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男女

他把一个汉字换了种读音被未婚女性谩骂如今这个字每人都在用

他把一个汉字换了种读音被未婚女性谩骂如今这个字每人都在用

  身在中国,我们从小就要学习中文汉字,从简单的横竖撇捺感受其背后传达的文化含义。而对于汉字的来源,有远古时代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当然也有一些是由后人为了文化传播的需要而创造了一些新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字并不简单,想要人接受一个新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知道,在时期,新旧文化思想交融,还有西方文化传入,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个时期,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新文学得到提倡,旧文化得到。这场运动可以说是成功的,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也使得很多西方文学作品不断涌入大众视野。

  当然西方文学作品得以在当时广泛流传,离不开担任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文学工作者。然而他们在翻译这些著作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发现,英语中的“she”代指第三人称的女性,但是在汉语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汉字翻译。当时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叫“刘半农”的人,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汉字,读作jiě,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在《集韵.上声.马韵》中,“姐毑她媎”并列,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而今天说的这个字就是“她”字。最开始是表示“姐姐”的意思。研究汉字文学的刘半农看到这个“她”字,便觉得若是用来形容第三人称女性代词极好。毕竟这个字和“他”字极像,就像英文中的“she”和“he”也十分相似,在书写翻译工作中十分方便。

  于是在1917年,刘半农便提出用“她”字对应“she”的建议,并把读音换成“tuo”音,以在发音上有别于“他”字。然而他的这个提议引发了当时不少人的争议,尤其是当时的未婚女性知识分子。1920年,一位署名“寒冰”的作者在上海《新人》杂志刊登了一篇《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认为新创“她”字没有必要,毕竟第一、第二人称的“我”“汝”等字,也没有男女之分,再说“她”、“他”两字,只能在阅读时分别,读音上区分度不大。紧接着又有人支持刘半农的“她”字。这项关于“她”的提议引起当时社会的很大争议。

  到了后面,刘半农到了英国留学,看着国内还在争议这个问题,于是开始重新思考“她”字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是否有必要存在。紧接着刘半农在《时事新报·学灯》发表了《“她”字问题》,文章中阐述了他的观点。刘半农在文中说明如果没有这个“她”字将会形成怎样的麻烦,比如当时只能用“伊”字形容女性,而这个字使用的地域比较小,难以普及。而这个“她”字,形式上和“他”字极像,容易辨认,而又有显然的分别,不至于误认。

  这篇《“她”字问题》发表以后,便马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不过到了后面,这个字的读音自然而然改成了“ta”,这样更加方便口头传播。

  刘半农对于“她”字首创性地提议,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益于文学传播的提议,现如今我们在日常的生活汉字的使用中都离不开这个“她”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女男女这个字念啥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