产值10亿元,利税可达9000余万元,将形成我县轴承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企业利润回报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实现进带企业30家,累计投资5000万元以上,安排就业500多人,年加工轴承3亿套,年创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轴承工业带的发展,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搭建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及时引导家庭工业走了出来,促进了馆陶县的轴承产业上档次、上规模,拉动了馆陶县轴承产业的大发展。
、精密轴承园区一期工程始建于2007年,总投资1.9亿元,占地100亩,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精密轴承园区是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了18栋钢结构车间、18栋办公楼,园区内通、通电、通讯、通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并植树3000棵对园区进行了绿化,营造出了绿色、环保、规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园区企业主要以生产加工07类精密轴承为主。精密轴承园区一期已入驻企业18家。
、精密轴承园区二期工程始建于2009年,与一期工程隔园区道南北相望,占地面积110亩,总投资1.9亿元,规划设计建设20栋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的集办公、住宿、生产于一体的标准钢顶车间,可入驻企业20家。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5栋,现已入驻企业15家。
魏僧寨镇东临有烟店、北有临西两大轴承市场,依托两大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轴承加工业,壮大产业规模,成为我县轴承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在魏僧寨镇肖村村东,规划建设了馆陶县精密轴承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园区管理、优惠的入园政策等,吸引越来越多的轴承业主入园投资置业,精密轴承园区的建设为扩大我县轴承产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打下基础。同时对增强企业外部形象,推动轴承产业集群发展树立了样板,进一步增大了轴承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发展空间。
按照“借力发展,错位发展,龙头带动,流通带动”的工作思,全县拥有轴承专业村51个,轴承加工户2000余户,从业人员2万人,年加工能力45亿套,加工各种型号轴承100余种,部分产品出口印度、印尼、韩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