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 中国资产成“高收益率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出台,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外资独资或控股金融机构获批,2020年1月份、4月份、12月份,合资寿险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分别取消(合资寿险公司、期货公司均为2020年1月1日取消)。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计明年大概率会落地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业在加速对外开放的同时,需要注意金融制度改革与扩大开放的步伐相匹配,同时也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和金融监管。
对外开放政策频出
自2018年博鳌论坛上,我国公布11条金融开放措施后,今年7月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又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围绕上述两次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举措,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先后颁布多项文件,使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落地。
今年5月份,银保监会公布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12条具体的新措施,7月份又研究发布7项对外开放新政措施,两轮共计出台19条开放措施。今年6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9项政策措施。
10月份,证监会宣布提前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时间表,将于2020年1月1日、4月1日、12月1日分别取消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12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合资寿险公司)外资比例限制。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金融交易层面的开放,将引导更多的外资流入。二是金融市场的开放,降低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等。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机构进入到了实质意义上的市场竞争阶段,会倒逼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
“金融开放降低了资本流动门槛,降低资金跨境的成本,推动跨境资本自由流动。通过金融开放,加速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宽了国内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主体。”昆仑资管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芹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业加速对外开放,对国内主要有三点利好,首先,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目前外资持有中国股票、债券规模已创下新高。其次,国内资产估值国际化。从中长期来看,金融业开放后,外资参与力度逐步加大,无论是投资风格还是估值水平,都会向境外市场同类企业看齐,人民币资产估值会逐渐市场化、国际化。最后,引入优质基因,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竞争力。
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入场
随着对外开放的加速,今年以来,金融业“朋友圈”迎来一大波外资金融机构。
今年前10个月,银保监会批准18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筹建申请。11月份,银保监会批准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德国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开业。此外,12月14日,法国安盛集团宣布完成收购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50%股权,此次收购后,安盛天平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12月20日,银保监会批准了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设立合资理财子公司,这也是第一家在华设立的外方控股理财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证监会已核准设立3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截至12月26日,22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共备案65只基金,总规模约70.5亿元。
“金融业加速开放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开放后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倒逼国内金融机构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加大股东治理、兼并吸收、强化经营等诸多方式来应对。”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外,海外金融业更加注重防范系统性风险,其运行规则值得国内金融业金融机构学习借鉴。
刘哲认为,在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扩大开放与制度改革的关系,以及对外开放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预计2020年最大的举措就是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主渠道。”张玮表示。
(吴晓璐)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