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车商影响行业发展 二手车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二手车交易司空见惯,原本买卖双方可以各取所需的好事,因“黑车商”不正当经营谋取暴利,而变得纷争不断。这不仅加深了消费者对二手车行业混乱的刻板印象,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感,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体二手车行业的信誉与规范化发展。
有专家指出,黑车商泛指二手车领域内以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的商家或个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为使用者及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那么“黑车商”是怎么产生的呢?传统车商大部分起家于街边揽客赚取差价模式,加之入行门槛低,导致大量闲散人员进入,为赚取快钱,滋生了非法经营、不正当竞争、有损消费者利益的“黑车商”。
众所周知,在二手车市场,由“黑车商”引起的行业乱象主要有混淆车况、售后无保障、服务承诺难兑现、合同模糊和巧立名目多收费等。
与之相对应的,由二手车交易引起的消费维权案件也并非少数。
统计数据显示,二手车交易纷争和消费维权案呈较快增长态势。根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二手车交易纠纷案件情况新闻通报会上的介绍,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二中院共审结因购买二手车引起的消费者维权案件25件,从2018年以来的情况看,此类案件呈较快增长态势。
二手车交易侵害消费者权益,轻则修改里程,重则危及生命安全。今年7月,何女士花18万元在成都田园二车购得一辆捷豹轿车,11天之后,这辆捷豹在高速路上自燃。幸亏何女士夫妻二人逃离及时,消防员及时将火扑灭,这才没有造成伤亡情况。可这辆二手车却烧成了光架子。买车时销售人员称车辆只有一些小问题,但有修车师傅曾表示该车的发动机前面有撞过和维修过的痕迹,因此何女士质疑商家销售事故车。她要求商家换一辆同等价位或同款车型的车,遭到商家拒绝。车商认为,自燃原因需鉴定,根据责任认定来处理。这件事下一步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除上述侵权行为外,涉嫌“黑恶势力”的黑车商的做法可谓肆无忌惮。“涉黑的黑车商”会使用违法手段交易二手车,获取暴利,如涉嫌非法拘禁、敲诈勒索、诈骗、妨害公务、开设赌场、寻衅滋事、包庇等犯罪活动。
小到隐瞒车况,欺骗消费者,大到非法拘禁,暴利敛财。长此以往,“黑车商”成为公平交易的毒瘤,严重影响二手车行业发展。
目前,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由多种原因所致。首先,汽车产品具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消费者很难完全掌握车辆的知识与技能,且车辆交易时,车况信息不透明更是为消费者选到好车增加了难度。其次,“黑车商”入局,缺乏经营资质,无法提供同等价值的车辆与服务,承诺难以兑现。最重要的是,“黑车商”多为分散的个体经营者或者小商户,两方交易后涉及的金额较低,且消费者举证难、鉴定难,相关部门受理困难,消费者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黑车商”,但迫于时间成本与相关费用投入,最后大多走向无疾而终。
根据媒体的报道,专家们给出了许多打击“黑车商”的宝贵意见,综合各家之言,推动二手车行业健康发展,还需多方协同参与。
依法治国的当下,有法可依是消费者维权的坚强后盾。据了解,目前还没有针对二手车交易的法律条文,而现行的《二手车交易规范》、《二手车流通规范》等规章制度并不具备强制力。因此,对于二手车的交易,相关立法部门还需细加研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再者,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二手车流通及交易领域的监督管理,及时查处损害消费者权益突出行为,加大监督抽查范围和力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二手车辆也应该从正规渠道购买,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连锁商家,这些车商都比较注重口碑,会在车辆监测方面做的更加充分。此外,消费者还应注意“合同陷阱”,合同上得内容要认真查看,对不利于自身权益保护的内容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此处值得一提得是, 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黑车商更改行驶里程已属“行业惯例”,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购买合同中注明买车时的里程数作为存证,或通过第三方检测,看看里程数有没有被修改过的痕迹。如果事后证实商家存在故意欺瞒真实里程数的行为,消费者可以向法院主张三倍车款的赔偿。
二手车行业有自己的规范与准则,每一个入局者需要遵守这种规范。当消费者都抱有“花钱买麻烦”的态度时,就会形成对整个行业的伤害。因此,全社会要共同携手,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努力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二手车交易环境。而混市场中的“黑车商”们,不要再给二手车行业添乱了。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