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赢得世界目光(艺海观澜·文艺热点怎么看(8))
海外读者关注、喜爱中国科幻,深层原因在于他们对当代中国的浓厚兴趣,对中国人如何想象未来、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浓厚兴趣
前不久,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日文版由日本最大科幻图书出版社早川书房在日本全国公开发行。上市第一天,首印1万册全部告罄,并在一周内连续加印10次。
这并不是《三体》在海外市场的第一次“火爆”。截至目前,《三体》三部曲在全球范围内出版19种语言版本,销量突破2100万册,其中海外销量超过150万册,仅英文版就超过100万册。对于一部翻译文学作品,尤其是偏小众的科幻作品,这种“火爆”在全球出版市场都是现象级的。
传播“火爆”自然建基在《三体》作品分量之上,甚至有评论者称,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级水平,《三体》跻身当代科幻经典当之无愧。与此同时,应该看到,一系列自觉开展的海内外交流合作为《三体》走红海外打通道路。“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科幻世界》杂志、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等奖项和国内机构组织与刘宇昆、立原透耶等一批优秀的海外译者、学者、出版人同心协力,克服语言文化和市场机制上的种种障碍,组织一系列“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交流活动与合作。这些交流合作充分发动世界范围内关注、支持、热爱中国科幻的力量,为中国科幻走向世界打下坚实根基。科幻文学这种有计划、成规模的海内外交流合作可资借鉴和推广。
这些交流合作之所以较快取得显著成效,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海外读者、出版界、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的浓厚兴趣。他们关注、喜爱中国科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科幻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与中国人。如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不容忽视的位置,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如何想象未来、中国人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深受世界读者关注。以《三体》三部曲为例,其与中国历史、中国精神深刻结合,展现中国人对于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品鲜明的中国元素是其吸引海外读者的重要原因。
科幻虽属幻想性文学,却是颇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类型之一,它探索并深刻揭示当前人类与科技共生并进的复杂图景,先天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全球性视野。这是科幻文学能够顺利“出海”的天然优势。在《三体》带动下,韩松、夏笳等一批中国科幻作家也相继受到海外关注。一部作品热销带动一种文学类型的传播,类型传播的规模效益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热门作品的火爆输出。以一部或几部标杆作品作为“突破口”,或可作为类型文艺走出去的一种可行路径。
应该看到的是,科幻要想形成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突破“小圈子”心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来自影视、科技、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的资源力量进行跨界碰撞,拓展类型边界。比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就再次提升中国科幻影响力。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介形态,让更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受众能够接触、认可并喜爱中国科幻,进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与价值。
任何一种文艺类型要想成功走向海外,必须自身具备足够实力。只有一部《三体》还不够,我们期待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深刻改变社会生活的时代,科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以科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还有很多探索的可能。期待更多有生力量加入创作、开发、推广中国科幻的朝阳事业,为振兴中国科幻添砖加瓦,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9日 20 版)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