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魅力  特产

大公国际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

信用评级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日前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为抢占商机,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之后,惠誉也于2020年5月份以独资公司形式进入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国家鼓励境内机构拓展海外市场,为中国评级机构争夺国际市场份额、扩大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机遇。

“在全面开放信用评级市场的新时代,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行业内兼并重组可能会加剧。”大公国际董事长、总裁吕柏乐说,2019年央企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重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目前大公国际二次创业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评级企业,为早日达到评级行业实力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以人为本成功重启

大公国际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信用评级企业之一。多年来在评级技术和市场方面处于国内前列。这家民企曾培养出大量人才,有着信用评级行业“黄埔军校”之称。2018年8月份以来,大公国际因违规问题被责令整顿,企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市场占有率降至历史低点,员工流失达三分之二。这个评级行业的“老三家”之一还能不能重新站起来,被外界打上了问号。

评级行业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中国国新进入之后,大公国际制定了科学的薪酬制度、人性化的管理政策。由于重视人才,留住了不少业务骨干,给予基层管理人员津贴等措施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稳定了队伍。

据统计,中国国新进入之后,员工离职率为7%,远远低于行业16%的平均水平。大公国际从业人员结构在实质上得到了优化。截至5月底,大公国际共有员工270人,其中高管11人,通过证券评级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的高管6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员工182人,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员工68人,具有3年以上评级业务经验的员工157人,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员工8人。

“每年5月份到7月份是评级行业最忙的一段时间,大公国际的分析师们有上千只债券及主体需要跟踪评级。进入今年5月以来,随着业务量增加,大公国际加班的分析师明显增多。”大公国际评级总监钱晓玉表示,企业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加强。战略重组一年来,大公国际发布了500多篇报告,报告数量及质量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共同努力,自2019年11月份复业以来,大公国际业务渐有起色,客户又纷纷回来了。今年前5个月整体项目量从去年的几十个猛涨到几百个,整体业务量向上的动力强劲。

“今年大公国际营业收入可实现2亿元,达到历史上最高峰的80%。”大公国际常务副总裁松敏表示,公司要力争用3年时间再回国内前列。

强化内控合规发展

中国国新重组大公国际,被认为是央企合规稳健经营与评级机构专业能力的结合。随着央企血液的注入,这家老牌评级机构更加注重行稳致远,深入整改问题,推进合规发展,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回溯到2018年8月份,大公国际因被查出“在为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等违规问题,被暂停部分评级业务。

有业界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公国际栽了“跟头”,根源在于原来的公司治理、管理不规范,经营上急功近利,损害了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公信力。

经过重组调整,大公国际形成了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及员工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具体来看,中国国新持股58%;北京仕行宏良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大公国际原股东,持股33%;天津国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是员工持股平台,持股9%。公司重新选举了董事会、成立了监事会、任命了新的高级管理人员,形成了责任明确、相互制衡的“三会一层”治理机制。

“没有合规,一切都是零!”由中国国新财务部转战大公国际的吕柏乐,逢会便强调要严守合规底线。

为强化内控管理,大公国际根据国际、国内合规管理法律法规及评级公司特性,健全制度、补齐短板。自中国国新接手以来,大公国际一共发布了65项制度,其中45项是新制定的制度。今年以来,大公国际又修订了30多项制度。这些制度涉及合规管理、评级作业管理、人员离职审查等方面,合规是这些制度的核心。

制度的关键在执行。大公国际建立了合规总监负责制,合规总监全面负责合规管理工作,列席董事会、总办会,并参与全部议案讨论,实现对规章制度、重大经济合同、重大决策事项、项目流程管理“四个百分百”的合规审查。

在评级业务的重要节点,大公国际合规部门全流程参与。合规部门还加强了利益冲突审查,系统梳理了股东单位,形成了利益冲突数据库。目前,合规部门梳理出中国国新投资占股超过5%的公司将近400家,这份名单直接进入公司信息化系统,营销人员如果对接了这些客户,在信息系统下单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拒绝。

此外,大公国际还建立了重大合规事项报告机制及合规一票否决制规则。上述措施为评级机构实现独立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了保障,得到了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广泛认可。

砥砺奋进争创一流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形势下,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06万亿元,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 “看门人”,在我国虽快速发展,但依然是市场的薄弱一环。

“国新作为手握千亿元资本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2019年投资的唯一一家控股企业就是大公国际。”松敏介绍说,中国国新战略重组之初,就对大公国际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大公国际能够以二次创业的决心,提高评级质量、加强国际对标,成为监管和投资人放心、国际社会认可的评级机构,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维护经济全球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大公国际是全行业6家全牌照评级公司之一,并且是信用评级自主品牌的代表。大公国际经过20多年发展形成了领先的评级思想和方法论,2016年至2018年,信用评级行业累计违约率分别为0.82%、0.94%和1.77%,大公累计违约率分别为0.50%、0.66%和1.78%;2014年、2015年大公评级的债项无一例发生违约;与其他评级机构相比,2016年、2017年大公违约率均为行业最低。

置身更广阔的舞台,直面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主导市场的局面,大公国际要成为破局者,就必须以硬实力说话,把持续提高评级技术水平和评级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评级的核心是数据,有足够支撑力的数据才能有准确的判断,所以评级要结合大数据开展创新,传统评级公司的路会越走越窄。”大公国际评级总监韩晟表示,基于这种战略判断,大公国际对IT投入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比如IT人员不能低于公司总人数的10%,建立自己的机房和服务器,这种投入力度在行业中比较少见。

作为最早提出数字评级的评级机构之一,大公国际有着持续的数据积累,已打造了一库三平台。库指的就是数据库,三平台指的是作业平台、分析平台、客户平台。其中,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支撑着整个平台的研究,也是影响评级质量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大公国际还与外部第三方机构合作,打造了舆情监控系统,帮助研究人员及早发现蛛丝马迹,从而提升评级准确性。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培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评级机构,为维护我国经济金融安全、重构国际金融体系服务。”吕柏乐表示,大公国际将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更强、服务更专业、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国际服务体系。(记者 周 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郝刊德影视网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