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地陷,从未放弃的搜寻
11日,广州大道地陷事件第四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广州地铁通报,最后两名失联人员的遗体在10日凌晨被找到,连日的抢险搜寻工作告一段落。此次事件关注度高,抢险救援是否及时、科学、尽力、妥善?时隔月余,记者重新复盘事发后的重要节点、应对处置的各个环节、参与救援的专家观点,寻找答案。
发布会现场,全体人员起立,向三名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地铁公司负责人向遇难者家属鞠躬致以诚挚的歉意。
广州大道地陷事件第四次新闻发布会
广州大道地陷事件第四次新闻发布会
即时:事发18分钟,首批救援队伍携带装备赶到
12月1日上午9:28,广州大道北与禺东西路交界处地面出现塌陷,途经该区域的一辆清污车和一部电动单车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事件发生后,广州市委市政府立即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千方百计搜寻失联人员,千方百计确保不再发生次生灾害的要求,组织了应急、住建、公安、交通、消防、医疗、属地政府、管线单位、地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国家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各方力量投入抢险搜寻。
消防队员和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进入现场,开展施救。
9:46,沙河消防中队指导员陈俊青到达现场。“在现场发现,水泥板底下的流砂一直往下流,我们准备绳索救援时,现场再次发生坍塌,地陷区域再次扩大,上午9:47,建立好救援支点后,已经看不到落入其中的人。其后我们一直寻找救援方案,调集无人机进行侦查。”
随后蓝天救援队到场。广州蓝天救援队技术总监林翼说:“我们接报后得悉地陷,根据过往经验准备的是绳索类救援装备,可是赶到现场发现已经看不到被困车辆,而且水已经漫上来了。其后,我们尝试高架桥斜拉索进入的方式,但现场坍塌速度很快,已危及到高架桥桥墩,这个方法也不安全,只能回撤,再想其他办法进入现场。”他补充道,到场时相关部门已中断了水电煤气,为救援提供了条件。
事发后,广州地铁通过微博发布地陷信息,当日多次滚动更新。当天晚上,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事件和救援情况。其后一个多月时间,广州地铁微博持续发布了32条信息通报最新抢险救援情况,广州市至今已共计举行四次新闻发布会。
救援工作现场。
救援工作现场。
救援:坍塌扩大危及救援者和桥梁,必须先加固
这次应急救援引发广泛关注,如何及时救人、确保施救者安全、防范次生灾害?为什么被困人员未救出便开始浇灌混凝土加固?
回溯时间线,可以发现地陷进展迅速,面积一再扩大。第一批救援人员在地陷后18分钟到达,1分钟内又遭遇一次塌陷,被困人员随之消失于视线内。而且,地下不断涌水,如果不及时止住,更多的土体将被冲走,地下空洞扩大,地面的救援人员、建筑物随时会被吞没。而地陷处旁边,就是广州大道高架桥。
“事故发展速度快,两三分钟内车就被埋,水已经上来了,连续塌方导致救援人员无法靠近。而且,塌方迅速发展逼近高架桥墩,也危及地下的重要管线设施。”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林本海说。“救援必须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如果塌方不断扩大,会带来更大的灾害。”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广东省勘察设计师杨光华认为。
“根据专家组意见,当时塌陷区域边坡最大坡度超过70度,如果不立即加固,将危及周边高架桥等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现场采取了加固边坡措施,防止塌方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搜寻工作创造条件。”1月11日,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中铁广州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谭小春说。
根据专家组意见,现场马上用混凝土加固塌陷区边坡防止再次塌方,待形成安全的救援平台后全面开展救援。同时,按照救援方案,在塌陷区域安装钢护筒,形成救援通道,向下探挖搜寻被困人员。钢护筒救援相当于一个往下生长的竹筒,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安全的营救环境,可以一节接着一节往下挖,搜索被困人员。
至12月2日凌晨5时,塌陷区边坡加固基本稳定,钢护筒安装完成,并在钢护筒周边安装作业平台,开始下一步搜寻工作。经专业机构对桥梁进行监测和检测,广州大道北高架桥状况安全,并于12月2日上午7时恢复通车。
经警方调查,事故中有3人坠入塌陷区,其中清污车的2人为石姓父子,另1人为罗姓男子。
搜寻:投入10000多人次,不惜代价
根据广州地铁通报,事发后塌陷区域被水体覆盖,且有土体塌落。置身其中,生还几率可以想象。“塌陷事件发生时起,政府各部门、地铁集团和相关单位想方设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全力开展救援,不惜一切代价搜寻被困人员。”广州地铁集团建设总部总经理孙成伟说。
为了找到被困者,专家提出扩大搜寻范围。“按照国家、省、市权威专家的意见,鉴于车辆陷入后快速被流砂掩盖,塌陷处的流砂层较厚,地下水量大,失联车辆存在随流砂层移动的可能,因此要扩大范围。”12月7日,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中铁广州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谭小春说。
“我们组织了包括院士在内的20多名国家、省、市权威专家进行方案论证、技术决策、指导救援搜寻工作。”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说,“我们调集各类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作业,现场24小时不间断持续进行搜寻作业,每天投入施工、搜寻人员约200人次,截至1月10日累计投入搜寻人员超过1万人次。同时,投入了生命探测仪、地质雷达、地质透视仪、地质钻机等百余台先进仪器和设备,累计投入各类设备超过3700台次。
通过连日来24小时不间断地搜寻,2020年1月6日凌晨,搜寻人员在搜寻区域地下21米处搜寻到了罗姓失联人员遗体;1月10日凌晨,搜寻人员在搜寻区域地下25米处发现失联的石姓父子遗体。公安部门均做了身份确认。相关情况也已通知遇难者家属。
善后:安抚失联人员家属,全面调查原因
事件发生后,除了救援、防止次生灾害,同时还要安抚家属,尽量降低对市民的影响。天河区政府、地铁集团、中国中铁成立了两个家属安抚小组,开展安抚和善后工作。
塌陷位置与正在运行的地铁六号线隧道距离很近,由于处置及时,事件未对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造成影响。
“为了进一步加快搜寻进度,专家组经过反复论证和审查,一致同意增加地下全回转咬合桩结构,即从地面向下施工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形成挡土止水的结构后,再进一步实施搜寻。同时,将影响搜寻的地下220千伏高压电缆、直径1.2米的供水管、直径0.3米的燃气管等管线迁改至搜寻范围以外。”12月7日,中铁广州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谭小春说。
12月6日,广州市水投集团按照计划把供水管迁走。在确保周边居民用电、用气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广州供电局、广州燃气集团等权属单位陆续将电缆、燃气等管线迁改到搜寻范围外。12月10日凌晨3时,燃气管迁改至搜寻范围以外,并完成接驳工作;12日,220千伏电力管线迁改至搜寻范围外,并完成全部管道敷设任务,19日,迁改至搜寻区域外的电力管道全部接头井已完成,部分场地开展路面恢复施工。
为确保搜寻区域及周边安全,第三方监测单位设置170个监测点持续对现场及周边地表、高架桥、管线和建筑物实施不间断监测。连日来,全部监测点的数据显示状态正常,安全可控。
在事故调查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罗传亮介绍:“经市政府批复同意,迅速成立了广州市‘12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