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粉”嗦出百亿产业链——广西柳州擦亮螺蛳粉特色名片
销售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9.6%——2022年,广西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再创佳绩。在今年1月某头部电商公布的“山货上头条”助农项目销售数据中,柳州螺蛳粉排在农特产销售额榜单第1位。
在柳州,米与螺的结合由来已久,起初只是当地人饱腹的日常饮食。近年来,这碗小米粉独特的味道迅速“出圈”,从路边摊变身“网红”食品,甚至成为佳节礼品、特色伴手礼,走俏海内外,牵出百亿产业链,打通了当地乡村的致富路。
春节临近,一家家螺蛳粉店门庭若市,不少回到家乡的人都要先来嗦一碗粉。下单、烫粉、配料、浇汁……一两分钟后,一碗酸辣鲜香的螺蛳粉便顺利出餐。而调制一碗粉的工夫,平均就有上百件袋装螺蛳粉在柳州下线,寄往全国各地。
时间倒拨回十几年前,作为柳州特色小吃之一,螺蛳粉基本只出现在当地的街头小摊或夜市,鲜为外人所知,以至于在外地的广西人想尝一口家乡味道都并非易事。
改变源自袋装螺蛳粉的问世。2010年,柳州鼓励商家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开店,2014年提出用工业化理念打造袋装速食螺蛳粉,以实现特色小吃规模化生产。随后,借助“互联网+螺蛳粉”模式,网红主播直播带货、螺蛳粉热搜线年,柳州袋装螺蛳粉年销售收入已超过了180亿元。
“小米粉”与“大民生”紧密相连,这180多亿元背后是当地30多万个就业岗位,是5500多户贫困户、约2.8万人的脱贫致富路。
从一把米到一颗螺,再到竹笋、豆角、木耳等多种配菜,许多螺蛳粉原材料产自当地。近年来,柳州市进一步做优做强螺蛳粉产业,在各区县打造一批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总部+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种植、养殖螺蛳粉原材料,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的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稻田里金黄的稻穗早已收割完毕,肥美的田螺大多已经打捞上岸。为保证春节旺季市场供应,养殖户抓紧将这些重要原材料运送至螺蛳粉生产企业。
稻螺种养是当地创新的一种螺蛳养殖模式。这几年,柳州市大力扶持王眉村发展螺蛳养殖,鼓励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投入到稻田养螺中,并邀请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指导。
韦汉春是王眉村稻螺养殖基地负责人。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基地流转了300多亩田地进行标准化稻螺种养。“现在螺蛳产量一年大概有1500斤每亩,水稻年亩产量也有1000斤左右。”韦汉春说,依靠科技力量,合作社螺蛳养殖、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均实现了突破。不仅如此,合作社还种植豆角、辣椒等螺蛳粉原材料。韦汉春说,已经有一家柳州螺蛳粉企业与合作社开启了一对一合作,合作社产出的螺蛳粉原材料完全不愁销路,他对产业充满信心。
随着这碗小米粉成长的还有供应链上更多的产业。被誉为螺蛳粉美味“密码”的酸笋、酸豆角等,也从碗中的配料变身乡村振兴的“主角”。目前柳州全市已建成螺蛳粉原材料基地65万亩,认定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22家,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螺蛳粉原材料供应链中。
立足新发展阶段,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延长了产业链的螺蛳粉,不断带动原材料和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致富渠道,另一方面也反哺了螺蛳粉自身的发展,形成多赢局面。”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说。
如今,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的产业新业态正在柳州加速形成,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展望未来,柳州将螺蛳粉视为最具潜力、最有前景、最聚人气的特色产业,坚持全产业链思维,构建以螺蛳粉为核心、以规模化原材料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各生产要素集聚的“生产+加工+科技”现代化产业集群。
擦亮这张特色名片,柳州定下新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900亿元。(记者 卢羡婷 农冠斌 王文博)
- 标签:柳州美食小吃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一碗“粉”嗦出百亿产业链——广西柳州擦亮螺蛳粉特色名片
销售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9.6%——2022年,广西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再创佳绩
- 注意了!桂林遇龙河几个码头暂停漂游
- 贵广高铁沿线 梯田景点推荐
- 《星厨》挑战桂林名菜 全国四强呼之欲出
- 广西新闻 BBRTV北部湾在线
- 迎新春!过年桂林人是怎么杀年猪的?还有这些需要注意!
- 广西人文:春节旧俗三——桂林平乐县
- 阳朔一景点“走红”人称“小漓江”专家:世界一流自然遗产
- 桂林千年民俗正在消失神秘的阳朔“漓江渔火”
- 桂林清明习俗知多少现在就来数一数
- 广西桂林:民俗巡河庆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