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银行旅游金融发展调查:社区基层持续发力旅游金融深度掘金
原标题:社区基层持续发力旅游金融深度掘金——桂林银行旅游金融发展调查南宁/XINHUA08.COM)--庞大的旅游潜力如何与银行金融服务密切结合在一起,实现“旅游+金融”的综合潜力挖掘,这是我国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桂林银行以服务为根本,以“社区银行”为依托,以“八桂旅游卡”为突破口,精耕旅游金融市场,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互联网+旅游金融”的转型。2016年7月末,桂林银行总资产1470亿元、贷款余额591亿元,存款余额115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3亿元,扶持小微企业近万户。问世不到2年时间的“八桂旅游卡”,发卡量突破110万张,商户联盟超过360家,日均存款近4000元。
“旅游金融”普遍面临多重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我国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但旅游金融的发展仍然面临多重难题。
难题一:旅游与金融之间存在着“跨界鸿沟”。旅游业内人士强调旅游特质,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强调银行特性,这就导致旅游与金融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如旅游希望的是业务整合,银行强调的则是金融安全,旅游的开放型与金融的封闭性存在着不一致性。
难题二:金融产品单一,旅游服务模式同质化。目前银行推出的旅游金融产品大多仍停留在“信用卡授信”“小额分期贷款”领域,采取的是银行给予客户授信,银行与有合作关系的商户开发联名卡、为银行客户提供消费折扣等刺激消费的方式。
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的模式“同质化”“拼低价”现象明显。携程、去哪儿、同程旅游等在线旅游平台的服务模式在金融领域并未出现突破。
广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罗婧针对广西旅游市场现状的调查表明,广西5100万人口中有潜在旅游需求的人数超过3600万,人均年旅游消费潜力在800-2000元之间。但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明显滞后。
难题三:目前旅游金融服务难以将旅游消费与日常金融需求融为一体。桂林银行董事长王能认为,旅游金融的潜力持续挖掘,是必须寻找到“线上”的吸客资源和“线下”的落地载体,商户联盟、信贷扶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银行应持续挖掘客户潜力,将旅游的年度性、季度性、一次性消费、多次还贷,转变为常态化的日常消费、日常活动、日常使用,避免成为“睡眠卡”。
精耕社区资源旅游金融爆发式增长
针对旅游金融行业的巨大潜力及面临的多重难题,桂林银行以服务为核心,以社区银行为支撑平台,以“八桂旅游卡”为突破口。
王能把旅游金融打造描述为三个层级,“服务提升”是最基础的核心层级,社区银行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的核心载体;“八桂旅游卡”是社区银行顺利铺排的一个完美作品,是旅游金融的第三个层级。
2012—2016年,桂林银行在广西范围内布局89家社区银行,“家门口的银行”不仅提供传统金融服务,还提供大量非金融的便民措施,提供贴心的延时服务和错时服务,实现金融服务下基层、下社区。社区银行周边1.5公里半径的大大小小商户均囊括其中,银行的品牌形象扎根于社区和商圈。
社区银行持续高效扩张,使得旅游金融水到渠成。
2014年9月,桂林银行推出“八桂旅游卡”,首发时为银联标准借记IC卡;2016年6月升级为中国银联、国家旅游局认可“中国旅游卡”。享有联盟商户消费优惠,获得专属旅游基金。同时,旅游金融平台整合旅游产业链资源,通过自有支付平台实现联盟商户和客户的精准对接,积极搭建P2P平台,通过网络金融的创新模式为联盟商户及“八桂旅游卡”客户融通资金,构建立足广西、走向全国、放眼东盟,集旅游结算、平台建设、融资支持为一体的旅游金融生态圈。
如今,“八桂旅游卡”已经能够覆盖广东、贵州、云南等省份部分优质旅游资源;桂林银行几乎所有网点均能购买高铁票,借记卡还享有ATM全球取款免费、网上银行汇款免费及免卡费、年费、短信费等10项免费优惠。
旅游金融依托“桂林银行金融服务”微信公众号、“积分易”商城和“桂银e购”电商平台、“直销银行”平台,通过线上商城开展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订制等销售,并结合定期开展的旅游特惠活动、主题活动深挖客户需求,提升销售。
王能说,随着银行科技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航空及外省等旅游资源全部纳入这张卡的体系里,将真正满足一卡覆盖旅游多元需求。
如今,“八桂旅游卡”覆盖了广西60%以上的旅游景区,71%以上的4A级景区。“酒店贷”“游船贷”“景区贷”“旅游分期”等创新型旅游金融产品快速布局。
扎根基层打造服务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桂林银行“旅游金融”平台的打造及“八桂旅游卡”的成功推出,缘于2007年以来,桂林银行坚持倡导“服务为本”理念,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并结合桂林旅游(000978)城市特点,提出着力塑造“漓水春风”服务品牌的理念。
王能用城商行转型面临“三座大山”来描述银行发展的深层压力。他说:“经济结构调整、互联网+、利率市场化是传统银行面前的三座大山’,只有凭借服务为本的质量体系建设,以社区银行持续发力,以创新产品吸引中小微型客户,以供应链金融锁定产业链客户,才能成功转轨。”
桂林银行桂林王府花园社区支行是旅游金融发展的典范,也是社区特色支行的典范。这里有来自澳大利亚的红酒、元祖蛋糕,电子血压计、儿童游乐区,通过社区支行的旅游咨询站,每周最少组织1-2场社区居民参与的旅游、休闲、益智、健康系列活动。
退休教授徐建中夫妻俩是“空巢老人”,他说:“社区银行感觉就像自己家一样,我们才把所有的海外存款都放到八桂旅游卡’里。”
2016年上半年,89家社区银行日均存款余额超过1亿元,最高的超过2亿元。
桂林银行副行长范军民认为,银行柜面员工以柜面业务为主,信贷员以信贷为主,社区银行的客户经理以服务为主。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型企业能够为银行提供的综合收益逐年下滑,只有持续吸纳民间资金,才能找到巨大客户资源和利润增长点。
“旅游金融”发展深度启示
在多家银行“旅游金融”难窥门径、“社区银行”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桂林银行能够在旅游金融领域实现异军突起,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和旅游领域专家认为,其发展思路有深度启示。
启示一:地方法人机构转型必须找准定位,牢固树立长远的战略意识,不以一城一池的得失为关键,而以银行发展的整体思维为要务。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正在经历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新变化。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崔瑜认为,桂林银行旅游金融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了市场定位,牢牢把握住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从谋求针对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大型项目单纯的“规模提升”,转向扎根基层的服务提升、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
启示二:银行转型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围绕中国和地方实体经济持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黄盛文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就是要引导银行向社区、向中小企业、向基层服务。桂林银行牢牢围绕桂林旅游城市发展的血脉,坚持提升服务,为社区银行的打造、为旅游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抓服务、抓社区的笨功夫’,在转型中就成了真功夫’,基于对社区潜力、消费转型升级的前期预判和战略决策,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启示三:决策力必须有执行力,构架“神经中枢”更需“毛细血管”。
从2007年着手打造服务品牌开始,桂林银行在职员工已超过3000人;从2013年第一家社区支行落地开始,到2015年社区支行实现盈利,桂林银行高层的战略思路、决策部署能够不折不扣地实现执行落地。
IBM金融服务公司咨询服务部高管方怀鹏认为,社区支行是银行的“毛细血管”,能够实现资源撬动的核心在于长期培训,要求客户经理通过服务来赢得客户。
“八桂旅游卡”快速攻城略地带来的综合贡献度值得高度肯定,桂林银行旅游金融在中国《银行家》杂志组织的“2016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中荣获“最佳金融创新奖”。
启示四:银行卡发行必须精准发力,实现持续高效的资源注入,短时间内建立强势品牌,形成“眼球效应”和“价值效应”。
桂林银行副行长张先德介绍,“八桂旅游卡”是“旅游金融”的突破口,银行集全行之力持续深度激活旅游卡潜力,针对不同联盟商户量身打造吸客方案和共享平台。
景域集团副总裁、驴妈妈旅游网CEO王小松说:“桂林银行旅游金融模式侧重的是服务、信誉和平台建设,以银行信誉和风控体系为基础,强大的市场引导力是在线旅游平台最为赞赏的。”
启示五:立足根本才是“有源之水”,找准“翅膀”才能展翅高飞,借助“互联网+金融”,在共享中实现涅槃升华。
社区银行是“立身之本”,是银行发展的“有源之水”,八桂旅游卡是银行产品创新的“翅膀”,互联网共享经济是翅膀腾飞的“发动机”。
桂林银行行长助理邓明慧介绍,银行正在加快旅游金融o2o生态圈中的上下游客户金融支持力度,推出旅游特色金融产品,旅游储蓄、旅游贷款、旅游基金、旅游订制、旅游扶贫等模式正在深度挖掘过程中。
罗婧认为,桂林银行旅游金融的共享模式值得思考,“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持续居高的情况下,银行成为承接居民手中财富的重要渠道,银行如何整合资源,在充分让利的情况下让客户共享资源,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在这一领域,桂林银行的探索值得重视。”(记者何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