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恭城“柿饼危机”引发的思考!桂林市平乐县地图
从农业保险来看,由于农产品本身的评估并不好做,在这次遭灾的农户中并没有听说哪位果农参加过正规的农业保险。
这样的柿饼怎么能进入日益严苛的国外市场?在有了示范种植园后,三年前,陈丽华开始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相关技术专家不断努力研发,目前已经解决了柿饼加工中的“脱涩”问题,并成功研发出了月柿果脯、月柿果醋等系列产品。目前正在拓展网上网下销售市场,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出口俄罗斯及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
由于持续阴雨,晒柿饼的时间长了很多。今年蒙桂财已经有五六千斤的柿饼在晒制的过程中因为发霉被扔掉了。眼看着一个个成熟的柿子就这样白白浪费掉,蒙桂财心痛不已。没法子,一直卖柿饼的他开始寻找子,卖鲜果。
在月柿的生产加工上,平乐县以柿饼为主,所以平乐的16万亩月柿中,最终有一半以上的月柿都要加工成柿饼。加上人口密集,交通便利,这里便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柿饼集散地,这与恭城以售卖鲜柿为主大不相同。这个集散地就在平乐的二塘镇,月柿种植面积1.5万亩;而与二塘镇毗邻的恭城镇,月柿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而这一次大雨造成的危机,会不会成为月柿产业变革的一个契机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记者景碧锋通讯员李振杰)
一轮持续的大雨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在全国都有影响的产业带来如此重创呢?
平乐县的农业部门也在研究引进更多的水果品种,引导果农进行多样化种植,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些柿饼质量都不好了,当烂饼卖的,几毛钱一斤。”平乐果农郭玉凤说,“制作柿饼有两大条件,一是有充分的阳光,二是有较低的气温。阳光可以使柿子的水分迅速蒸发,而低温条件下,柿子不容易发霉开裂。可是今年的鬼天气让柿子的晾晒遇到了烦。”由于天气影响,晾晒过程中柿饼不断发霉,郭玉凤不得不把柿饼扔掉。仅能晾晒出来的一点,由于品相十分难看,也很难卖上好价钱。
那么月柿和柿饼的价格到底怎么样呢?吴文龙说:“今年,恭城月柿优质商品果的产地开市价格为9毛到1元一斤。而这两天柿饼是2.8元一斤,鲜果是0.45-0.55元一斤;去年同样品质的柿饼卖到5.5元一斤,鲜柿卖到1.5元一斤。”12月3日中午时分,记者相继在恭城的红岩村口和势江村市场发现,当地用来做柿饼的柿子(做柿饼对果子的品相要求并不高,这些柿子常有果纹,疤痕,碰伤等),每筐能装七八十斤,却只卖三四元。平均下来,每斤只有几分钱。在去年,这样的柿子每斤卖到七八毛钱。
这一切都由于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洪水下的柿饼危机”对平乐果农的关注而引起的。报道称:平乐是柿饼大县,每年这个时候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户最忙的时候,他们都会起早贪黑抓紧时间摘下柿子加工晾晒,制作成柿饼进行销售。可是,多年不遇的冬季暴雨让柿饼的晾晒成了大问题。
新闻里还提到,平乐县岩仔村的蒙桂财家里一共种植了60亩柿子树,是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47岁的蒙桂财从小就种柿子,像今年这样连绵不断的大雨,3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往年这个时候,蒙桂财已经卖柿饼2万多斤了,可今年他只晒成700多斤,还一斤都没有卖出去。
如果再往深层挖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问:为什么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在一轮持续大雨下不堪一击?难道都没有方法防御和吗?
实现月柿产业的现代化,或许能给月柿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恭城,柿子加工有联发和丰华园两家企业。目前只有丰华园运作良好。丰华园的老板陈丽华做月柿生意有十几年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她发现传统的月柿种植中,采摘、施肥,包括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她筹划着为公司在镇建立了标准化柿子种植示范。
“对于柿子的深加工,并不是没有人想过。但是前两年,品相好的月柿价格每斤达到1.5元,甚至更高;而三斤半左右鲜柿才能加工一斤柿饼,中间的利润并不是很高。所以,县里也想过对柿饼加工技术进行革新,对月柿进行深加工,但最后都不了了之。”林清告诉记者。
恭城瑶族自治县农业局的林清副局长介绍,恭城早在1996年就获得了全国唯一“中国月柿之乡”的称谓,每年又举行“恭城月柿节”,让恭城月柿蜚声国内外。恭城的19万亩月柿中,每年有三分之二是销售鲜果,三分之一做成柿饼。今年,由于受阴雨天气的影响,目前恭城还有近10万亩的月柿没有来得及采摘。由于山区生长的月柿品质好,所以,早早就销售一空,目前没有采摘的这10万亩主要分布在镇、西岭乡、恭城镇的平原地区。
桂林全市种植的40万亩柿子,主要分布在恭城和平乐,恭城以销售鲜柿为主,平乐以加工柿饼为主
由于持续下雨,晾晒的柿饼发霉了。
今年是天气异常,可明年呢?今后呢?气候的不断变化,社会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由于成色差,加上山湿滑,叶瑞军根本不想耗费时间和精力上山采摘运输柿子,因为那样一趟下来,卖出的柿子可能还不够人工成本。
柿树的栽培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在桂林已经有400多年了。因为柿子制作成柿饼后,金黄圆润、晶莹剔透,像中秋的月亮,人们便给柿饼起了个美丽的名字——— 月柿,成为桂林地方独特的柿子产品。
丰华园的柿饼销售价都高于传统的批发价,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公司每天的月柿吞吐量是20000公斤。
一位果农怔怔地望着户外的阴雨出神。
持续的降雨,晾晒柿饼不得不搭起雨棚。
山区果农叶瑞军与蒙桂财不同,他主要是售卖鲜果,连续的雨水让柿子的质量大打折扣。柿子不好吃,品相不好,拉到市场上也卖不掉。50亩柿子到如今叶瑞军只卖掉了1万多斤。眼看着柿子成熟季即将过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柿子在树上慢慢烂掉。
鲜果的需求量十分有限,蒙桂财四处找人,使尽浑身解数,都目前为止,也只以4毛钱一斤的价格卖出去1万多斤鲜柿子。而在以前,蒙桂财这60亩柿子最终可以卖出20多万斤柿子,收入几十万元。眼下,除非天气马上好转,否则,蒙桂财注定血本无归。
不难发现,国内市场上月柿、柿饼的价格在没有下雨前相比去年确实是降了。但是月柿、柿饼还是一直有人收购,也在流通。而主要的问题就是收购商的利润少了,积极性不高,前来收购的人就少了。另一方面,果贱伤农,冒着那么大的雨,很多果农摘一天柿子不如打一天工,索性就放弃了,让柿子烂在树上的情况也存在。
持续的降雨造成柿子开裂,形成水纹柿。
丰华园是一个小公司,面对巨大的供货,特别是今年的特殊情况,陈丽华也是爱莫能助,她有心将公司规模扩大,可是资金有限,贷不到款,因此也没办法。恭城的另一家名为联发的企业也是加工柿饼,就是因为投入过大,资金链断裂,今年不得已停工。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降雨的确影响到月柿的销售和柿饼的制作,但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国内市场上柿子的价格是这样,那么出口的柿子呢?记者在镇红岩村口一家出口东南亚的果商处了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像泰国等国的价钱和往年相差不多,他们影响不大,利润还是很可观。不过,受国内市场的影响,恭城当地的月柿收购价格相比往年低很多。”也就是说,柿子还是具有较好市场的,国内和国外还是不一样的。只不过果农对很多情况并不了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味地天气,其实还有市场可以开拓的。
“由于连续降雨的影响,柿子会出现开裂,黑色的水纹果增多。特别是降雨多,今年月柿果实蝇危害较为严重,果品整体质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与去年相比,今年雨量充沛,阴雨天气过多,月柿果实含水量较大。不少果商反映,今年加工的脆柿、红柿与去年相比普遍不经放、容易腐烂,一些月柿运到市场后还没等卖出去就烂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果商经销的积极性。”恭城县水果流通办的吴文龙告诉记者。
12月3日到4日,记者采访时,平乐农业局的干部都很忙。而恭城全县上下的相关领导也急着想办法应对。12月4、5日在恭城县城、桂林市区,由县委和进行月柿公开售卖,并利用微信微博等方式广泛宣传。
尽管山水相连,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平乐地处漓江下游,是桂林去往广东地区的南大门,还有323国道,毗邻钟山县和昭平县,这都是恭城没有办法比的。历史上,这里是人文渊薮,是古昭州的所在地。
月柿的采摘和柿饼的制作一般在国庆节20天后开始,前后有40天左右。按照往年惯例,这个季节已是柿子的采摘和柿饼制作的尾声了,而今年这段时间却因雨水过多造成采摘和制饼都迟滞。
央视的新闻还报道了另外一个叫做莫秋军的水果收购商。往年这个时候,他都收购了四五百吨柿饼,今年才收购了200多吨,不到一半。外地的经销商也一直在催促莫秋军,他自己也很着急,可一直收不到中意的货。
从记者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很多桂林人,其实并不了解月柿生产的真实情况。市农业局的一位专家给记者介绍了桂林柿子的种植情况。
而柿子深加工的唯一产品就是柿饼,还是靠风吹日晒,这样难免就会受到灰尘、苍蝇以及人工的影响,甚至有人用硫磺熏。很难想象时至今日,柿饼还是经这样的人工处理才流向市场的。
央视新闻的微博也帮桂林发出呐喊:“急转帮帮农民!柿子四毛钱一斤卖不掉,一年的辛苦打水漂!”微博说:“广西桂林洪涝灾害严重,连日阴雨,让当地果农辛苦一年种下的几十万斤柿子再也晒不成柿饼,只能变成卖鲜果。然而,他们辛苦寻求买主,也只能以4毛钱一斤的价格卖出一小部分……眼睁睁看着柿子慢慢烂在树上,果农心痛不已!帮帮他们!转!”
在恭城镇势江村市场上,两位果农在售卖鲜柿,希望能些损失。
如果回归到柿子本身来考量,也不难发现,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种植柿子,晾晒柿饼;到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对柿子的加工仍然只有柿饼,而柿饼的加工只有靠太阳晒,结果一轮持续的大雨就造成了“柿饼危机”。那到底有没有办决这个问题呢?平乐的老百姓为什么不买为他们提供的烤箱,进行烘烤制作柿饼?
一个多月持续的阴雨,让已经进入冬季的桂林人。除了各种洪涝灾害外,在农业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处于丰收季节的月柿和南丰蜜桔。本文以月柿的调查为主。其实,暴雨引发的不光是平乐的柿饼危机,恭城的月柿同样也面临着售卖难的问题。
一位老农捂着脸,满脸的沧桑和难过,一副快哭的样子,看了让酸,为之动容。“央视帮桂林发出呐喊:帮帮平乐果农,别让他们流汗又流泪!”近段时间来,类似的微信在朋友圈里几乎转疯了。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面对持续的暴雨,果农盼着援手,而面对这个始料不及的局面,各项应对措施也显得仓促。
央视新闻在报道中一直在强调:“因为下雨,晒不出来,做不成柿饼,农民得不到收益。”那么,我们就禁不住要问:“柿饼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把柿子的皮削掉,放在太阳底下晒,不断翻动,就做成了柿饼,这本身并不是什么秘密。
事实上,由于这项技术与传统的加工方式大不同,再加上推出时间不久,还不太成熟完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大部分果农并不认可。即便是在阴雨天气,当地也很少有人用这种烤箱。
郭玉凤家的6亩多柿子跟村里其他人的一样早已过了成熟期,这些柿子再不摘下来,很快就会烂掉。
“前几年水果价格的持续走高,让很多果农的期待过高,盲目跟着扩大面积种植。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下行,今年水果价钱降低是正常的。同时,由于受强降雨的影响,水果并不是必需品,购买量减少,影响到价格。持续降雨的影响看似必然,其实只是一个诱因。”市水果办主任刘永忠告诉记者。
央视的新闻报道中提到一点:当月柿滞销,平乐已经筹集了400多万元资金,帮助农户。为了应对阴雨天气,平乐农业部门向果农推广一种柿饼烘烤技术,以缓解眼下的燃眉之急。烘烤技术可以让果农不依靠阳光晾晒柿饼,而是使用烤箱直接加工。
“2008年冰冻雪灾时,出现了水果销售难的问题。当时我们就采取了进社区、进高校、进机关、进厂矿的“四进”方式,实行爱心水果售卖;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今年月柿的价格偏低,很多水果商赚不了钱,可以鼓励往年的水果商来恭城进行水果直销,给车费、价格等方面进行补贴,以便渡过,免得果贱伤农,农民失去信心。这其实是很有效的应急之策。”恭城农业局的一位干部说。
持续降雨,农民晒不出柿饼,收购商收不到,引发了平乐“柿饼危机”
月柿的种植主要分布在恭城的镇、西岭乡、恭城镇和平乐县的二塘镇、沙子镇、平乐镇、张家镇等乡镇,恭城种植面积近19万亩,平乐16万亩。全市连片种植总面积40万亩,亩产量从6000斤到9000斤不等。
如果从地图上仔细看就会发现,恭城月柿的种植地镇、西岭乡、恭城镇与平乐的月柿种植地二塘镇、平乐镇、沙子镇、张家镇、同安镇等山水相连,连绵成片。如果抛开行政区划来看,全部都是月柿的种植地。全市柿子的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有30多万亩就集中种植在这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