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程 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桂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能够进一步提升桂林的经济战略地位。据此,选择桂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为将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寻找积极有效的对策,实现促进桂林民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广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力争到2020年左右,建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能使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基于这样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桂林可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依托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以现有旅游业为发展平台,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全新理念,实现民族文化由非物质文化向物质财富的转变,有效地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桂林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除汉族之外,还有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比如,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左右;其中,龙胜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住着42户,191位居民,其中红瑶占97%。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传统民族风情,如民俗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这些独特的民族、民俗资源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瑰宝,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桂林发展民族文化提供了资源支持。
桂林,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被人们熟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桂林一直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桂林的龙头产业之一。每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桂林,使得桂林的旅游市场不断地壮大。据桂林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2015年,桂林旅游接待总人数4470万人次,平均增长12.5%,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旅游总收入517.3亿元,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4.1%,高于游客人数增幅11.6个百分点。自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至今,桂林的游客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桂林相对成熟的旅游市场所能提供的市场和客源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尽管桂林经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却有着非常良好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桂林位于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四省中间的地段,距离长沙、广州、南宁、贵阳的直线公里左右,是湘、粤、黔、桂四省的中心城市。桂林不仅地处“湘桂走廊”,还处于以广东为核心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以南北钦防为中心的“泛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圈层。同时还是广西(桂林)—云南—海南这一中国旅游“金三角”的重要核心,更是中国联结东盟的重要地区。除此之外,桂林的交通设施条件也在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航空、铁路、公路方面,立体式旅游大通道不断完善,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逐步明显。良好的区位优势搭配以逐渐完善的海、陆、空交通情况,能够提高桂林的硬件设备,为桂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助力。
桂林处于华南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比较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为此,桂林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决定》,这一举措虽然使桂林贫困村人均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到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还有28.7万人。桂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带来的结果就是文化发展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文化事业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覆盖面还十分狭窄,仅限于市区或者一些发展较好的村寨。与此同时,桂林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是刚刚起步,规模小、零散、单一、脆弱,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是桂林文化产业的特点。桂林现有的文化公司数量不多,且大多为私企,投入资金、规模有限,这些条件的制约使得桂林的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领域就处于底层地位。
桂林现在普遍存在对民族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吸纳能力不强、未设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弱、文化产业项目融资渠道狭窄、缺乏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等。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桂林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制作和民风民俗等濒临灭绝和凋零。如很多文物变成了有钱人的囊中之物,考古也变成了“藏古”,使得很多文物没能发挥出他应有的价值。并且,资金的缺乏使得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较为缓慢,人们积极投身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思想与行动被束缚,市场活力未能得到很好的显现。
人才一直是困扰桂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桂林本身就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艺术、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另一方面,桂林现有的生活、工作环境无法更好的留住人才,桂林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生活水平却不低的这样一种状况使得那些高素质人才不得不为了解决自身的生活条件而转战他地。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年轻一代更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家中世代传承的文化以及相关手艺对他们来说没有更多的意义,这就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年事已高,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使得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出现断层,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护与传承,我们只能看着这些优秀文化逐渐淹没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无可奈何。
在对桂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桂林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时,机会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如何化机遇为挑战,变劣势为优势。这时,一份既合乎情理又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毕竟提出对策使桂林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桂林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廓清片面强调发展文化事业或者文化产业的误区,树立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一方面,通过文化事业的建设逐步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的建设增加就业机会,调整收入结构,消除贫困,时刻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理念,使文化在桂林改善民生中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树立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要求桂林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仅局限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关注到社会效应,不仅要考虑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和所占GDP的比重,也要看到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建设的贡献值,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丰富当地人民生活等的指标。
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就犹如血液对人的重要性,它决定着文化产业能否顺利进行,取得最后成功。特别是像桂林这样相对闭塞的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为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首先要设立桂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政府统一规划、加大投入、突出重点、集中使用。第二,降低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出台优惠政策,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发展情况。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民族文化建设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多民族、多层次、多专业、多领域、高素质的特色人才群体。桂林想要使民族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建立一只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桂林发展文化产业可以采取“留得住,引进来”的人才发展战略。首先,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加大对本土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训,大力培养具有创意意识、了解文化艺术创作、懂得市场运作、了解市场需求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努力为桂林的文化产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其家属就业、上学、住房等问题,使得更多的文化产业优秀人才愿意留在桂林。最后,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文化产业人才进驻桂林,壮大桂林的文化产业队伍。
民族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首选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桂林特色文化重点在地方性、民族性、历史性。要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桂林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打造一批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是桂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经之路。桂林目前发展较好,有一定名气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不多,印象?刘三姐是其中的一个成功案例。自2004年上演至今,吸引无数观众到此观看,产生了不菲的经济效益。之后,全国各地兴起了不少印象系列,但存活下来发展至今的几乎没有。然而,想要不断地壮大桂林的民族文化产业,单单依靠印象?刘三姐这一个品牌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桂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利用好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如“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桥”等,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对其的开发力度,通过一定市场运作,打造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和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只有这样,桂林的民族文化产业才有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实现其成为桂林支柱产业的目标。
民族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产业资源,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产业开发,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符合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可以充分激活文化资源的潜力,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把民族文化精神层面的潜在财富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现实财富,是桂林当地获取经济利益的必然选择。然而,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桂林市政府的正确引导,桂林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桂林的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逐步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为桂林的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1] 和自兴.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54-62.
[2] 樊泳湄.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反思[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99-103.
[3] 晏雄.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以云南丽江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9):21-27.
[4] 王清荣,周明忠,吴学东,秦胜忠.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2,(11):158-161.
[5] 张遵东,张文平.贵州省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探讨[J].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01):71-74.
作者简介:程瑶(1991-),四川乐山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民族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产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桂林民族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桂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程 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 火出圈!解锁千年文化地标感受缤纷斑斓的民族风情!
- 1942结婚合影上的“新华楼”
- 从铁皮船到“软包豪华轮” 桂林漓江游船服务提档星级化
- 桂林各县纷纷开放民俗节庆将传统文化推向市场你去过几个?
- 红江包子铺新址营业老厨师主灶的老菜馆
- 好消息!桂林这条路线终于开通专车请相互转告!
- 桂林象鼻山下赶圩忙
- 一张地图吃遍冰城美味哈尔滨有了城市美食地图
- 图:桂林漓江水位下降航道枯浅
- 最全的还得是你!《广西旅游导览图(2022年版)》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