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端恢复缘何快于需求端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供需两端呈现总体回升态势。但与此同时,恢复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供给复苏速度快于需求。
专家表示,供需两端复苏不同步,既与市场行为主体的决策有关,也与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有关。未来要畅通经济循环、生产需求循环,推动整体经济回归正常轨道,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供给复苏快于需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各项主要指标逐步回升。在供给端,工业、服务业均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在需求端,消费、投资降幅大幅收窄,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
从数据表现来看,供给端复苏快于需求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这可能与疫情冲击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决策影响有关,比如在供给端,可能生产组织方面体现出来是集中决策,需求端更多是分散决策,所以政策的见效都有一些不同。
“疫情暴发初期,供需两端都被抑制或冻结住,其中供给端受冲击较大,主要源于春节返工延迟和复工不及时。此后随着疫情初步得到控制,这一约束得以解除,复工复产加速,并逐步恢复到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相比较而言,社交隔离带来的消费抑制或萎缩恢复慢一些,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制约了居民活动的空间场所,让聚集性消费不能得到有效回补和释放,因此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认为,三方面原因促进供给较快复苏。一是供给冲击来自物理隔离,在劳动力没有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隔离解除后,复工的物理约束减少甚至消失,劳动者回归工作,推动供给回升。二是疫情期间企业与家庭负债上升,有动力尽快复工复产以增加收入,改善资产负债表。尤其是那些收入下降大、储蓄少、债务负担重的企业和居民复工意愿更强烈。三是政府部门为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也鼓励了企业尽快复工。
彭文生表示,在疫情完全消失前,可选消费的需求仍会受到限制。疫情期间累积的债务负担促使个人和企业积极复工复产增加收入,但也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以修复资产负债表。同时,在全球产业链视角下,外围市场复苏进度慢于国内市场,也意味着不宜高估外需的促进作用。
综合施策成效凸显
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促进供给和需求端迅速恢复。
金融部门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推出了包括3次降准、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复苏。
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包括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延缓缴纳等税费支持措施和一系列社保缴费减免政策相继实施,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财政贴息政策的出台,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提供贴息支持,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稳产保供。
在促进就业方面,人社部门打出“免减缓返补”一系列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推出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保障机制,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同时,全面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开通线上失业保险申领。各地也相继开发了一批临时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
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文件,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6个方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一些地方相继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不同形式的消费券,充分发挥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还有不少地方出台支持夜间经济的相关举措,推动餐饮消费回补,充分释放居民夜间消费潜力。
综合施策下,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供需两端稳步复苏。专家表示,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但与此同时,二季度的回升是一种恢复性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未来有望恢复平衡
随着上半年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下半年供给和需求有望恢复平衡。“相比较而言,下半年供给端仍将保持稳定,并随着经济刺激政策加大和外围重启经济,供给有望持续改善;而需求端的改善相对较为缓慢,特别是在消费意愿和收入均下降的情况下。”刘向东说,海内外疫情走势仍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变量之一。为此还需要采取措施优化消费环境,增强优质供给,提升消费的积极性,引导需求端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刘爱华表示,当前消费便利性正在逐渐改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消费的供给也在不断地优化。但未来消费仍面临一些不利条件,“上半年全国人均居民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增长下降1.3%,所以下半年要下更大气力培养消费能力”。
从本次疫情影响的方式来看,主要表现在对人力的冲击,而非对技术和实物资本的冲击。专家表示,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冲击表现,就需要宏观、微观政策更加积极灵活、精准到位,特别是宏观政策要更多代入微观主体的感受,提高政策针对性、有效性。一方面,要加大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扶持,保障供给。另一方面,要促进消费回补和扩大,增强投资有效性,为供给增长打开广阔空间,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按照时间纵向来看,供给端、需求端虽然步伐有所不同,但总体回升态势不可否认。”刘爱华表示,这可能是疫情冲击下经济逐步恢复的客观表现。目前在宏观政策方面,围绕助企纾困出台了8个方面90项政策,在需求端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在这些政策作用下,会逐渐畅通经济循环、生产需求循环,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回归正常轨道。(记者 李华林)
- 标签:凤舞香罗粤语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重庆钢铁拟35.5亿元购买控股股东旗下铁前资产
北京6月12日讯 重庆钢铁(601005.SH)昨晚公告称,昨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及第八届监…
- 6月12日财经早餐
- 华友钴业拟发行不超76亿元可转债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亿利资源集团在沙漠里创造绿色奇迹: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促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科学治沙让负资产变绿资产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工业疮疤”变风景如画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向而行——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
- 吉布提海空联运通道开通——助力中非贸易跑出“加速度”
- 家家都有的这种废旧物品,想扔还得花钱!“代扔”服务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