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纪丨这里有酒有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桂林成立了首家食品工业国营工厂,这个厂不是别的厂,正是桂林酿酒厂(桂林三花前身)。在吃这方面,桂林人对酒的钟爱可见一斑。
“没有三斤半,莫过兴全灌”,两年后的1954年,全州县也成立了全州县酒厂(湘山酒业前身)。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湘山酒”和“桂林三花”这两个品牌成为了桂林白酒界一对“双雄”,为桂林食品工业拿下数不胜数的荣誉,更成为了桂林人餐桌、厨房里再熟悉不过的“口粮酒”。
如今说起三花酒,很多不了解酒的人可能自然想到的是由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桂林酿酒厂)生产出来的那种、超市里比较常见的三花酒。
但其实三花酒在桂林的历史悠久。资料记载,三花酒得名于清朝,因在摇动酒瓶时,只有桂林三花酒会在酒液面上泛起晶莹如珠的酒花,入坛堆花,入瓶要堆花,入杯也要堆花,故名“三花酒”。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大发展时代,桂林许多新建酒厂生产的酒都叫“三花酒”,原来全州县酒厂酿出来的米酒就叫“全州三花”。这个叫法甚至从建厂开始沿用了近10年,到1963年4月才正式改名为“湘山酒”。
全国评酒会不是普通的评选,它被看作是全国酒界的“华山论剑”,每一次评选都影响了后来酒界很多具有决定性的发展走向。
建国至今,我国只组织过5次这样大规模的全国名酒评选。今天大家追捧的茅台正是经历过那5次“华山论剑”,并每次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全国名酒荣誉的产品,以此才奠定今天白酒“大哥”的地位。还有大家常说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名酒”等都是在全国评酒会中一次一次评出来的。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发生在1952年,那时刚建国不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酒业也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甚至可以说全国的酒厂都没有多少家。那年全州县酒厂都还没有建厂,而桂林酿酒厂才刚刚挂牌成立,所以“桂酒”是直接就没有参加第一次的“华山论剑”。
虽然第一届评选参与度不高,但第一届评选出的“四大白酒”: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酒、西凤酒在全国引起不小的宣传效应,促进了这些酒类产品市场销售,名酒的品牌效应刺激了各大酒厂开始重视荣誉和品牌。
为了促进酿酒工业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距离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举办10年后,国家决定再次举办评酒会。
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在京举办,酒界江湖风云再起,行业地位再次“洗牌”,各方好手不可谓不重视。当时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推荐的196种酒参与评选,其中白酒达到75种,较第一届翻了4倍,同时成立了比较规范的评酒委员会,各地挑选的专业评酒人士,第一次制定了评酒的规则。权威性和含金量全面提升。
这一次,桂林酿酒厂和全州县酒厂都分别携自家美酿参加评选。两个厂当时的产品都叫“三花酒”,评选于当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为了有别于的“三花酒”,当年4月,全州县酒厂的领导决定不用三花酒这个通用名称,而选用以全州县名胜古迹湘山寺的湘山为注册商标名称,采用妙明塔为注册商标图案,酒名为“湘山酒”。
全国评酒会主要评选“名酒”和“优质酒”两个荣誉,通俗讲就是“金牌”“银牌”。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参加酒产品有196种,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夺牌”并非易事。
在这次评选中,选出了白酒类的“老八大名酒”——五粮液、汾酒、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茅台酒、西凤酒、董酒。这些名字至今依然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而第一次参评的全州湘山酒和桂林三花酒分别获得了全国优质酒光荣称号。在9种优质白酒类中,桂林独占2席,桂林白酒“双雄”在全国的第一次亮相便一鸣惊人。
如今,酒友中常有中国“四大名酒”、“老八大名酒”、“新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名酒”、“53优”的说法。其实这些说法都源于全国评酒会,“四大名酒”即第一届大会评出的四个白酒类名酒,“老八大名酒”就是第二届评出的八个白酒类名酒,以此类推。
而“53优”,便是将1989年以前国家5次评酒会选出的仅次于“名酒”之外的五十三种“优质酒”统称为“53优”。湘山酒和桂林三花酒正是这“白酒江湖”花名册上的“53优”之列。
1975年,全州县酒厂在位于县城西6公里处飞机坪新建湘山酒车间。飞机坪这个地方不一般,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得名是因为这里原本真的是个飞机场。
资料记载,23年(1934年),广西省政府于全州县城西面4.5公里处修建全州机场,日军侵全期间曾多次升降日机。解放后,1964年为防治松毛虫和飞播造林,全州县决定修复机场。70年代起,机场很少使用。慢慢地,这里开始建起工厂,到今天,这个地方已经发展为全州工业集中区,是全州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而全州县酒厂就是那最早入驻的工厂之一。
在飞机坪新建的车间后来被称为湘山酒厂伍家村厂区沿用至今。新厂区开辟的次年,厂里进行了一次酿酒学徒工招收,这一年20岁的李明球进厂成为了这批酿酒学徒工之一。
李明球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上班第一天,听厂里领导讲酒厂光荣的历史以及湘山酒的由来;听技术员讲酿酒有关常识;参观车间生产现场,听老师傅们说酿酒的技巧和行业轶事……
培训了几天后,厂里进行了一次测试,挑选新人组建了一个特别的湘山酿酒技术学徒工培训班,当时入职新人共42位,这个特殊培训班从里面挑选了12名新人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四名酿酒老师傅负责带徒弟授技艺,这是自1954年建厂以来第一次专门招收的酿酒学徒工。
这个特殊培训班目的是培养专业酿酒技工师傳,对挑选进来的人是设有门槛的,他们必须拥有出众的嗅觉和味觉。
每天品酒是他们的工作,很多人都羡慕这份“美差”。能进来的人都是“老天爷赏饭吃”,但想继续留下要靠勤奋努力。李明球是这个培训班的班长,他和这帮兄弟从早到晚跟酒打交道,早上品尝入库酒,下午品尝出厂酒,整天围着酒坛子转,用自己舌头和鼻子感受酒的酸甜苦辣涩,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每一缸个性十足的酒样品尝勾调成一款特色突出的产品。要做好这个工作并不容易,它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艺术活,是天赋和时间的累积。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品酒调酒实践,这批培训班的小伙子们快速成长,慢慢都成为了酒厂的酿酒骨干。后来有人成为了工程师,有人成为了湘山酒非遗文化传承人。李明球后来当了厂长。
厂里的人在成长,酒的品质自然也在变好,1979年,距离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举办已经过去了16年,这一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请柬不期而来。全州酒厂自然是欣然赴约。
对于平时不喝酒的朋友来说,酒这个东西无非就是“啤酒”、“白酒”、“红酒”……但对于懂酒的人来说,这里面的区分和学问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中国的白酒香型就有米香型,酱香型、浓香型、兼香型等。
而这一说法正是确定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在这一次大会上,“浓、酱、清、米”四大白酒香型正式确立,是一届里程碑式的大会。
在酿酒界有一句经典的话“粮是酒的肉、曲为酒的骨、水为酒的血”,米香型白酒特点之一就是以大米为原料生产的小曲白酒。
湘山酒之独特,除了全州县桂北粮仓盛产的大米原料和三江口优质泉水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曲的作用。湘山酒所用的纯根霉古曲的独特点在于它用来培养制曲的曲种代代相传,每次制曲时都要进行“接种”,具有古老的传承价值。而一些白酒企业的酒曲则在酿造需要时直接培养,让空气中的各类杂菌参与制曲和发酵,使得这类酒曲的质量和效用都不够稳定。
优质的“粮”、“曲”、“水”以及独特的工艺成就了全州湘山酒“酒色清亮透明,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绵甜,落口甘冽而净,回味怡畅”的典型小曲米香风格。
第三次评酒会正式确定了白酒香型的风格特点,统一了打分标准。在这一次大会上,全州湘山酒和桂林三花酒都再次摘得“优质酒”荣誉。而在此后的1984年、1989年全国评酒会上,全州湘山酒和桂林三花酒均实现了蝉联“国家优质酒”荣誉。也就是说,五次“华山论剑”,桂林白酒“双雄”除第一次缺席,其余四次均榜上有名。
第三届大会结束后,湘山酒名声大振,酒厂发展迎来新机遇。当年厂里决定将厂名与名优酒名同名,以提高厂的信誉和增加知名度,经报请全州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全州县酒厂”为“全州县湘山酒厂”。
1985年,湘山酒厂正式成立出口酒车间,眼光开始投向海外市场。1989年后,年出口量增至500多吨,成为广西最大的米酒出口厂家。期间,“国优湘山酒,醉也不上头”这个广告用语,一经广西电视台发布更是传遍八桂大地,家喻户晓。
1997年,全国米香型白酒协会成立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上一致确定小曲米香型白酒的代表酒为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五华长乐烧。“”里面桂林占二,并分别被推荐为协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单位。换句话说,小曲米香型这个酒种几乎要和桂林画上等号。
历史发展不断地向前,2008年,华泽集团全资收购湘山酒厂,成立“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在全州县三江源头选址并投资建设酿酒基地。
时至今日,湘山酒业依然保持着向上的发展势头,湘山酒业伍家村厂区占地近300亩,坐拥全中国最大的米香型老酒储存量。同时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仍在坚持采用非遗酿酒技艺、传统手工酿造的米香型白酒企业。而曾经的伍家村生产区及东门生产区,逐渐变为湘山酒业的高度湘山基酒储存区,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 标签:桂林三花酒是哪三花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老厂纪丨这里有酒有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桂林成立了首家食品工业国营工厂,这个厂不是别的厂,正是桂林酿酒厂(桂林三花前身)…
- 京东“无人机”开启广西智能物流新时代 全州与京东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 桂林米粉“憋大招”下个目标要冲关200亿(图)
- 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世界名酒 · 共享荣耀—桂林三花亮相2017上海国际酒交会
- 2020桂林最新购房预算曝光!买哪里便宜?
- 事发桂林路!酒店内男女不可描述被抓不忍直视!
- 桂林维特拉最高降150万 仅848万可入手
- 太美了!广西这些地方的银杏黄了!
- 桂林现在适合买房吗临桂新区有升值潜力吗?
- 桂林米粉落选十大特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