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男女

西部(重庆)科学城两年签约43个校地院地项目

西部(重庆)科学城两年签约43个校地院地项目

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

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招募样本采集人群超13万人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加速科研攻关

核心提示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创新版图上,28所高校汇聚,一个个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国字号”“央字头”企业陆续点亮,创新源泉竞相涌流。

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签约落地,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招募样本采集人群超13万人,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攻克重大技术……启动建设两年多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签约43个校地院地项目,已投用项目29个,投用率超67%。

在校地院地项目的示范带动下,科学城正向着规划目标“奔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截至2022年6月,科学城核心区已建成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312个,集聚卞修武等院士专家学者及研发人员1500余名,引育科技型企业1272家。如今,科学城已探索出一条建载体、聚人才、出成果、促产业的发展之路。

科创载体加快投用

校地院地项目投用率超67%

创新载体是创新发展的“新基建”。以打造科创中心核心区为目标,科学城将载体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持续推动校地共建科学城出成效。

位于科学城核心区的金凤镇,曾是重庆中心城区的偏远之地,“方圆百里高于5层楼的建筑都看不到几个”,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如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大批科创平台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金凤实验室便是其中代表。

6月25日,随着红色幕布缓缓拉开,实验室正式揭牌投用。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将聚焦生命健康领域,承担起推动校地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的重大使命。

这座实验室的建设速度被誉为“科学城速度”。正是有“一天一个样、每周大变样”的干劲,金凤实验室才能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建成投用。

“我们在这里落地仅用了短短60天时间。”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时空组学首席科学家陈奥对实验室推进速度深有感触。

据陈奥介绍,金凤实验室与华大集团共建了金凤·华大时空组学中心,未来时空组学技术将在这里“大显身手”。时空组学技术堪称“超广角百亿像素生命照相机”,可以同时“拍到”组织里每个细胞的基因信息和空间位置,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大大推动人类对于生命复杂性和疾病的全面认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无疑,金凤实验室和金凤·华大时空组学中心的落地必然将为科学城打造科创中心核心区注入“源头活水”。而平台能快速落地,科学城重大项目专班负责制功不可没。

为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科学城实行重大项目专班负责制,着力破解审批难、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积极推行项目集中审批和项目限时办结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打造高效服务平台,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在项目专班的服务下,目前科学城43个校地院地协同项目中,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重庆先进病理研究院、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等29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投用率超67%。

科研人才加速汇聚

校地院地项目汇聚1500名高端人才

载体建设固然重要,但要建设科创中心核心区,人才资源尤其是高端科研人才不可或缺。从将人才“抢过来”到人才“抢着来”,科学城正有力撬动科研院所、高校资源,加速向人才聚集的“强磁场”转变。

华大时空组学中心“隔壁”落户了由卞修武院士领衔的重庆先进病理研究院。

研究院由陆军军医大学与金凤实验室共建,将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影像组学、代谢组学、形态组学、临床体征六大技术手段,开展病理学相关研究。

除卞修武院士团队外,研究院还进驻有8个项目PI(研究团队带头人),他们将一起推动病理诊断研究攻坚克难。

为什么人才抢着来?这和科学城的引才、聚才、留才模式密不可分。

“实验室就是科学家干事创业的舞台。”金凤实验室运营负责人徐辉介绍说,金凤实验室坚持科学家主导,实行项目PI(研究团队带头人)负责制,科学家在研究路线、人员招聘、经费使用上享有充分自主权。

金凤实验室只是一个缩影。当下,科学城正推动建设“人才特区”,加快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

“我们以‘金凤凰’政策引才、以项目聚才、以事业留才。”西部(重庆)科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批科研人员之所以愿意留在科学城发展,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好政策、好项目,更重要的是这里创造了干事创业的舞台。

在一系列创新创业条件的保障下,重庆大学城高校毕业生周靖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周靖是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测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4月初,她报名参加了科学城一家企业的面试,两周后顺利成为该公司一名实习生,开始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和生产。

得益于科学城打造的全市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平台,像周靖这样“学在大学城、留在科学城”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随着校地院地合作项目的加速落地,科学城已集聚院士等专家学者及研发人员1500余名、培育研究生300余名,帮助近3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学在大学城、留在科学城”。

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校地院地项目转化科研成果65项

前沿科技是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的动力源泉,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在科创载体的支撑和科创人才的“加持”下,科创成果正在科学城不断“破壳”。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是最早一批落户科学城的校地协同项目。

日前,研究院推出的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科学计算软件国内市场多年的僵局。

“科研团队已解决了工程与数学之间强耦合的问题,实现国产科学计算软件领域‘根技术’的突破。”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王涛介绍,如果把科学计算软件比作一棵“技术树”,为整棵树提供滋养、使其不断升级的就是“根技术”。“根技术”能衍生并支撑一个或多个技术簇的技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

目前,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等155所高校以及长安汽车等多家企业已选择试用该软件。

北太天元软件只是“冰山一角”。目前,科学城已认定高校院所技术合同639项、成交额6.8亿元,校地院地合作项目共转化科研成果65项。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载体的支撑和人才的“加持”,也少不了科创体制机制对人的“鼓励”。为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科学城在重庆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发布2021年“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项、总金额约6000万元。

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速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科创成果突破“0到1”后,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是如何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破解科创与产业发展“两张皮”。

“我们将在科学城孵化成立科技企业,布局市场化运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成果转移转化。”王涛表示,北太天元软件将作为通用型基础软件,未来将面向全行业应用需求支撑多类软件的快速开发。

北太天元软件的市场化之路,是校地合作共推科创成果转化的实践之一,不仅将进一步拓展软件的市场化应用、商业化运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从1到100”的突破,更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资源聚集。

当下,科学城正着力强化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联结,完善创新支持政策,推动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校地院地携手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研究院分别实现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收入1800万元、1550万元,四川美术学院建成文化创意企业园、集聚在孵企业及团队80个,重庆科技学院建成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孵化企业项目119个。

目前,首款“重庆造”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上市;国内首款自主研发有创血压传感芯片——INV40DP进入量产阶段……

同时,为进一步促使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科学城正在不断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有优势但技术有短板的领域部署创新链,引进北理工、西安电子科大等创新平台。围绕生命健康、软件信息等创新有优势但产业化水平低的领域布局产业链,重医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及Square One中国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41家,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至1272家、240家。

张雪燕 图片由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