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泰州:绘就特色田园画卷 农民美到“心窝子”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徐鑫) 11月19日下午,走访了家家种花木户户有庭院的如皋顾庄社区之后,“乡村振兴在行动——走进江苏”主题线下活动来到第二站泰州,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访了高港区宗林村,姜堰区小杨村、河横村等地,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展露新颜。
发展生态经济 打造特色生态产业
初冬的午后,虽有暖阳斜照,但空气依旧凛冽。采访团一行走进泰州市高港区胡庄镇宗林村,穿村而过的河流、掩映在树木中的小亭阁映入眼帘,道路两旁银杏树叶凋落,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打白果。
种植银杏树,是宗林村这一带农村的传统,几乎每户家前屋后都有栽种。经过福云广场,只见十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分布在广场四周。据悉,这里是宗林村保存古银杏树木最多的一个区域,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沟塘,如今已成为宗林村最大的生态“氧吧”。
特色产业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加速器”。以前的宗林村,经济薄弱,负债百万。近年来,宗林村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全力打造生态品牌,组建江水清沙农业合作社,在提水养殖、花卉苗木等方面形成了产业特色,带领百姓增收致富。
江水清沙蟹肥美。宗林村离长江主干道仅有17公里,村庄内的河道流淌着长江水,宗林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产业。目前全村已有1000多亩生态蟹塘,年产螃蟹30万斤,主要销往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成为宗林村一大特色生态产业。这个季节,游客到宗林村不仅可以观赏到生态美景,还能品尝到优质的螃蟹。
距离宗林村以北约40公里的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作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试点村,也一直在努力探索特色农业发展方向,深挖农业增效新动能。与宗林村不同的是,小杨村借助倚靠溱湖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民宿旅游产业,打造了“小杨人家”等精品民宿项目。据悉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如今的小杨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百姓幸福指数倍增,产业兴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田园发展的好路子。
姜堰的“菜园子”成为长三角的“菜篮子”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杨村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有家庭农场20个,为提升农业配套服务水平,村里成立了功能齐全的小杨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也是桥头镇万亩示范性家庭农场的核心区。全村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开辟了千亩有机大米生产基地,由联盟牵头,实现统一订单生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生产资料、统一耕栽田管措施、统一加工包装、统一上市销售,全面落实产业升级。
互联网时代下,科技为姜堰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中心区域,有一座10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以5000亩耕地为单元,扶持村集体牵头建设为农服务综合体,依托已建成的综合体,也组建了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提供机具存放、农资配供、粮食烘干等基础性服务,以及电商销售、品牌创建、金融保险等特色化服务。
同时,园区集聚优质农副产品,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培育省级龙头企业7家,形成姜堰大米、桥头香菇、溱湖簖蟹等销售过产亿的产销联合体3个,越来越多的姜堰农副产品走进长三角城市家庭餐桌,也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致富增收。
传承家风家训 “老家底”焕发“新光彩”
环境美了,生活富了,农民还要美到“心窝子”。在宗林村,记者随处可见悬挂于村民家房前屋后的家风家训宣传牌。据介绍,该村先后向全村征集了400多条家规家训,并由村里能人共计出资上百万元,修建了2.5公里图文并茂的家风家训“墙”和10个道德亭。这些“家训”的内容涉及和谐、孝道、家教、勤劳、节俭、励志、修养等,饱含每一个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美好期望,是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以家风带民风、助村风、促社风,宗林村充分抓住家庭“小细胞”,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如今已成为村里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构成了宗林村推动乡村文明的靓丽风景线。
同时,为更好地涵养乡风文明,宗林村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四进农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善行榜”、“乡贤榜”、“最美庭院”等系列评选等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爱岗敬业等传统美德,用身边榜样力量、道德楷模风范带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守礼的良好氛围,把家风家训转化为争做好人好事的实际行动。通过让“老家底焕发新光彩”,释放传统文化“正能量”,宗林村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建设的“高港样本”。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