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桂林古文物介绍桂林米粉历史

  桂林普陀山北麓的灵剑路,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静

桂林古文物介绍桂林米粉历史

  桂林普陀山北麓的灵剑路,这里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几位桂林籍的英烈就长眠于此。4月16日,记者依据史料上的记载桂林米粉历史,来到这里,寻找烈士裴邦焘的墓园。

  沿着圩市场后面的山边小路一直往东走,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径直走到灵剑路的东段,顺着几级台阶走到一块石碑前,只见“裴邦焘墓”几个字呈现在眼前。碑后是一段石阶和齐腰高的围墙。沿着围墙的开口往里走,裴邦焘的墓就静静地躺在山脚茂林之间桂林古文物介绍,和常人的墓冢毫无区别。墓前插着几炷香,放着一个因雨水冲刷已残破的花圈,说明不久前有人来祭奠过。

  翻开《桂林英烈》丛书,裴邦焘的名字赫然在列桂林古文物介绍。这位爱国人士的英勇事迹被桂林人永远铭记于心。

  裴邦焘,字霁初,1899年出生于桂林。1915年,他进入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毕业后的他又进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在广州学习期间,正值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他很快接受新文化思想,并积极传播“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和新思想。

  1921年孙中山督师北伐在桂林期间,国际派马林来桂林与孙中山商谈联俄、联共事宜。裴邦焘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表示完全赞成和拥护。他说,要完成国民的大业,就得学习苏联,联合苏联,联合党桂林米粉历史,依靠广大民众。

  1922年,裴邦焘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回到广西梧州办《日报》,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三义。1923年春,他从梧州回到桂林,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

  1924年,孙中山在党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改组了,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裴邦焘被选为广西的代表桂林古文物介绍,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会后,他受中央组织部的派遣,和李任仁一起在桂林筹建桂林县党部,由于当时桂林还处于旧桂系军阀的统治下,因而筹组工作处于秘密状态。但裴邦焘和李任仁通力合作,克服种种困难,团结了左派力量,使筹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926年,裴邦焘被选为广西省党部青年部长,积极推行三大政策,组织工会,发动,唤起民众,成为广西著名左派人士。之后,他从南宁返回桂林,继续担任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并主持桂林县党部工作,与党员李征凤、苏鸿基等秘密联系,共同开展工作。

  1927年“四一二”后,裴邦焘被捕,在狱中,他怒斥蒋介石背叛。这一年的10月14日,裴邦焘和李征凤、苏鸿基3位同志被一同押赴刑场。临刑前,裴邦焘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立而不跪,并痛斥派背叛的罪恶行径,高呼“派!”“中国万岁!”之后他便英勇就义桂林古文物介绍。1954年,他被追认为烈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