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美食

少儿编程火爆背后是家长们的竞争压力

  如今,与“少儿编程”有关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多,已经成了一个明显趋势。6月5日,《新京报》的一篇深度报道,为读者展示了正在高速发展与扩张的儿童编程培训市场的一角。一家教育类垂直媒体发布的《2018年教育行业蓝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8月,已经有7亿多元的融资迅速涌入了“少儿编程”这条全新的赛道。目前,国内至少有165家少儿编程公司,面对充满竞争压力的家长和懵懂的幼童,每家公司都使劲了浑身解数,宣传少年儿童学习编程的好处,以图在新兴市场上分得一块“蛋糕”,为自己赢得一片立足之地。

  当不再年轻的第一代程序员已经开始为中年危机苦恼,初入职场的第二代程序员们正在互联网“战场”中打拼的时候,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恐怕很难想到:自己当年或靠高等教育、或靠奋发自学辛苦习得的看家本领,如今竟然会成为中等收入家庭幼年子女的“蒙训课”。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固然可以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无论如何,人们都很难相信:编程这样的专业技能,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能够起到什么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因此,少儿编程市场的突然火爆,难免让人嗅出几分吊诡的味道。

  人各有志,有的小朋友喜欢唱歌跳舞,也有小朋友喜欢球场“厮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有些小朋友自然也会喜欢编程。编程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水平,如果为其开设单纯的“兴趣班”,倒也没什么不好。

  但问题在于,当下的少儿编程产业,早已偏离了“兴趣班”的轨道,转而成了一个崭新的“教育起跑线”战场。投资者对市场规模和盈利的无限渴望,与部分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焦虑在无意间形成了一种“合谋”,使得这一产业迅速膨胀。少儿编程产业制造出“学会编程便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宣传神话,于是顺理成章地告别“兴趣班”的身份,变成了家长心中的“刚需”。

  然而,不论那些宣传者将少儿编程说的多么“神奇”,都无法改变两个重要的事实:第一,受限于少年儿童的认知与逻辑能力,少儿编程归根结底只是一种以编程为“教具”的思维训练,和正规的编程教育无法同日而语;第二,作为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校园里的数理逻辑教育,完全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种训练方式是少年儿童的必需品。

  立足于这两个基本事实,我们不难戳破少儿编程产业炮制的宣传神话。但仅凭理性与逻辑,却很难说服那些手握大把钞票,对下一代的未来充满担忧的家长。少儿编程市场的“过度繁荣”,与其说体现出的是这个市场本身的问题,不如说体现出的是中产家庭中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如果这个根源不能断绝,就算少儿编程市场的热度消退下去,早晚还会有下一个产业乘上这股“东风”,“收割”这些家长的钱包与孩子们的自由时间。

  对少儿编程培训机构而言,永远都没有“有钱不赚”的道理。指责这些机构过度宣传,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相比之下,缓解家长群体的竞争压力,推广科学、平和的教育理念,才更有价值。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