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座文艺城的戏剧回归之路
11月的桂林是桂花味儿的,香到甜腻。我住的桂林宾馆在一个绝佳的位置,它面对着榕湖,湖的另一边是李宗仁的官邸和白崇禧的桂庐,湖畔是一棵挨着一棵碗口粗的桂花树。
在外工作的桂林好友听说我来了,不厌其烦地敲出她的推荐线路:“桂林宾馆位置很好,出门右转可以散步到日月双塔,再到漓江边的象鼻山一带。出门向左,沿着湖可以一直走到桂湖老人山。桂林的步道有一种特别的美,我百走不厌。如果有朋友来,我会带他去榕湖湖心亭喝茶聊天,最惬意不过。”
从榕湖与杉湖中间的双桥走过,便是桂林的古南门。古南门后面是榕荫路,尽头是朋友的母校。她发来语音:“看到桂林中学了吗?对面就是40年代欧阳先生筹建的广西省立艺术馆。”
桂林中学的所在地,是1905年广西第一所完全采用西式教学方式的桂林府中学堂旧址。而欧阳先生指欧阳予倩,与梅兰芳先生并称为“南欧北梅”,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是公认的中国话剧的主要奠基人,话剧运动的倡导人,后来成为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广西省立艺术馆是这位文化巨匠与桂林结缘的证明。
一碗二两的卤菜粉,有不少肉,却只要5元。结账时以为听错了,排队的食客笑了,正在切锅烧的老板也笑了,口气里带着一丝嘲讽:“嫌便宜?十几年前才一块多钱!”
米粉熟得极快,片刻间已盛在碗中,浇上卤汁,铺满锅烧,递到食客手上。调料自己加,丰俭由人。老米粉店下午四点就关门,开始熬制卤水。卤水是不同风味的来源,各有奥秘,各有拥趸。问哪家米粉最好?本地人说法惊人地一致,“哪有最好吃的粉?只有你最喜欢的味道!”更有趣的是,在桂林,米粉不仅是食物,还是量词,停车费10元一小时?桂林人会说:“好贵呦,两碗粉。”
相比米粉,油茶的接受程度却因人而异,不喜姜味则避之不及,喝惯的人一天也离不开。这个近些年才流行开的山区饮料,需用油将整块的姜与绿茶炒香,再用木槌捣碎,加水熬煮,过滤出黄绿色的汁水,加炒米、花生、葱花、盐一并食用。在有些寒冷的清晨,一杯油茶下肚,暖融融的。
米粉与油茶是桂林街头的味道。至于菜品,桂林人吃辣,却不强迫外来者,大多菜没有那么“火爆”,想吃辣椒就自己多加点;桂林人吃酸,喜欢腌制各种生脆蔬菜佐餐,但传统卤菜粉并不放酸笋;桂林人吃甜,可并无印象哪一道菜甜得异样,南糖中著名的酥糖、花生糖也大都留其香,淡其甜。1989年谭德祥编著的《广西桂林菜谱》中,165种菜点几乎没有辣菜与酸辣菜的影子。由此可见,桂林菜其实受川湘影响不大。今天桂林街头常见的田螺鸡、牛羊肉火锅、酸菜鱼、啤酒鱼多是随着湘桂铁路、桂黄公路而来,或者是八十年代的创新菜,最终都成为了本地的特色菜肴。
桂林人的味蕾兼容并蓄,咖啡的味道融入这座城市自然不足为怪。每个桂林的文艺青年都有自己钟爱的咖啡馆,它们大多清雅小巧,安静温柔,白色的墙搭配木色的门,被绿植与花朵包围。吃喝上并无太多选择,透着股子只想做杯好咖啡的纯粹。
漓江东畔有家网红咖啡馆叫Song,本地朋友曾推荐。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打车来到这里,却是为了见苏宁。咖啡馆刚好在他工作室的楼下,路对面江边的步道上,立着“新中国剧社桂林驻地旧址”的纪念墙。
我愿称苏宁为艺术与生活的审美分子。多年外事工作的经历,让这个叠彩山下出生的桂林人拥有许多可以高谈阔论的素材。工作之外,他尤爱画画,在很多国家办过画展,也出版了不少作品集和文化书籍。十年前,他回到漓江边,惬意地游走在他的文化母体里。他是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的一员,曾为《桂林人文纪行》绘制了上百幅桂林山水插画,搜罗桂林民间故事集结成册,还策划组织了不少传统文化与生活审美主题活动。这都是他感兴趣的事:跨文化观察、研究与交流。
苏宁和我去吃了顿便饭,喝完油茶回家又抱起了咖啡杯,多元的特性在他身上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和他边喝边“扯板路”——这是句桂林土话,相当于四川人摆龙门阵,北京人侃大山。“其实很多人对桂林的认识都有偏颇。一出飞机场就看到漓江山水的巨幅照片,前面站着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姑娘,你在桂林的街头不太看得见这样的景象对不对?这是一个儒释道文化都很深厚的地方。”苏宁说。“桂林的人文资源极丰富,不仅辐射广西,还与中原文化联通,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同时也是东亚文化之都。”
桂林是中国陶器的发源地之一。准确地说,广西地区最早的陶器就出自桂林甑皮岩,那是一万两千年前的陶雏器。雁山的庙岩遗址与临桂大岩遗址也先后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器。桂林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具有三处万年古陶瓷遗址的城市。秦始皇凿通湘江与漓江修建的灵渠至今仍在使用。唐宋文人来到桂林,留下诸多诗文、遗迹,鉴真和尚也曾在开元寺留住。桂林还有着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墓群,拥有全国最精美的梅瓶……也正因此,桂林人对自己的人文历史充满了自豪,同时也对山水城市景观存在着“集体审美”——这里的人欢迎改变,但任何城市建筑遮挡住了看山的视野,桂林人就会不高兴。
苏宁设计了一组高级水晶玻璃器皿,唯一的装饰花纹是一条金色的线。他让我举起来对着窗外看,“看不出来吗?这条线是伏波山的轮廓。”苏宁拿着咖啡杯,边喝边对我笑。
“范儿”有“带劲、有派头”的意思。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文艺范儿?我想,他可以是潮流、精致、优雅、时尚、浪漫、诗意、有才华、好读书且入世,但要远离市侩圆滑,虚伪无知,甚至还可以带一点知而不为的孤傲和怀才不遇的忧郁气质。
桂林多洞穴也多石刻。摩崖石刻以七星山月牙山脚的龙隐岩最为著名。全国唯二蔡京所书《元祐党籍碑》,这里有一块。唐宋碑刻有百块之多,后世文人也不甘落后,于是龙隐岩上密密麻麻,目力所及之处,再也找不到平整的地方,所谓“壁无完石”。
南宋的范成大曾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写过一本《桂海虞衡志》,列举桂林附近的17处22个岩洞。大概是读到了范成大的记录,徐霞客在广西的一年专门在桂林停留了一个月,探索了周边50多个岩洞,还搞清楚了七星山的15个洞口,留下了详细的文字描述,不知觉间成为了桂林的“户外探洞鼻祖”。
漓江东岸,如北斗七星般排布的七个山头就是七星山,以此基础建立了的七星景区是桂林最大的景区,桂海碑林及博物馆也是景区的一部分。若不怕辛苦,随便爬上其中一座山,漓江两岸的风景便尽收眼底。山脚下有许多猴子自由地跑来跑去,大草地上,全是猴子和孩子。一个调皮的孩子被猴群围住,爸爸健步上前,大喝解围。我目瞪口呆地转头问身边坐着的一个妈妈——她的两个孩子正在不远处吹着彩色的泡泡,猴子就在树梢上,“没有防护,你不担心吗?”妈妈大笑:“你是来旅游的吧?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不招它(指猴子)就没事的!”
七星景区太大,岩洞又多,细细走过要一天时间。我贪念市集的烟火气,便早早从北门出去,前往本地朋友极力推荐的圩——圩就是集市,赶圩就是赶集。
圩曾经是桂林最大的旧货市场。灵剑溪边满是草药摊子,刮痧拔罐、镶牙补牙一个挨一个,硕大的蜂巢在袋子里放着,买蜜现取。旧货文玩、估衣旧物、针头线脑也有,算不得多。巨大的、凹进去的山崖下面,花几块钱就可以剃头刮脸。不远的山崖上刻着六个摩崖大字:静江府大都督。往前走就是弹子岩。385年前的农历5月26日,徐霞客吃饱喝足,打着火把从这里进入,“过若堂殿者三四。火所照耀,上下四方,皆滴乳流注,千奇万怪,恫心骇目,不可正视。有如人立,如兽蹲,如蛟蛇结蟠,如波涛汹涌,又有如仙佛之端严,鬼神之狞恶,如柱,如剑,如棋局,如钟鼓铃铎,考击之有声……”如今弹子岩里面是个酒窖,洞口外的酒幌下,一个满面银髯的老者守着自己的草药摊子,刚好呷了一口酒。
小路的尽头人渐渐少了,有檀香味道,那是嵌在山里的祝圣寺。寺后的岩洞里正在办书法展,大和尚们写下慧语箴言悬挂于诸佛之畔,与寺外的喧闹恍若两世。圩与现代化的城市也仅数米之隔,时光却也似倒流几十年,像一个光怪陆离的标本,任尔参详。
从圩出来,远望街心公园长袖舞动,竟是剧团演出。道具虽显简陋,但演员们穿戴整齐,头顶烈日,表情夸张又入戏。观众大多是老年人,自带板凳,一排排坐在桂花树下。骑着电瓶车的年轻人从他们身后轻盈地掠过。后来得知,桂林有不少这样的民间桂剧艺术团和彩调班子,从前在路市场旁边,只要搭个小台子就能聚起上百人。
桂林有这样的街头表演,似乎也并不意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也有过不少街头表演。不仅在街头,也不拘泥于传统,新兴的戏剧在舞台上轮番上演。每周都有新演出,每月都有新剧目。彼时国内响当当的戏剧家与文学家都云集在此——欧阳予倩、熊佛西、田汉、瞿白音、夏衍、丁西林、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柳亚子、何香凝、徐悲鸿……人数之多,规模之宏、声势之壮、时间之长,在中国戏剧史上前所未有,史称“西南剧展”。
桂林艺术节的启动发布会式定在了桂海晴岚。那儿有起伏的、可以席地而坐的绿草地,远处是似连非连的山峰。
发布会结束后,杨硕和赵淼一坐在我身边的草地上。“你刚才听主持人张越念的老舍先生的《我有一个志愿》了吗?写得真好,听得我热泪盈眶。”杨硕说。
杨硕和赵淼都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老师,他们筹划、参与过不少戏剧节和艺术节。本次桂林艺术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由桂林市人民政府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主办,杨硕和赵淼分别担任艺委会的秘书长和委员。杨硕说:“戏剧和桂林这座城市因西南剧展有了渊源。今天我们在桂林办艺术节,其实就是延续了当年西南剧展的某种精神,但这并不在于我们复排某一个剧目,而是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一群致力做戏剧的人在这里耕耘,努力地将戏剧这个艺术本身延续下来,这就是致敬。”
“你看,爱丁堡艺术节诞生在1947年,二战后艺术家们认为人们急需艺术拯救。艺术家们率先发起了爱丁堡音乐节,后来慢慢演变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艺术节。桂林艺术节的开幕,也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通常在这种时候,艺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赵淼说。赵淼身兼中戏老师、戏剧导演,戏剧社团三拓旗的创办者数个身份。他是中国形体戏剧创作及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也被许多人称为“小剧场中生代导演”。本次艺术节在剧目的安排上,他特地选择了许多样式丰富的、更符合年轻人胃口的戏。
赵淼似乎从来不担心艺术缺乏年轻的观众。“前不久的《只此青绿》为什么会收获那么多观众?因为年轻人对时尚、艺术有自己的理解。甚至不到现场也没关系,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么多样化,他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了解到这个世界发生的新鲜事。用手机就可以看到、听到所有先锋艺术、实验艺术或者创新艺术正在发出的声音,这也是潮流。”赵淼又说道。
“有年轻人戏剧才有未来对不对?”杨硕接着赵淼的话反问我。接着他一字一顿,特别认真地说道:“我也总在想,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说到底,我是一个戏剧人,更是一个教授戏剧导演的老师,有责任把戏剧的种子播撒下去。”
江帆是桂林人,在桂林学院教育学院任教。这次她带着学生们参加了艺术节的启动仪式。“孩子们特别棒,他们特别积极,克服了许多困难,卖力排练,仅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成功排出了舞蹈作品。”艺术节并不是她的教学任务,但她希望学生们可以多接触外面的人,接纳新鲜的东西。表演结束后,学生们还问江帆,“老师,我们还会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吗?”让江帆特别感慨。“我特别希望艺术节落地在桂林以后,能在这里生根发芽。”
江帆作为音乐学专业的负责人正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调整,除了专业课,未来也将开设戏剧教育这样的选修课程。她说:“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增加阅历、拓展视野、提升审美,鼓励学生把这条文艺的路走得更远”。
纵观历史,艺术始终需要保持冷静的独立性。越是风云激荡,越是特殊时期,就越能激发活力与创造精神。爱丁堡艺术节是这样,柏林艺术节也是这样——这不仅需要时代的土壤,也需要杨硕、赵淼、江帆这样的教育者和更多对艺术有热情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24岁的叶晴从成都赶来桂林,为的是参加一个名为《一半》的故事创作。有别于艺术节上的演出剧目,《一半》这个艺术项目为桂林艺术节而生,要做成一个“可以为桂林留下点什么”的作品。策划者不仅希望这个艺术项目是一个能够由艺术节的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互动式的作品,还希望它能够将艺术节开始前和结束后的两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有趣的东西,会由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共同展现,这是三重“各自一半”的含义。《一半》最后的呈现形式甚至还有更多的可能:可能是一个街头剧,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个展览,可能成为广播剧……充分的开放性与尚未完成的不确定,让叶晴兴奋,但也紧张。
她在桂林街头巷尾游走了好几天,直到走进溶洞看见了倒挂的石钟乳和地上的石笋。“如果它们两两相接,要等两千年。”导游的一句话给了叶晴灵感,她找到了桂林浪漫故事的“各自一半”。眼下她还在写,她在等待艺术节开始的那一天,要“搬着小板凳去桂林艺术节的每个现场坐着看”,余下的故事,会从桂林的大街小巷和艺术节的台前幕后“自然地流淌出来”。
这样的山水城市,容易给人以灵感。按照曾经来过桂林的美国著名旅行家威廉·盖洛的说法,艺术节的创作者们来到桂林,简直就像是“把蜂鸟送到长满牵牛花的花园里”。
山水城市到处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另一群年轻人来到桂林,完成了一个参与式剧场作品:《城市的颜色-桂林:一起去桂林》
戏剧工作者徐砚美在一篇名为《一个艺术节如何把一个城市带去未来?》的文章中,提到了“在地创生”(Regional Revitalization)的概念。艺术家北川富朗策划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以濑户内海岛屿群为舞台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都是将本地的地景地貌与艺术相结合,再融入“在地创生”计划的。他让当地的居民不再将城市的资本规划、消费模式看作洪水猛兽,好像任何一个城市人要到这个地方来作开发,就是要把他们原本的生活取而代之;也不是把这些资本规划、消费模式看作是救命仙丹,好像只要资本到位,就能立即扶贫救弱。反之,在城乡之间,人们更努力找到平衡,在资本与本地特色之间,他们更努力用前者凸显后者。十数年经验下来,实践“在地创生”的人们发现,能成就这一切,跟艺术脱不了关系。
叶晴写《一半》,在创作上也无意间契合了“在地创生”的理念。而整个桂林艺术节遵循的也是这样的和谐基调。这次的舞台到处都是:艺术馆、剧院、街头、景区,甚至是溶洞,光表演空间就有10个。其目的不言而喻,让甲天下的山水成为戏剧的天然背景板,成为可以长期孕育、培养、扶植、发展戏剧艺术的地方。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戏剧本来就能够、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生。
为期9天的桂林艺术节将于2022年12月10日拉开帷幕。艺术节分为戏剧展演、街区巡游、音乐现场、艺术讲座四大单元,届时将有29台剧目,共计128场演出。
艺术或许不能直接带来物质生活所需要的、具体的一切,但是人们可以和它进行更深层次的、更真心实意的交流。李安不是说过吗?没有这样的交流,生活是空虚的,人生是荒谬的。桂林戏剧节最终会不会在全国的戏剧市场里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星尚且不知。但组织者希望这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开端,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喜爱,让桂林这座城市也因为艺术节被看见。
相关阅读首届桂林艺术节12月10日开幕,将上演128场演出 桂林艺术节来了!“新西南剧展”邀你共赴山水之约 桂林艺术节开票!亲民票价、免费预约,拼手速的时刻到了! 2022青秀区“魅力青秀”文化艺术节暨第十三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总决赛举行 青秀正出发,下一站美好: 青秀·新青年戏剧节
- 标签:桂林吃什么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桂林:一座文艺城的戏剧回归之路
11月的桂林是桂花味儿的,香到甜腻
- 桂林的美景美食都上央视啦今晚记得收看
- 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晓春:扬帆起航正当时公正为民铸忠魂
- 广西一个旅游名县被“央视”点名有高铁站却距离县城约30公里
- 警惕|@桂林人 这种水果正当季再好吃也不能多吃!一男子吃了被送抢救室……
- 10月在桂林你不可错过的狂欢 美食与啤酒更配哟
- 广西四大特色美食吃过后赞不绝口吃完你会推荐给你朋友
- 旅游热点—桂林米粉击败老友粉登顶6月广西美食热度指数排行榜
- 对桂林市政协2021年总135号教文卫体类第41号提案答复的函
- 10张图带你看最美的桂林山水20元人民币背景图风景美如一幅画
- 美丽广西-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今有“广西处处是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