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新闻

急!!物联网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6月6日,中国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四张关系着国家宏图的牌照在中国落地,意味着中国5G征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从烽火军情、鸿雁传书到驿马报信,从电报电话到广播影视,从“互联网+”到“智能+”,信息传播速度一直呈加速发展的状态。特别是进入“智能+”时代,插上5G翅膀的新闻媒介更是以锐不可挡之势颠覆速率,突破瓶颈,正在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新闻生产与传媒业的变革。

  过去新闻信息的采集依托于记者实地采集,而媒体输出端口是有限的,固定在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介上。智媒时代,物联网让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收集端和输出端,每一个智能机器都可能被媒体化,这就意味着未来“万物皆媒体,一切皆平台”。

  5G让物联网生产数据的能力提升,新闻依靠捕捉海量数据,向快速和深度同时发展。新闻工作者在收集信息和分发信息的时候面对的智能终端更加多样化,新闻采集与分发将会变得无处不在。同时,5G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新闻业将实现“人机共生”。

  相较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受众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瞬间“抵达”新闻现场,实现360度全景审视,减少报道中不可避免的信息衰弱。增强现实技术(AR)则更近一步,将音视频等信息“叠加”至文本之上,通过“再语境化”的信息拓展,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5G网络提速恰好适配了VR和AR对网络的敏感性特征,虚拟场景和新闻现实可以得到完美融合。未来,在5G技术支撑下,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全新的媒体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新闻将更多的以视频取代图文形式呈现。4G时代,就已经有很多场景和传播都是视频化的,视觉化传播也更符合公众碎片化时代的阅读习惯。5G来临后,新闻视频高保真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观感。届时,视频也会成为媒介之王,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也都会进行视频化转型。

  5G时代的新闻视频和4G时代的新闻视频其核心区别在于,随着AR技术的发展、模拟主播的研发、AI的进一步强化,新闻视频中会增加更多的虚拟化内容,这种增加不是粗暴的结合,而是细腻无缝的整合,这种整合将实现超视频化。

  5G技术的兴起催生了新的传媒格局和生态环境,推动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对新闻队伍也提出了更高要。尤其作为主流媒体更加需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培养具有全媒体技能的新型人才。不仅熟练掌握文字、图片、视频等基本传播形式,熟悉不同传播平台、传播渠道的特点,还要掌握5G时代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增强数据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全媒体记者将从基础性、常规性的采编工作中解放出来。

  4G时代催生新媒体,使得传统媒体线G则会进一步促进媒体形态的融合。5G最大的特征是传播速度快,其速率将会是4G网络的100倍以上。随着终端设备性能和网络速度的提升,自媒体内容制作将更加简单、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未来会出现视频评论、视频参与话题讨论等新的互动方式。届时,业余爱好者甚至可以轻松实现个人的超高清视频网络直播,信息服务将无处不在,媒体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将愈加模糊。内容而非技术渠道将会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因素。

  在此情形下,《纽约时报》也在为5G的未来做准备,为了探索如何利用5G去讲故事,《纽约时报》与Verizon合作推出5G新闻实验室。为记者提供更好的、更可靠的数据连接,探索5G如何帮助记者即时传输媒体文件,包括高清图片、视频、音频甚至3D模型。在故事中加入更好的VR与AR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能够在3D环境下探索新的环境。并将5G利用于新闻的采集与传播,丰富媒体内容。

  人类社会就是人组成的连接网络,有了人的相互连接就必然伴随着物、财和信息的流动与连接。人类创造技术为的是突破时间与空间对人类网络连接的限制,而5G时代的“万物互联”,将再次改变人类对时间与空间双向维度的感知与认知,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资本集中化、网络垄断化倾向仍然有强化之势,这种垄断在虚拟世界中更加隐匿和潜在,而不像现实世界中那么显在。这种垄断最终可能呈现为数据垄断和智能垄断,并且将更加致命,也更加终极。后发展现代化社会和国家将更加难以企及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全球和每个社会中的分化可能呈加剧的趋势,特别是治理体系和能力与网络社会和智能社会不匹配的国家将更是如此。

  不过,随着网络社会,特别是人工智能社会的兴起,万物互联、万物皆媒、人机互动也可能使信息更加透明、对称,将人、财、物等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更加公开化、显在化、流动化和平等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更多的人和机构赋权和赋能,使得权力和能力不再为个别人和机构所独有。

  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极世界、单极社会已经开始变得日益不现实。传统社会秩序是依据、经济和社会资本控制力,形成了资源控制型社会秩序,而在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社会中,去中心化的“共”(share,或者co-)正日益成为社会秩序建构的核心动力,如共商、共享、共治等。当然,人工智能还可能带来“去人类中心化”和“去人类控制化”,这种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传统社会的等级科层化在网络社会和智能社会中还会持续而部分存在,社会运行的规制与治理还是需要有层级的实现,尽管这种层级已经大大减少乃至显在地消失,但是即便在网络社会和人工智能环境中潜在的层级还是存在的,技术的核心层、使能层乃至应用层的分工也始终会给社会带来核心、使能和应用的层级区分。

  但是,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看,社会架构正在日益扁平化、网络化和数据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第四次工业带来的不是线性的变化,而是非线性的、指数级的拓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人机互动带来的就是网络化和数据化,由此又进一步带来扁平化,云计算都需要加快边缘计算,以提高效益,多源数据和复杂算法正在取代传统的人成为网络化、扁平化后各个节点权力的赋权者和赋能者,这样的话,信息传递更加短程化,人与群体建构更加分散化,传播更加直接效益化,传播的、经济和文化的社会动员力实时、实空显见。

  5G带来了万物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了第四次工业,人类社会连接度提升,命运关联度也大大提升,动一发而牵全身,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这种利益的共生性和命运的联动性日渐增强,而共同体存在和意识还有待增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