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国汽车出口
在8月31日举行的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宋先茂详细分析了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并透露商务部下一步将采取有利措施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出口。
■我国汽车出口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宋先茂分析,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汽车出口达到百万辆级,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有明显提升,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从未来发展看,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产业的自身体量和实力不相符,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
从自身体量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出口现状与自身的实力严重不符。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18年全球汽车产量是9570万辆,我国汽车产量是2780万辆,占全球比重的30%。但从出口来看,2018年汽车整车出口是157亿美元,占全球汽车出口份额的1.6%。也就是说,我们产量占到全球的30%,但出口额仅占到1.6%,这个差距极为悬殊。加快缩小这一差距,未来我国汽车出口规模有望实现数倍增长。
从国际上看,制造业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必然伴随着汽车出口的快速扩张。汽车产业制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指标,汽车产业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在全球贸易当中汽车是出口金额最大的单一工业,2018年全球汽车出口额是9800亿美元,占全球所有货物出口的5.1%,而我国汽车出口在货物出口比重仅为0.6%,远低于世界5.1%的份额。根据工信部的有关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进入制造业第二阵营,2035年要进入第二阵营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而第二阵营(如德国、日本等)的汽车出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重都在50%以上,随着我国汽车制造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外资股比的放开,中国品牌和在华投资的外资品牌的出口规模有望大幅度增长,未来前景可期。
从历史来看,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实现重大飞跃,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幻,而是可期的未来。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计算机、手机等产业出口都经历由小到大的历程,很可能在汽车产业中复制,我们期待汽车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商品的时代早日到来。
从日韩汽车出口的历程上看,未来三到五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在百万辆级,实现新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日本取消外资的禁令,日本出口规模快速扩张迅速超过欧美,1970年日本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到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了600万辆,从100万到600万辆,日本只用了十年的时间。日韩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强大最终将由国际市场检验,国际化进程中最关键的是重点制造企业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不过,宋先茂指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汽车出口的宏伟愿景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在出口集中度、研发投入、海外投入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车企中只有一家出口超过10万辆,平均每家出口不足3000辆,出口集中度非常低。在研发投入方面大众、宝马、福特、本田等研发投入多年来都在4%以上,我国大部分车企的研发投入不到2%。此外,海外市场人员的比例与国外企业相比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可见,中国汽车产业要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释放出口潜力,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更需要车企高度重视,将眼光从国内市场放之全球,以全球的视野精心谋划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有了明确的定位,还需要多维度加大资源投入,付出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
宋先茂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扩大出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自身发展实力、国内竞争压力、外部政策环境等维度看,我国汽车“走出去”都面临有利条件,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大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扩大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自身实力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具备了大规模国际化的基础和条件。规模方面,我国汽车产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2018年产量2780万辆,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配套方面,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内资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供应链,汽车零部件产值近4万亿元,零部件出口额达70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额的10%。企业主体方面,我国已经涌现出了几家达到百万销量规模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几家世界级规模的商用车企业。世界500强23家企业当中我国占了6个,2019年全球供应商百强当中有7家企业入围,涌现出了20个零部件企业的冠军。部分企业的质量得到了认可,主要外资品牌已经与发达国家同步,且已具备成本优势,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动力电池技术不断提高。可以说,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自身条件已经具备。
从国内竞争来看,扩大出口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客观需要。我国汽车产业正进入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期,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国汽车销量已经连续13个月下滑。此外,我国汽车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上半年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77.3%。还有研究分析指出,很多汽车企业利用率不到50%,且库存压力加大。面对低迷的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间是化解我国汽车产能过剩,加快调整市场布局的必然要求。
从外部环境来看,汽车产业出口面临着诸多政策利好,2018年我国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还将全面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外资企业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中国有望成为多个外资品牌在全球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将有效刺激相关国家经济增长和汽车市场需求,对扩大我国汽车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外贸规模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
■商务部将采取有力措施,营造更好的汽车出口环境
宋先茂表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贸易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必然路径,汽车产业将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支撑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他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采取有力措施,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具体而言:
一是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制发布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每年定期评价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成就,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指明发展方向。
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推动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这将是首个针对重点产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
三是研究扩大二手车出口,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持续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以对新车消费和出口形成更有力的带动作用。
四是大力支持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培育一批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在内的国际营销服务公众平台,助力汽车企业深耕海外市场。此外,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破解汽车海外消费信贷瓶颈,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努力为扩大汽车出口清除障碍,优化服务。
“尽管汽车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我国必将从产销大国迈向贸易大国,这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汽车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找准定位,携手共进,奋力拼搏,在不远的奖励,中国汽车出口规模一定迈上新的台阶,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必将取得令人振奋的新成就。” 宋先茂强调。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