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也要给身体“除湿”
人物简介
李万荣,东城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主任委员。从事皮肤科诊疗、科研工作47年,擅长治疗湿疹、带状疱疹、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塞氏综合征、银屑病、荨麻疹、白癜风等疑难疾病。
仲夏时分,北京城就像浸泡在水蒸气中,空气中满满的都是湿气。其实,不仅大自然中充盈着湿气,人体中也一样有“湿”。湿是人体六气之一,如果湿在适度的范围内,对身体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超出适度的范围,就变成了“湿邪”,成为致病因素之一。
李万荣说,湿属阴气,其性黏着,“如油入面”。中医常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人体的湿气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外因。潮湿、阴雨、淋水、工作场合湿气大等,都有可能增加人体的“湿度”。另外一个是内因,也就是身体内部产生的湿气,“这主要与脾虚有关。”李万荣解释说,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将水谷精微输送到身体各处,也运化水湿。如果脾虚,就不能将多余的水分运化出去,出现滞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病患。
身体湿邪过重,常见的症状有头晕昏沉,“头重如裹”。如果湿邪停留在关节,就会造成关节酸痛肿胀,伸屈不利;如果全身湿气比较重,就会出现全身乏力、胸腹闷胀、口臭口苦、不欲饮食、大便黏腻等症状。更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疾病,全身瘙痒,皮肤疱疹、糜烂、湿疮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湿疹。
湿疹分为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两种。急性湿疹往往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一些湿热比较重的成年人也有可能出现急性湿疹。“急性湿疹起病急,患者往往伴有低烧,皮疹会有渗液,奇痒无比。”慢性湿疹多是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正确,导致急性湿疹长时间不愈,发展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病程长,患者不仅皮肤特别痒,还有可能出现皮肤苔藓化,皮肤变厚,甚至出现淀粉样病变。”
体内除湿及治疗湿疹,最主要的就是要健脾除湿,“让脾强健起来,可以增强排湿功能。”常用的健脾中药包括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等。健脾的同时还要增强排湿的功能,藿香、佩兰、香薷、砂仁、豆蔻等属于芳香化湿类中药,辛温、香燥、化湿降浊,夏天雨季最适合用这类药物;还可以通过淡渗祛湿的方法来除湿,这种方法常用的中药有木通、车前子、车前草等。人体如果长期湿气过重同时伴有血瘀,治疗时还要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些人湿气过剩时间比较长,体质下降,伴有气虚血虚,此时在治疗上还要结合补气、养血。“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
本报记者 贾晓宏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