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桂林文化

专家:白鲟灭绝是累积过程,长江生态变化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长江白鲟已走远。

虽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方微博1月3日发布消息称,IUCN尚未官宣白鲟灭绝的消息,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院、研究员危起伟博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虽没有正式公布,但评估已经完成,不影响其科学结论。

研究人员在研究论文里写道,“失去这种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大型代表性物种,是可悲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何科学认识白鲟灭绝?白鲟灭绝说明什么问题?1月3日,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教授陈家宽警告说,白鲟处于河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顶端,顶级物种濒危更加说明长江流域需系统性保护。 

陈家宽介绍,科学认识白鲟灭绝这一问题,需先了解白鲟。

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其特点为寿命较长、体重重,属于江海回流的鱼类,对于长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依赖性很强。“不像我们吃的其他类似草鱼、青鱼等,白鲟产卵需要特殊的生态环境,幼鱼的成长也需要特殊的环境。”陈家宽说。

在《整体环境科学》在线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人员称,长江白鲟灭绝是多重威胁所致。要想避免更多类似灭绝事件的发生,长江流域濒危物种保护工作迫切需要改善。对于某些物种而言,保护机会的窗口可能已经关闭。但对于另一些“一息尚存”、仍有个体存活的物种而言,抓住剩下的机会很重要。

陈家宽也提到,类似白鲟、中华鲟都属于江海回流的鱼类,处于河流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顶级物种濒危,更加证明长江流域需系统性保护,“要从上中下游一起来保护”。

陈家宽建议,加强对濒危物种的科学研究,对症下药。 

3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常剑波告诉澎湃新闻,长江生态问题和生物多样性问题很宏观、很复杂。

“白鲟灭绝并不反映长江近两年的生态现状,物种灭绝过程是累积过程。”常剑波称,长江大保护是长期的事情,长江生态变化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白鲟宣告灭绝,也引起其他相关研究人员的惋惜和呼吁。3日下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一位博士研究生向澎湃新闻表达心中的惋惜。这位博士生称,“斯人已去,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收起悲伤和责难,想办法保护剩下的濒危物种”。

(澎湃新闻记者喻琰 实习生赵雨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