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艺 侯天旭通讯:怀旧人力三轮车 见证澳门时代变迁今生缘音乐网
中新社澳门4月2日电 题:通讯:怀旧人力三轮车 见证澳门时代变迁
中新社记者 龙土有
澳门交通事务局2日发出新闻稿称,早前为本年度私人经营的三轮车进行检验,受检的52辆三轮车全部合格。
人力三轮车是极富澳门怀旧特色的旅游交通工具,交通事务局每年均会为三轮车进行年度检验,以保障三轮车在道路上行驶安全。
在现代交通发达的今天,三轮车何以继存?车夫们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一个清风徐来的晚上,记者来到三轮车比较集中的葡京酒店门前,探寻其中的奥秘。
夜幕下的葡京酒店霓虹闪烁,更显金碧辉煌,旧式的人力三轮车和现代的葡京构成了一幅时尚和古典相融合的独特画卷。见到记者走近,三轮车夫主动上前“拉生意”,一番讨价还价后,以每小时200元澳门币成交,游览路线包括议事亭前地和妈阁庙、观音堂等景点。
车夫姓郑,今年67岁,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也许是由于常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关系,郑师傅显得精神饱满,完全不像年过花甲之人。
郑师傅对澳门各个旅游景点、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一路上为记者详细解说,时不时还插进了澳门典故、趣闻逸事,俨然一位资深导游。坐在三轮车内,欣赏着宜人的风景,听着动人的故事,微风阵阵,甚为惬意。
记者问起生意如何,郑师傅感慨人力三轮车早已辉煌不再。说到“爱车”,郑师傅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他的“三轮车人生”。
三轮车曾雄霸澳门运输业
在上个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黄包车”和自行车,前者对车夫身体损害较大而后者的载客量小,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三轮车便应运而生,因其收费便宜、载客量较大等优势,很快便雄霸澳门运输业。
郑师傅说,自己就是在三轮车最兴盛的时候入行的,当时澳门找工作比较困难,适逢三轮车业兴起,在当时来说,踏三轮车的收入比一般工作要高,因而吸引了不少待业青年入行。“当时三轮车夫是很风光的职业呢,不算小费,每个月也有一千多元入袋”。
随着从业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早期加入工会的车工就有千余人。为了维护及争取三轮车工的权益,1951年,三轮车工会正式成立。
郑师傅向记者透露,人力车车夫的工作看似简单,但也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会向师傅们介绍各个景点的历史文化,教导他们如何让游客熟悉典故,了解澳门。并且还会教一点简单的英语会话,以适应接待外宾的需要。
车夫口中的风水
在与郑师傅聊天的过程中,他不经意地多次提到澳门的风水,跟我讲有关风水的学问。
郑师傅说,昔日澳门的地形是由三块土地连接,从高空俯视,就像一朵莲花放在水中,也像一只小螃蟹,因此,在风水学上,澳门又叫“莲花地”或“蟹地”。而莲花又是佛教的圣花,有慈祥的气色。历史上的澳门少有战火,虽偶有小战却不会有很大的凶灾,更有不少历史名人来澳门而求得庇护。
又比如海边的那尊观音像,各地的观音像一般都面朝大海,而澳门的这尊观音像是面朝陆地的。这是因为澳门人希望观音菩萨面朝自己,好保佑子孙万代幸福平安。”郑师傅说。
今日城市的经典点缀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私家车、的士、巴士随处可见,人力三轮车业受到很大冲击,逐渐衰落。
郑师傅说:“目前,三轮车只是作为旅游特色交通工具,每天一般只有三几个客人,几天没有生意也是平常事。”
“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一睹它的风采。”郑师傅语气带着些许凄怨。
尽管如此,三轮车这个特色行业还是幸运地被政府保存下来。坐在车上,以休闲的速度边欣赏着澳门的风景,边和车夫拉拉家常,听他们细说不同地方的典故,可谓是相当有趣的一次体验。
三轮车和车夫们一起见证了澳门的历史和繁荣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们犹如历尽沧桑的老人,向世人讲述着澳门的昨天,鼓舞着今天,期盼着明天。(完)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