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打造的这三部曲 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新地标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 记者张苑陈静) “把散珠碎玉式的历史文化像葡萄串一样串起来”“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论证、提炼、包装,凸显其价值”“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 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积极设计打造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三部曲”。在过去的2018年,这“三部曲”再次奏出美妙“音符”。
2018年,许多市民都切实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文化盛宴”:从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再到文化精品创作的累累硕果……一个个极具桂林特色的文化元素步入老百姓视线,浸润着桂林人的心灵,也让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更有深度。
2018年,我市抓好文化传承创新。全面做好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推进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唱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三部曲”,桂林文化旅游中心启动建设,逍遥楼、正阳东西巷、王城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新地标。靖江王府维修工程顺利完工,靖江王陵散葬民坟治理工程(一期)基本完成,迁移民坟685座。灵渠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民族歌剧《刘三姐》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桂剧《破阵曲》获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桂林历史文化大典》出版,《桂林有戏》受到中外游客广泛欢迎。文化惠民成效显著,“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常办常新,171家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原创公益剧《可可小爱》亮相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象山文化产业园入选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两江四湖旅游公司入选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走在承载几百年历史的古城墙边,踏着完好的青石板路,再穿过古城门,来到焕然一新的正阳东西巷、逍遥楼……真的感觉作为桂林人无比骄傲!”土生土长的桂林小伙陈正近日在朋友圈里大发感慨。
原来,在今年春节长假期间,陈正接待了几位来自外地的朋友。5天时间,他除了带朋友们游览漓江、两江四湖、大圩古镇等景点外,还特地带朋友开启了一段“桂林历史文化之旅”。靖江王城、状元及第、正阳东西巷、逍遥楼等等,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人文景观引起了朋友们的极大兴趣。
“朋友都说,原来只知道桂林有秀丽的山水,他们没有想到桂林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陈正告诉记者,他从小在解放东路一带长大,这几年,他眼看着东西巷、逍遥楼、王城一带重新改造、修建和修缮。他说:“2018年,我见证了东西巷的人流量越来越大,王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作为桂林人,每次有外地朋友来,我都会带他们感受一下桂林厚重的历史,让他们可以深度地了解桂林。”
桂林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倾力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三部曲”,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与旅游、生态有机融合,使桂林的城市气质、文化品位大大提升。
2018年,持续唱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三部曲”。除逍遥楼、正阳东西巷、王城历史文化街区等逐渐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新地标外,随着靖江王府维修工程顺利完工、靖江王陵散葬民坟治理工程(一期)基本完成、桂林文化旅游中心启动建设,桂林的多处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这些遗存中蕴藏的文化元素也被不断挖掘。例如,连接逍遥楼与东西巷的状元廊内,将桂林状元文化全景呈现出来。又如,靖江王陵出土的“桂林梅瓶”被专题展出且名声大振。此外,在2018年,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申报,桂林的灵渠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一系列举措,让桂林历史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没出去旅游,避开风景区的人群,我们特地带孩子到临桂新区的博物馆、图书馆,让孩子感受一下文化气息。这样过节也很不错!”家住七星区的市民周先生对自己选择的“避峰”过节方式津津乐道。
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桂林博物馆举办了“大美桂林——— 馆藏文物珍品展”、“金猪拱福——— 己亥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等主题展览,5岁的儿子对各种憨态可掬的小猪造型的瓷器、古画等特别感兴趣。桂林图书馆也在春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传统文化的读书和讲座活动,孩子们参与其中,受益匪浅。
“这几年,感觉桂林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新建的临桂新区‘一院两馆’很高大上,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大剧院里也经常有话剧、芭蕾舞、交响音乐会等高雅艺术演出。”周先生说,现在我们不用专程跑大城市,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一个个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一场场文化演出被引进桂林……这些正是我市积极推动公众文化发展、实行“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2018年,我市继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场馆、文化品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免费开放。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171家文化场馆实现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在农村,一个个文化馆(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建立。“书香桂林”、“读书月”、公共场所图书吧、图书角、图书室等品牌文化惠民项目成为桂林市民生活中的“文化大事”。
此外,2018年,“桂林百姓大舞台”这一群众文化活动常办常新,这一桂林群众文化的品牌不断被擦亮。而在桂林的各城区、社区,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同样精彩纷呈。
“能够来聆听这样一场高品质的演出,我感到特别自豪。”在北京工作的桂林姑娘顾文婷去年7月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民族歌剧《刘三姐》首演。
顾文婷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至今已经3年了。得知歌剧版《刘三姐》在北京首演,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版《刘三姐》的她早早来到了国家大剧院,就是为了一睹歌剧版《刘三姐》演出。
“果真不虚此行!主创团队和演员水平真高,不愧为名编名曲名导打造的精品力作。太精彩了,民族特色十足,又大气磅礴。”顾文婷老家在阳朔,对“刘三姐”的印象最早就是来自电影版《刘三姐》,“觉得山歌很好听,朗朗上口,而且一直传唱了这么多年”。
在她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刘三姐”也在呼唤创新,这次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加入,让“刘三姐”重新焕发青春。首先,这是一场室内实景演出,船桨有水,绿树有叶,整个舞台非常美,随便拍一张就是电脑桌面,亦真亦幻,观众通过舞台就可以感受桂林山水。其次就是对刘三姐的再创作。她发现,在保留经典刘三姐的唱段中,歌剧版又加入了很多新的素材,出现了二重唱、三重唱等方式,让刘三姐的整体表演更立体,在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又有歌剧高大上韵味。
顾文婷说,这次桂林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这样的院团合作,为“刘三姐”这张名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相信这部民族歌剧一定能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成为桂林真正的文化名片。
全景连线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致力于“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以来,创排了《欧阳与桃花》《刘三姐》《破阵曲》等大型剧目,让根植于山水之间的优秀戏剧文化日益焕发出新的光彩。
“新时代的桂林不仅仅是山水桂林,更应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桂林’、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桂林’。”在2018年我市召开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加大精品剧目创作创新力度,加强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被再次提及和强调。以《印象·刘三姐》与《桂林千古情》为代表的演出结合了桂林的历史文化元素,给游客们呈现了“文化+旅游”的盛宴,逐渐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旅游的又一张名片。通过引入资本运作和“互联网+”概念,打造桂林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让文艺作品叫好更叫座。
去年7月25日,新编大型民族歌剧《刘三姐》就以这样的开场跟国家大剧院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见了面。在广西第九届剧展中,我市选送的3台大戏——— 四幕方言话剧《龙隐居》、原创地方音乐剧《欧阳与桃花》、青春歌舞剧《青春答卷》分获桂花剧目金、银、铜奖及桂花编剧奖等16个单项奖。这是我市连续7届在广西戏剧展演上夺得桂花剧目金奖,获奖剧目质量和数量均居全区之首。桂林文艺精品纷纷“走出去”,不仅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魅力,也提高了城市的软实力与影响力。
从法国回乡创业的“80后”青年石晓熙是首批入驻桂林智慧谷园区的创业者。她告诉记者,她的创业方向主要是用天然材料制作手工艺饰品。“我在法国呆了11年,经常有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当朋友告诉我叠彩区有这么一个文创园区时,我毫不犹豫地就回来了。桂林有鸡血玉、桂花树等特色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制作耳环、项链、戒指等,意义非凡。同时我也希望借助这些小手工艺品,向世界展示桂林的美。”
作为《可可小爱》的创始人,回桂创业的王羽潇感触更深。她告诉记者,自己刚回国那阵子也曾有过短暂的迷茫,直到她带着公司入驻了创意产业园区,才感觉自己“找到了组织”。2012年,她和团队创作的《可可小爱》公益动画短片正式登陆央视少儿频道和戏曲频道。短片以“弘扬、传播正能量”为公益主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社会正能量。播出以后,这两个萌娃“圈粉”无数,一度创下了50天点播上亿次的纪录。
“这几年,我作为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亲历也亲眼见证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感觉,政府是掏心窝子地想让我们这些‘苗苗’快点成长成‘大树’。”王羽潇说。如今,《可可小爱》已经在包括央视在内的1000多个电视频道播出,网络点击突破400亿次,覆盖了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户外10万块LED屏幕和超过2万辆公交车、20条地铁线万辆长途大巴。
文化产业,尽管不像工业、农业那样能够明显地扛起GDP大数据,但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在我市,这个“后起之秀”的爆发力与生命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我市的文化产业也从“十一五”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成长为“十二五”的“风景这边独好”。产业增加值高速递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旅游演艺、文化娱乐、网络创意、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广播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领头羊”,如多次摘获国家级旅游商品金、银奖的喀斯特服饰有限公司,被译成7国语言、网络点击量突破400亿次的《可可小爱》公益动画,拥有7000万用户、年产值达4个亿的力港网络科技,将文化与创意变成了真金白银的“软实力”。
- 标签:桂林文化元素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桂林打造的这三部曲 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新地标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 记者张苑陈静) “把散珠碎玉式的历史文化像葡萄串一样串起来”“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论证、提炼、包…
- 旅游消费 复苏新意足(经济新方位·新产业新业态)
- 老照片:美丽的阳朔·1985年
-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饮食特色
- 家门口的生态旅游
- 广西最美的县城很多人第一次旅行就是去这里!
- 云南推介“舌尖上的云味” 特色滇菜角逐“一席之地”
- 阳朔--广西新闻网
- 中越两军将举行“和平救援—2021”卫勤联合演习
- 品鉴八桂美食 2021年广西“33消费节”桂味美食嘉年华(第二季)启动
- 2020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10月1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