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生活

桂林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桂林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收入率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也是桂林市规划中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提高桂林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不仅是各级领导所关注的,也是普通百姓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2012年桂林市城乡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揭示现阶段桂林市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分析利

  2012年桂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9.9元,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3414.9元,同比增长11.9%;经营净收入2898.5元,同比增长10.7%;财产性收入1049.4元,同比减0.1%;转移性收入6380.2元,同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27.6元,同比增长15.8%,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2612.7元,同比增长16.9%;家庭经营收入4219.2元,同比增长13.5%;财产性收入203.8元,同比增长63.4%;转移性收入291.9元,同比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3.7个百分点。(见表1)

  2012年,桂林经济较快发展,拉动了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也随着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3743.0元,同比增长11.7%;可支配收入22299.9元,同比增长12.2%;人均消费支出11695元,同比增长5.2%。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资性收入稳定提高是居民收入的主体。工资性收入13414。9元,同比增长11.9%,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为56.5%,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主体。其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工资水平的提高;二是财政发放在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生活补贴;三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补发放绩效工资;四是城镇居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从事第二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增多。

  2、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随着市委、市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整体经营环境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入到个体经营行列,从而带动居民经营性收入的显著提高。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也是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之一;经营性收入成为桂林城镇居民收入的另一个主要增长点。2012年,桂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2898.5元,同比增长10.7%,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为12.2%。

  3、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近年来,城镇居民房屋出租租金有所下降、证券投资整体下跌惨重、参股红利等为主的财产性收入又不理想。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049元,同比下降0.1%。

  4、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离退休金的普调、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收入和养老金标准的提高,这些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对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拉动了居民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6380.2元,同比增长13.9%。

  5、居民消费八大类支出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今年以来,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有力地推动居民消费进一步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470元,同比增长12.6%,八大类消费支出均呈增长态势。

  (1)食品消费支出稳定增加。2012年桂林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5935元,比上年增长9.0%。恩格尔系数为41.02%,主要是消费品种结构的优化,质量要求提高,显示出桂林市城镇居民生存状态较好。

  (2)衣着消费稳步增长。由于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衣着消费档次明显提升,在衣着消费上不但讲求质量和品牌,而且还更加注重时尚,突出个性化特征,居民衣着支出稳定增加。2012年桂林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1305元,同比增长11.5%。

  (3)居住支出稳步增长。全市居民对居住环境需求进一步提升,加上近年来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全市居民在住房装修上、新房装修、老房新装,追求个性推动了相应的消费支出。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居住人均消费支出1330元,同比增长9.1%。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稳定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950元,同比增长9.7%。随着收入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改变有了更高的期望,各式电炊具、微波炉、太阳能热水器等不断进入百姓家庭。部分百姓对新装修过的家添置新的家具及一系列配套设施。

  (5)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居民对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舍得花钱保健康,花钱买健康;同时,医院医疗费用在提高。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902元,同比增长8.6%。(6)交通和通讯大幅增长。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出行更方便、联系更紧密,居民对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加,城镇居民对各种快捷省时的消费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交通、通讯工具不断更新,移动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和家用汽车逐步进入百姓家庭,因此,促进了交通及通讯的消费增长。2012年,交通和通讯支出1832元,同比增长27.6%。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826元,同比增长15.1%。外出旅游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和时尚,旅游消费作为一种文化休闲活动,逐渐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一个亮点,现在居民家庭重视对女子的教育投入。

  (8)商品和服务支出大幅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390元,同比增长31.2%。

  1、产业结构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是第一来源。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4219.2元,同比增长13.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57.5%,比上年的58.8%下降了1.3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的贡献率为49.9%。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收入为3279.3元,占人均经营性收入的77.7%,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收入人均为2410.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6.1元,增长12.4%;牧业收入人均为663.5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4.1元,增长10.7%。第二产业人均收入为250.0元,同比增加64.4元,增长34.7%;第三产业人均收入为689.9元,同比增加111.1元,增长19.2%。伴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改善,家庭经营收入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已被打破,收入来源向多元化转变,工业和建筑业特别是批零贸易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家庭收入的提升。

  2、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2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612.7元,同比增长16.9%,是仅次于家庭经营性收入的第二收入来源,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35.7%,比上年的35.3%提高了0.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民增收的贡献达37.6%。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人均1492.4元,增加221.2元,同比增长17.4%;农民外出从业所得收入人均911.3元,增加131.0元,增长16.8%。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超过外出从业得到收入581.1元。说明了由于近年来本地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用工量需求增多,全市农民由多年来靠出外省务工增加收入逐步转变为在本乡地域企业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3、政策落实到位,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有益补充。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累积效应集中释放,特别是种粮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从“十一五”第一年起,取消了农业税,终结了种地交税的历史。这一时期还逐步加大了各项农业补贴力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这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随着农民家庭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03.8元,同比增长63.4%;转移性收入人均291.3元,同比增长18.9%。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和0.1个百他点。

  4、农民人均现金支出受市场物价稳定因素影响稳步增长。由于政府部门今年对市场物价进行有力调控,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 同时因气候转好后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农产品市场价格逐渐稳定。全市期内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8900.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7.1元,增长12.5%。

  (1)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提高使农业生产费用支出较快增长。2012年农村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为3303.1元,增加545.1元,同比增长19.8%,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3087.2元,增加522.6元,同比增长20.4%。其中,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2622.1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生产费用支出308.7元,同比增长33.3%;第二产业生产费用支出156.4元,基本持平。由于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渐上涨,今年全市农业生产费用支出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年。

  (2)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全市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70.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8.1元,增长8.2%。恩格尔系数为44.4%,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主要是农民购买消费品种结构的优化,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八大类消费支出“七增一减”。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559.5元,增长0.1%;衣着消费支出216.7元,增长12.8%;居住消费支出1143.6元,增长10.7%;家庭设备用品服务消费支出307.8元,增长4.7%;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624.1元,增长36.9%;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371.1元,增长50.9%;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51.7元,增长1.1%;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96.2元,减4.5%。

  随着桂林经济的发展,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城乡居民从中获益的程度却各有不同。从收入比看,从2008年到2012年桂林市城乡收入比均为3.1(见表4),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量的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呈逐渐拉大趋势。

  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来源相对稳定,长期以来城镇居民收入一直高于农村居民收入,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9.9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虽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3.7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从2008年的10170.5元扩大到2012年的14972.3元,差距加剧。城乡收入之比由2008年的3.3:1到2012年的3.0:1,这期间的2008年至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使得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没有进一步扩大。

  2012年,全市17个县(区)城乡居民收入都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各县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从全市各县(区)情况看,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临桂县、灵川县、全州县、灌阳县、龙胜县、资源县和荔浦县7个县。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县、灵川县、兴安县、龙胜县和资源县10个县(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阳朔县比最低的全州县高7820.9元,农村居民纯收入最高的兴安县比最低的龙胜县高3877.2元,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差距较大。

  自2005年以来,桂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都有所提高,虽比全区平均水平高些,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从十五期间桂林处于追赶状态,增幅一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后,情况有所改变,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见表5)

  桂林农村居民收入总量一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略低。2005年以来,桂林的农村居民收入一直在追赶全国,期间两者增速相比有高也有低,从平均增速来看桂林稍高,但绝对量的差距还是有所扩大,从2005年低全国252元扩大到2012年低589元。与广西相比,桂林处于领先水平,从2005年高广西508元扩大到2012年高1320元。(见表6)

  1、农村居民的就业环境处在劣势,影响工资性收入增长。由于引进的大中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大多留在城镇,而农村地区获得的就业机会普遍较少。另一方面,在就业上由于农村居民在受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较弱,造成劳动者素质偏低,限制了农村居民进入较好的行业或从事较好的工种。同时,农民在城市务工还受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

  2、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没有直接体现居民收入的增加。近几年,桂林市出台实施了大量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财政资金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众多政策和投入使桂林市社会民生事业得到了较快改善,城镇居民的总体生活福利水平有了增长,但并没有直接表现为居民家庭的现金补贴和收入增加,在统计层面上也没有直接反映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所以桂林市近几年财政投入虽然较快增长、惠民政策较多,但短期对居民收入增长的直接拉动仍然非常有限。

  3、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内部差距仍然严重,低收入户与高收入户之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因此,缩小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仍需政府、社会的关注和不懈努力。

  4、农村消费环境依然不理想,消费结构优化有待提高。一是市场环境及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农村流通体制尚不健全,农村市场规模小、服务质量差,有的地方市场秩序混乱,有些城里无法立足的商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农村。所谓“城里不要,农村走俏”,使得农村大有成为假冒伪劣倾销地之虞。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近年来,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虽然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的水、电、路、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生存资料比重减少,发展和享受资料比重提高。据调查,2012年在桂林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吃穿住”等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文体教娱、医疗保健等发展和享受型的消费支出也有所下降。

  5、居民经营资产能力薄弱。近年来,桂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随之提高。作为收入增长的必然结果,居民家庭财产积累也日渐增多。但由于百姓经营资产能力薄弱,大量资金投在住房、生活用品方面,而且存在重复建设,如很多家庭购置小型打米机等等,利用效率不高,从而使作为居民四大收入来源之一的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2012年桂林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049.4元,占全市总收入的比仅为4.4%。

  1、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认真贯彻要求,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控高、增低、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在加快经济调整结构的同时要努力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千方百计鼓励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自谋职业。要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加大规范高收入行业薪酬管理力度。继续完善企业经营者分配机制,实施经营者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探索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发展特色产业。一是要加大对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公众到非农产业中投资,盘活民间闲散资金,让劳动力、土地、房产、资金、科技在非农领域自由流动,优化组合。二是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三是由于第三产业门类众多,各地要紧紧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大力完善城镇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同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完善再就业政策,加大农村居民就业扶持力度,拓宽中低收入家庭就业渠道,通过扶贫开发的力度,切实提高生活水平较低的居民家庭收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在提高比重较大的中低收入,对缩小收入差距行之有效,所以关注和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不论对于缓解收入差距还是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4、创造条件实现财富增值,促进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第一,提升居民的理财水平,培养居民多渠道投资意识。能否将收入转化为资产获得财产性收入取决于居民自身的素质。因此,通过多载体宣传,增强居民的财富观念。提高居民的理财能力,加强投资风险教育。引导各个知识层次的居民进入金融市场领域进行理财,使他们逐步从储蓄存款向投资生财转变。第二,健全资本市场,加速资本的流动。随着桂林经济的快速发展,巨大的融资需求将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资本市场来满足,因此客观上需要营造一个更加公开、透明、有效的投资市场环境,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要加速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解决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继续鼓励和扶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创业富民”方略的实施力度,创造条件,鼓励自主创业意识;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个体经济,不断扩大队伍,提高层次,壮大规模,增加收入总量。带动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物价上涨的压力。

  6、积极培育消费热点,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制定的“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稳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营造良好政策氛围等有效措施,以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激活居民的消费潜能。要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整合市场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特色化经营。一方面,要稳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教育、医疗等重要公共品价格;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如家庭设备用品的更新换代、私家轿车、旅游、健身等,丰富消费内容,提升消费品位,引导其消费方向,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7、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要把提高劳动力素质作为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强化农民涉农服务业和非农服务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择业能力。乡镇政府要制定培训规划,对所有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升入大学深造的农村青年以及失地农民,开展系统的非农就业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民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掌握一门以上职业技能。与此同时,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桂林人均消费水平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