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陷入多事之秋
“科技与狠活”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食品行业快速蔓延。国内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有着“酱油茅”之称的海天味业不幸中招。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几乎伴随着食品行业从手工到工业化的全部进程。添加剂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风味,更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方便运输和储存。
中国的食品工业已相当完善,法律法规也对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大可不必谈添加剂色变。
当然,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少添加、0添加的食品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只是价格相对更高。
近期,海天味业之所以深陷旋涡,不仅是因为它的部分酱油产品里有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等添加剂,更重要的是,其同样的产品,在国内和国外有采用不同标准的嫌疑。
有身在国外的网友发现,从美国、日本等国超市购买的海天酱油,里面除了水、大豆、食盐、砂糖等天然物质外,并无化学类食品添加剂,与国内销售的产品形成了强烈反差。海天味业被质疑国内外产品采用“双标”。
9月30日,公司首次发布《严正声明》,指责网络用户制造散布谣言,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安全。并列举部分短视频账号,表示要采取法律措施追查到底。但是,在这份声明中,公司并未正面回应“双标”质疑。
几天后的10月4日,海天味业再发《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呼吁》,否认公司产品采取“双标”,“用食品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认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要么是不明,要么是别有用心”。
海天味业两次发声,并未平息。部分网友表示:“你选择发声明,我选择不买”、“合不合法你是的事,买不买是我的事”。
8月,全球关注“美国老妖婆”窜台,所有中国人群情激奋。而海天味业的一名员工,却在自己的朋友圈发文:“庆祝‘她’成功落地,所有主播拉满最高机制,赔钱干”,配图为海天官方旗舰店。
几天之后,海天官方才发布《致歉声明》,承认该事件是员工吕某某个人所为,该员工入职公司一年,其发布的内容严重背离海天企业文化,与海天的价值观不符,公司已决定对其解除劳动合同。
今年8月,湖北经视《经视直播》报道,武汉市民张先生买了一瓶海天生抽,才用了几天,发现瓶内竟然生出活蛆虫,画面让人作呕。这瓶生抽生产日期为今年7月29日,保质期18个月。
对此,海天味业工作人员表示,这瓶问题酱油是开过封的,生出蛆虫,可能涉及保存、环境等问题。产品出厂的时候,肯定不会出现异物。
执掌海天30多年以来,庞康恐怕从未像现在这样焦灼过。危机叠加增长瓶颈,让这位“酱油大王”头顶的压力如山大。
特别是2021年,受疫情影响,海天味业倚重的餐饮渠道遭遇重创,加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全年业绩结束了持续多年的双位数增长,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仅增长9.71%和4.18%,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
今年,公司的经营形势仍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第一季度,公司业绩甚至录得负增长,第二季度拼命追赶,才让半年度得以实现1.21%的微弱增长,这是公司历史同期从未有过的低增长水平。
酱油一直是海天味业的核心,占比公司收入的6成左右。但是,随着中国居民对饮食健康的追求,酱油的需求量已整体降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酱油总产量于2015年达到1011.9万吨的高峰后逐年降低,2021年仅剩788.15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人均酱油需求量,已从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市场需求量,整体呈现出萎缩态势。
当市场竞争从增量转入存量,各酱油企业各显神通。0添加酱油、有机酱油等高端产品,成为抢占市场的利器,30元以上的酱油产品层出不穷。
在酱油和蚝油两大单品之外,海天味业通过不断收购,进军腐乳、醋、芝麻油等领域。与此同时,公司还不断涉足火锅底料、拌饭酱等细分品类,甚至还在今年上架了胡萝卜发酵果蔬汁,意图全面占领中国人的厨房。
渠道和营销,是海天味业敢于不断新推品的两宝。公司舍得砸广告,2021年,《青春环游记》、《中国诗词大会》、《谁是宝藏歌手》、《吐槽大会》等热门综艺的冠名权,都被海天包揽。
另外,超过7000家经销商,保证了公司的产品,在全中国几乎无孔不入。不过,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经销商体系开始出现松动。期内,经销商增加649家,减少932家,净增-283家,首次出现负增长。
作为国内调味品的绝对龙头,海天味业曾受到了资本的强烈追捧。2020年8月,公司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直接将中石化干翻在地。此后,公司股价继续一路上涨,2021年初,市值在逼近7000亿元后,便一路下行。截至9月30日收盘,已仅剩3838亿元,超过300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 标签:麻油腐乳桂林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