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文化为魂 打造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

  在开封,随便捡起一块古砖,仔细看看,便能寻找到一段历史;随便捧起一片旧瓦,认真品读,就是半部中原文明印记。文化,是开封的符号,也是开封的灵魂。

  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八个朝代在此建都。经历一次次水患、兵灾,又一次次从废墟中拔地而起。岁月的洗礼,使开封这座城市有非同一般的从容和气度,有说不尽的故事,有许多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市通过深入挖掘与弘扬厚重的历史积淀,在传承中坚守,在创新中发扬,让开封文化成风化人,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月21日,集英中学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伴随着琅琅书声和动人的旋律,来自市县街小学的同学用古诗雅韵和优雅舞姿诠释着书香意境。在这场“书香开封 阅读成长”活动中,35名“书香学生”、50名“书香教师”、40个“书香家庭”、15个“书香校园”受到了表彰。同时,全市范围内的好书漂流活动也正式启动。

  我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价值引领入心入脑。广泛开展了清明祭英烈、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和“我的暑假有意义”系列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同时,我市对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深入挖掘和全面收集整理,建立了先进典型资料库,重点开展了王振立同志先进事迹系列宣讲活动,巡回宣讲活动得到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同时,组织开展了“践行价值观、共创文明城”“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等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创文明城”的浓厚氛围,全民文明意识显著提高。

  以宋文化为主体和代表的开封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基础作用,致力于把宋文化打造成与汉唐文化、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知名历史文化品牌,不断加强对以宋文化为特色的开封文化研究,策划推出《文化开封》《开封故事》《开封成语典故故事》等系列高水平文化研究成果。

  我市遵循文艺规律,在文艺发展中弘扬开封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近年来,依托各个部门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全市聚焦“中国梦”,先后出版了《开封成语典故故事普及读本》《寺门》《宋门》《宋韵中国茶和天下》《万里寻踪客家路》等精品书籍。

  春风化雨润无声。我市将文化元素生动、深入地融入百姓生活,使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化,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9月23日,走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蔡屯社区,记者发现,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人来人往、气氛和谐。舞蹈室内,一群着装统一的中老年人正在编排舞蹈;书画室内,10多位居民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临摹书法;阅览室内,不少儿童在读书看报……而这,只是我市各个社区日常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

  “城墙下、水系边,精彩的文化活动全天不断,很过瘾!”“新的博物馆、规划馆、美术馆很快就要开馆了,令人充满期待!”“精彩的文艺演出、电影送到了咱们家门口!”随着文化开封建设的深入推进,谈起身边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便捷的文化服务,开封老百姓获得感满满。

  我市近年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群艺馆)11个、文化站90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418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着力推进城摞城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打造开封文化客厅等文化名片,提高“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此外,我市重视民间资本融入,目前建成行业博物馆3家、非国有博物馆15家,其中饮食文化博物馆、书法博物馆、木版年画博物馆等深受群众喜爱。

  文化惠民活动迭起。我市近年来深入开展送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厂、进军营活动,大力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演出”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全市每年组织“春满中原”“中原文化大舞台”等演出活动600余场,政府购买公益演出300余场,完成农村电影工程2.4万余场、城市社区公益电影1500余场,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是人的灵魂的居所。而文化就是这个灵魂。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漫步开封街头,仿佛一幅宋韵流转的画卷在眼前铺开。老城区建筑一派新宋风,按规定“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2.5公里长的大宋御河,串联起包公湖、龙亭湖等标志性景区;以传世名画为蓝本的清明上河园内,斗鸡、喷火、汴绣等民间技艺,再现浓郁的宋代民俗风情;珠玑巷、双龙巷这些曾湮没在岁月中的显赫地名,现在成为既承载千年沧桑又充满活力的街区……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是开封发展的源泉。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只要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就能以文化引领城市转型。

  2015年5月,市委吉炳伟在全国率先正式提出了“文化+”理念,以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推出了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工业”“文化+农业”等10个专项行动,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实业界的积极响应。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把“文化+”行动列入重大文化产业工程,提出通过“文化+”行动“推动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有机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今年4月,文化部印发的《“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文化+”战略,促进结构优化升级。这些都标志着“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文化+”战略在开封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市设立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将文化资源统一包装、统筹使用,“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形象逐步凸显。我市按照谋划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储备一批的建设思路,高标准打造了“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全市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三园五馆一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以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和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两大国家级节会为龙头,我市逐步打造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我市各大景区、文化企业通过打造一个个文化演艺节目,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改革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品牌。

  在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文化+”带来的融合活力,如春夜喜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城市的各行各业,激发了转型升级的动力。农业遇上“文化+”,浓浓乡土气中,多了一份别样的“优雅”;工业遇上“文化+”,在产能相对过剩的当下,打开了个性化消费的“蓝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