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旗下海通恒信在港上市 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郑玮
日前,海通恒信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
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的代表还有广发融资租赁(广东)、国泰君安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和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据公开资料,海通恒信是海通证券唯一的租赁平台和重要的战略板块,业务包括融资租赁、经营租赁、保理、委托贷款及其他贷款和咨询服务等五种。海通恒信此次上市引入了三名基石投资者,SBI香港、上海强生控股及国盛海外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认购额分别为1000万美元、3亿元人民币及4亿元人民币。
长江商报从其招股书看到,海通恒信在2016年至2018年报告期内,应付债券分别为1.2亿元、6.1亿元和12.9亿元,2018年其涨幅达到了111%。海通恒信也表示,公司于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经营现金流量为负,主要是由于整体业务增长导致应收融资租赁款增加,而随着融资租赁业务持续发展,海通恒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租赁协议的设备,客户根据租赁协议偿还的租赁款项一般于租赁协议期限内分期偿还,也增加了融资租赁业务于某一期间的现金流出。
海通恒信也表示,日后或会继续录得负经营现金流量,在此情况下可能限制营运资金,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或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背靠母公司海通证券
海通恒信成立于2004年7月,2014年1月海通证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对海通恒信的收购。
作为海通证券唯一的租赁业务平台和重要的战略业务板块,海通恒信受益于母公司品牌的广泛知名度以及各项资源支持,双方业务协同更加强了公司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的能力。
以2017年收入计,海通恒信在中国所有的融资租赁公司中位列第12位,市场份额为1.2%。
此次香港上市完成后,海通恒信将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而对海通证券来说,这是海通国际证券之后,集团旗下第二个境外上市平台。海通证券总经理瞿秋平表示,海通的国际化过程采用了“分步走”的战略,主要是通过海通国际控股旗下的海通国际、恒信租赁和海通银行三个平台来实施。
2018年,海通恒信租赁总资产突破8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2%,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其贡献的融资租赁利息收入大增,也使得海通证券于2018年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了31.49%,成为2018年收入增长最多的业务条线。
海通证券2018年年报显示,业务模式方面,海通恒信已形成业务总部专业功能、分公司营销功能的业务模式,分支机构投放已超过总部投放,同时加强了海外市场布局,提升香港子公司的战略定位,海外业务全年完成五架飞机租赁,投放26亿元。
现金流为负成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恒信的高负债近年来水涨船高。从近三年对比来看,海通恒信的负债率目前为最高,2016年-2018年负债率分别为76.65%、80.44%和84.27%。
2015年至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海通恒信的生息资产平均余额连续增长,分别为248.31亿元、356.88亿元、482.11亿元、603.07亿元,而相应的计息负债平均余额同样连续增长,分别为182.91亿元、261.16亿元、340.56亿元、440.07亿元。
其对外投资资金也在连年减少,2016年至2018年,投资金额分别为-340.02亿、-344.39亿和-297.58亿,因投资产生的现金流缺口就达到了-14.4亿、-2.55亿和-36.14亿。
负债率高居不下,现金流也让人担忧。2016年至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67亿、-92.62亿、-120.84亿。
所以,融资对海通恒信而言当属救命稻草,这反过来也验证了公司急切上市的心情。2018年10月22日,海通恒信宣布发行规模不超过4亿元的公司债券。
根据其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海通恒信租赁2018年通过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合计141.80亿元,其中46亿元为中期票据,22.5亿短期融资券,30亿元为超短期融资券,19亿元为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24.30亿元;通过资产支持证券融资90.19亿元;通过上交所公司债券融资33亿元。
如果把海通恒信近几年对比来看,2014年融资1次,2015年融资1次,2016年融资6次,2017年融资11次,而2018年融资次数已经达14次,超过2017年全年融资次数,是2016年的2倍。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