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平乐这里是“广西第一锣”桂剧的发祥地!
榕津古镇,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这里古榕成群,塘泽星罗棋布,古榕、古街构成了特有的岭南水乡景致,因此而得“榕津”美名。“十榕九井八桂十三塘,两河一渡三上岸”,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小小古镇融合多种文化于一身,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与桂林本土的“桂剧文化”在此交汇,又融入“崇榕文化”,让榕津成为了一座文化独特的魅力古镇。
榕津隶属于平乐县张家镇,曾是旧时州府所在地的平乐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坐落于桂江的两条支流榕津河和沙江河的交汇处,上通漓江、茶江、荔江,可达桂林、柳州和阳朔、平乐、恭城、荔浦等地,下入桂江、西江、珠江,抵梧州和广州出海口。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贸易发达,一时繁华无两。
发达的商贸活动,吸引了广东、湖南、江西等地的商人来此经商,繁衍生息,也让榕津大街成为了南北商品的集散地。成建制于宋朝的榕津古街,有着“张弓射虎”的雅称,街道布局在元代就已大体形成了现在的架构。街道三纵两横,将全镇民居划分为六大块。主街宽3米,长约700米,南北走向,主要由陆路自北入街,直通南边的榕津河码头。主街内建有4座闸门,其他各小巷共有5闸门5条道。民居多为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建筑风格湘南、岭南并蓄。鼎盛时期,700米的街上有各类商铺200多家,仅卖盐的店铺就达150余家。据传,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榕津街内及周边建有龙益寺、潮水庙、赵公庙等寺庙,以及后来兴建的粤东会馆、湖南会馆和江西会馆等会馆。
记者在榕津古街上看到,明、清时期的店铺和大户人家的华堂至今仍存,而湖南会馆已不复存在,原址建起了榕津中心小学,但校门处仍有会馆大门的遗存。在石灰石打造的石墩和石条上,凤凰、麒麟等瑞兽的图案清晰可见,石刻雕工精美,依然能感受到会馆曾经的富丽堂皇。
位于榕津古街中段的粤东会馆目前保存完好。这座古建筑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为住在平乐县城的广东籍人士为进行交往和商业活动而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复修。整座建筑为三进半加两天井,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粤籍人士的到来,也为这个内陆小镇带来了特别的海洋文化。为纪念妈祖,他们将粤东会馆的第二进辟为天后宫。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娘妈等,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她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受民间信仰的海洋神灵之一,从宋代到清代共被朝廷褒封过36次之多。在出海前,当地民众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
榕津人尊称妈祖为“太婆”,把农历三月廿三日定为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时候,榕津人会将妈祖坐像从天后宫中请出,抬上街巡游接受众人祭拜,称为“太婆出游”。这时,榕津人家家户户做年糕,杀鸡宰鸭,招待亲朋好友,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此外,先人们还将东南沿海的崇榕文化带到了榕津。当地百姓认为榕树生命力强,不但能福荫乡人子孙,还能驱邪避恶,是长寿吉祥的象征。故大凡家庭不和,小孩不顺,夫妻矛盾,身体乏善,常祭祀榕树之神,以消除矛盾,解除不利,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榕津古榕被誉为“华夏第一榕”,曾入选中央党史 研究室编纂的《共和国之最》,现存10株古榕,散布于古街内外。秉承先人遗训,当地人对古榕精心呵护,不但杀虫培土,还让古榕一年四季享受贴红纸上香的供奉。记者看到,当地百姓在这些古榕脚下安放着“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石像,以及“阿弥陀佛”“青云直上”等石碑,祈求实现一方平安,子孙读书上进等美好愿望。
在榕津,这10株古榕均为“秀”字辈,它们不但有名,而且还有“称”。除10号名为“春秀”,号称“称心”的古榕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洪水冲倒外,其余9株依旧枝繁叶茂,树根如盘虬卧龙,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榕津古街北门,两株古榕尤为引人注目,气根深深扎入土里,形成了3道拱门,宽度可供一辆小车通过,树荫形成了上千平米的面积。位于古街南口的一株千年古榕,生长在民宅外墙上,到底是先有榕还是先有墙,已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散布于榕津的各地地方会馆,因各自文化传承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庙会。每年庙会期间,文娱活动形式多样,而唱戏最受推崇,也造就了榕津人爱听戏爱唱戏的习俗。当地人对桂剧更是情有独钟,“桂林桂剧自平乐,平乐桂剧源榕津”,“没到榕津唱过,不能说是好剧团”等多种民间说法,印证了桂剧在榕津流传的历史和榕津人喜爱桂剧的程度。
据平乐县志记载,桂剧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传入平乐,榕津人廖保龄则将当地的桂剧文化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廖保龄从军数十年,曾为镇南关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虽为武官,却酷爱文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还乡后的他独资到桂林请桂剧名伶林秀甫、刘吉甫、周宝龙、马老二等为师傅,在榕津开办了平乐县第二个桂剧科班芙蓉祠馆,为地方培养了一批桂剧人才。自那时起至今,榕津人以会唱桂剧为荣。现在的榕津津江桂剧团还拥有供桂剧演出用的大小道具二十余箱,各种道具和音乐器材齐全,镇团之宝榕津大锣更是被称为“广西第一锣”。
榕津社区居委会主任古保发向记者展示了这面大锣。轻敲锣面,就可发出音色开朗,回音悠长的声响。古保发介绍,该锣被桂剧行家奉为“上锣”,在广西桂剧班的大锣中,没有一面音色能超过它,也因此被桂剧艺人称为“广西第一锣”。榕津大锣造型普通,直径约52厘米,锣心的圆拱不工整,圆拱旁有一直径为0.15厘米的小孔。
古保发说,榕津大锣铸造于清代。到了时期,因公众事需要用钱,村民把原为公产的大锣拿去榕津大街廖耀堂当铺典当。廖耀堂是桂剧“耍友”,见此锣音色好起了私念,执意不让村民赎回,村民告至官府,最后判廖耀堂免收当金,再赔村人一面与原锣重量相当的大锣了事。之后,大锣声名远扬,同样喜好桂剧的恭城财主钟金甫慕名前来借锣。借得此锣的钟金甫如获至宝,三个月后仍不想归还,且有吞谋之意。他给廖耀堂来信,谎称大锣已被人失手打坏,愿赔钱了事。廖对此锣钟爱有加,怎能作罢?同时怀疑钟在撒谎,便回信说要见到坏锣再作论断。钟金甫接信后忐忑不安,因前信说锣被人损坏,若将好锣送回去不能自圆其说,于是便在锣中心稍偏处钻了一个小洞,不仅可以自释前嫌,廖见锣损坏定会断处给他。收到大锣后的廖耀堂见锣上的钻洞很不高兴,用槌一敲,没想到声音比原来更开阔明亮,随即转忧为喜,也不计较小洞的损失。“有了这次,下次就是八代交情,也不再借了!”廖耀堂说。
1921年,廖耀堂的当铺遭人洗劫,大锣被转卖到恭城莲花圩,后被粤东会馆买回作馆内祭祀公用。1968年,有人趁“”混乱之机,将大锣偷走当作废铜卖给平乐文具店,榕津业余桂剧团人员得知此事后,集资将锣赎回。从此,这面锣成为了剧团的公物。
在桂北地区拥有戏台的村落并不多。而榕津却曾拥有3座戏台,除一座位于原湖南会馆的戏台被拆除外,目前尚存2座,均有几百年的历史,并沿用至今。一处在街北口,掩映在古榕下,敞开式无座位,可供上千人同时观看。另一处在街中心粤东会馆的对面,建于清代,封闭式有座位,可容数百人。在此演出,演员、观众均可免受日晒雨淋之苦。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榕津街南口的大榕树下,曾有一块隐约可见写着官方“钦定”桂剧演出的石碑(上世纪90年代仍存,如今去向不明)。这些都昭示着榕津曾一度作为平乐乃至桂北地区“桂剧中心”的历史地位,现在还时不时有村民喜爱的桂剧在此上演。
近年来,“妈祖文化”与“桂剧文化”得以不断发扬光大。2006年,妈祖祭典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2007年,桂剧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凭借独特的文化资源,榕津于2009年获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2012年列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的“特色旅游小镇”发展规划,2015年列入自治区传统文化村落建设名录。
2016年,张家镇党委、政府秉着“保护与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榕津的历史艺术价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完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据介绍,榕津已相继完成了85平方米古戏台的修缮,新建600平方米妈祖广场,并投入85万元资金,完成粤东会馆室内部分墙体修复及地板砖铺设,同时已完成恢复古街内400米的青石板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街北口古榕下曾是泥泞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当地村民可在榕树下纳凉闲谈,下棋打牌,小儿则钻树攀枝,以榕为友,成为一幅生动和谐的生态画卷。
榕津人人信奉妈祖,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出游活动,以祈求平安、财运和昌盛。由于与广东、福建、湖南等省的历史渊源,许多来自这些省份的游客,会以自驾游和家庭游的形式在当天来到这里参加活动。目前,当地利用每年的民间活动“妈祖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平乐县也充分利用妈祖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举办平乐妈祖文化旅游节,打造平乐旅游靓丽名片。
2018年以来,张家镇党委紧扣“党建引领促发展·文化旅游兴古镇”主题,在榕津村打造“旅游红色驿站”,以“红色动力”服务广大游客。据统计,“旅游红色驿站”共收集到意见建议415条,为游客排忧解难320余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慕名而来的团队游客、散客5万余人次,且游客人数逐年上升,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约120万元。
- 标签:桂林哪里水糍粑好吃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桂林平乐这里是“广西第一锣”桂剧的发祥地!
榕津古镇,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这里古榕成群,塘泽星罗棋布,古榕、古街构成了特有的岭南水乡景致,因此而得“榕津”美名…
- 必须曝光!桂林青狮潭库区水源区里的这一幕幕看着让人作呕
- 林州桂林这地方最讲李不信你来看看
- 民族团结、以食会友深圳罗湖区首届民族美食嘉年华暨深港旅行集市活动开幕
- 青州:多民族舌尖美食成就富民产业
- 民族团结以食会友罗湖首届民族美食嘉年华深港旅行集市活动开幕
- 原来2000年已经是20年前!那一年的桂林真的回不去了!
- 【三伏】漫步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品味不一样的美
- 【速看】吃货看过来!广西这些好货上榜全国美食地图桂林有
- 老照片:1971年的广西桂林看了这样老照片想去桂林了
- 25年!桂林的发展变迁他用镜头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