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以现实题材挖掘时代价值取向_风雨晋原城电视剧
7月上旬,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新创现代晋剧《紫穗槐》在太原首演,剧中女主角由我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领衔主演。该剧既是对日本侵略中国那场战争的,又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寻根,也是对时代价值取向的挖掘。整场戏,充满着家国情怀、民族和观念的观照。一个农家小院,反映了全家人40年风雨沉浮。六七个人物,表现出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革。《紫穗槐》俨然是对中华民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不屈、风雨不惧的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以人性的视角反思战争。此出戏是战争题材,但又不是战场,不是枪对枪、刀对刀,而是以女主人公祁草叶的不幸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灵。1943年,曾为中学生的祁草叶,在并州古城参加反战,日军士兵荣二的。为不耻,她愤然出城投河,恰被汾河下游的凹子村年轻村民石宝根相救。之后在石母的悉心照料、精心抚慰下和石宝根结婚,不久便生下一男婴,取名石冬生。由于母亲历史不明,石冬生上学、参军、工作和结婚都受到了影响。后,石冬生的媳妇偶然得知,冬生是日本人后遗,便极力和冬生移民日本。祁草叶劝不下儿子,中在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从此,石冬生媳妇不归,命丧东瀛剧中,祁草叶因受战争,出走寻死、隐姓埋名、社会的曲解,养儿育女,顽强地与命运。历经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她仍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战争,不仅了人们的生命,而且,更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的身心。正如剧中石燕子(祁草叶和石宝根的姑娘)所感叹的:我恨透了那场战争,它至今都让人不得安宁。妈妈、爹和冬生都是战争的者,日本和他(荣二),也是那场战争的者。
《紫穗槐》是一出好戏!祁草叶作为书香门弟的知识女性,她用传统文化的浸润质本洁来还洁去。
以现实题材挖掘时代价值取向。《紫穗槐》的故事跨度,虽然很漫长,但它的切入点却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代,虽然人们思想解放了,世界先进的也吸收进来了,但一些的、没落的东西也沉渣泛起,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正如剧中冬生和媳妇,十分向往现代生活而不顾一切手段,要确认遗孤,要加入日本国籍。“开丰田、买洋房,全家老少成富商。如今时代变了样,有钱、有势才为王。”面对儿子不顾的,祁草叶唱到:“活人焉能没骨气,你双膝啥出息!拿耻辱做交易算什么男儿本事,要挣钱要致富得靠自己穷和富贱与贵有高有低,无志无品遭唾弃没人能看得起。”同时,在姑娘石燕子准备也要去日本留学时,祁草叶仍然认为“学知识开眼界是为上进,你赶什么时髦跟什么风?”非要去日本。尽管祁草叶依然在战争的阴影下,但她仍然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律人律己,教育子女。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社会比较混乱,人们的思想也比较混乱,祁草叶尽管受到战争的、社会的歧视、家人的不理解,她仍然以一个传统文化熏陶成长的知识女性,捍卫着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为原太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紫穗槐》可谓是对中华民族富贵不淫、贫贱不移、风雨不惧的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以传统伦理推动和把握剧情发展。祁草叶从小生长在并州城四合大院、书香门第,“影壁后父亲教我学论语,学画画妈妈为我抹几笔。春天里石榴花如火如炬,经楼下四合院一派生机。”长大后,她又接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学“”、读“五经”。后来,正如祁草叶的哥哥在剧中所唱到的“四三年七月间震撼,学生会唱经楼下掀波澜。小妹她不顾家人再三,为搞救护一去未还。全家街小街全找遍,汾河边捡回她带血。老父亲去本部为女,斥日寇施血溅轩辕。”她被石家收留救养之后,和石宝根生儿育女、养家糊口,便成为她对石母报本的行为。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做事先不可越步,说几句道与理别不在乎。吃一堑长一智心要有数,遇难处面前不糊涂。年轻人且要走远,脚下有根人不浮。钱财都是身外物,为人切忌当财奴。”“刚懂事你勤学上进,进城前再三要谨慎。”甚至后来,由于儿子不听话,执意要和媳妇办理遗孤手续,加入日本籍,最终,不但事情没办成,而且又搭了一条命(实际是两条命)。在这种情况下,荣二(她的源头)的到来,她虽然难以原谅战争中的,但她仍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的胸怀,以人性的,赋予了对荣二悲愤的同情和的气节释怀。
晋剧《紫穗槐》的成功,首先在于剧本。编剧赵爱斌,长期以来不仅创作了若干大型电视剧剧本外,单和市晋剧院合作,就陆续创作了《丁果仙》《连亲百万家》《不能没有你》《范进中举》等9部戏。尤其是《紫穗槐》,从一个受日本侵略者女子的角度,一波三折,丝丝紧扣,以了持久不愈心灵的悲愤,强烈着日本侵略者的。剧中祁草叶作为剧情编织的中心,她与子媳的冲突、姑娘的冲突、老公的冲突、哥哥的冲突、荣二的冲突都构成了整剧的跌宕起伏,让观众荡气回肠。而剧情的发展,像剥玉茭穗一样,一层一层最后观众才明确祁草叶悲惨命运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