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网事

初心之路丨武威新农村建设者:摆脱脏乱差,贫困户住进幸福院

杨斌用了15年时间,让一座典型的贫困村庄变成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现代化新农村。

十多年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上庄村的大多数村民还住在低矮破烂的土坯房里,村道尘土漫天,空气中充斥着一股刺鼻的牲畜粪便的气味。当地一名村民告诉,长期以来,受经济及地理环境限制,上庄村的村民一直过着人畜混居的生活,由于干旱缺水,就连饮水也是人畜共饮。

上庄村村民曾居住的土坯房。记者 陈雷柱 图

贫困、落后在数十年的岁月中,给上庄村贴上了脏乱差的标签,成为当地政府重点攻克的一大难题。2005年,杨斌被群众推举为上庄村的村支书,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上任之后,用了15年时间,改变了上庄村脏乱差的落后局面,让村民们喝上了自来水,实现了人畜分离,住进了一幢幢气派的小洋房。

然而,这一切最初进展得并不顺利。村民朱路文回忆称,因为思想认识、资金和生活习惯等问题,一些村民刚开始并不配合,还有人阻止施工。杨斌在最初的近半年时间里,一边督促工人开工,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买好酒肉上村民家里与对方一边划拳一边劝说。

“每一步都很难,向上要争取资金和政策,向下要博得理解和支持。”就这样,上庄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村民的观望、阻止与左右摇摆中最终被杨斌艰难促成。提及自己十多年的付出与坚持,杨斌说,他从小在上庄村长大,清楚村民们生存的艰难,“我只想为大家做点实在事”。

上庄村如今的小洋房、柏油路和太阳能路灯。记者 陈雷柱 图

穷苦记忆

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的上庄村近几年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这座现代气息浓郁的村子里,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向远方延伸,一排排行道树四季常青,各村民小组的小洋房也整齐划一地傲然屹立。村民们笑称,自己如今的生活就算与城里人相比也丝毫不差。

然而,就在十几年前,上庄村还是一个土墙泥巴院、扬尘蚰蜒路的贫困村庄。这一巨大改变,得从杨斌从15年前担任村支书后说起。

上庄村位于河西走廊武威市东南约32公里处,因为土地贫瘠,长期干旱缺水,村民们一直喝着涝坝水,甚至人畜同饮一个坑里的水。过去的数十年间,靠天吃饭的村民们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与上几代人一样,贫穷、落后是杨斌从小对上庄村的记忆。他告诉,从前的上庄村人畜混居,家家房前屋后都有猪圈、羊圈、牛圈和旱厕,路旁随处可见堆放的农家肥,空气中始终充斥着一股怪味儿,一到夏天蚊虫飞舞,甚至连饭碗上都时常爬满苍蝇。

在杨斌童年的记忆中,最无法忍受的,是村里的土路。他用“出门一身土,下雨一身泥”道出当时的无奈,那时候村里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吃水要用推车到一公里外去拉,可一旦遇到下雨,推车就出不了门,洗漱做饭都成了问题。

上世纪90年代,现代化机械在农业上逐渐普及,看着别的村庄收割机在村道上来回穿梭,杨斌心里十分嫉妒,他说,因为上庄村的土路太窄,收割机进不去,每年夏天别的村子早早地便将麦子收割完毕,而上庄村的村民们还在地里通过人力用镰刀割麦子。

杨斌说,自己1969年出生,看惯了父辈们在贫困中如何挣扎求生,而他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一直在自卑、羡慕与无奈中度过。参加工作后,他在距家约三公里的二坝乡政府负责计生工作,但上庄村恶劣的人居环境依然困扰着他。

杨斌说,他参加工作后,上庄村的饮水、道路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尽管平时不在村里居住,但因父母尚在,他工作的地方离家也并不远,还是会隔三岔五地回家看看,他甚至为此专门买了一辆摩托车,但每逢下雨车子就进不了村,他好几次被大雨“拦”在村口,又折返回二坝乡。

从那时候开始,杨斌便一直盼望着,希望有朝一日村子的人居环境能得到改善,让村民们摆脱这种“走路没路,乘凉没树”的生活。

杨斌。记者 陈雷柱 图

摆脱脏乱差

事实上,当时许多村民像杨斌一样对村子的整体面貌及人居环境颇为不满。据一名当地村民介绍,多年里,许多人谈到上庄村都会用脏乱差三个字概括,河道边的柴草,巷道边的粪便,以及漫天飞舞的苍蝇几乎成为村子的标签,甚至村里曾有个小伙找了个城镇的女朋友,对方到村上商量婚事时,下车后当即折返,婚事也就此告吹了。

村民称,那些年,许多地方的农村都发生了大变化,上庄村的村民们也盼着改变居住环境,但碍于客观因素限制,又无可奈何。直到2005年,这种尴尬的局面才有了转机。那一年,经过村民推举,杨斌从二坝乡回到上庄村任村支书,他刚上任不久就干了一件“大事”。

据杨斌介绍,他在上任之初就曾定下目标,要争取每年为村民干一件实事,而他最先想到的,就是饮水问题。他说,上庄村的饮水问题曾困扰村民几十年,直到2005年仍有两个村民小组喝不上自来水,每天要去涝坝里打水,而且是人畜共饮,不仅不方便,而且水质差、不卫生。

从2006年开始,杨斌多次与自来水公司沟通,希望能为上庄村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但由于上庄村位置偏远,人口较少,铺设管道及安装水表等设备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这件事进展得并不顺利。杨斌回忆称,为了落实此事,他曾在半个月时间里,往返自来水公司十几趟,最终商定,由每户村民出资500元,不安装水表,按人头计费,终于在一个多月后,为村民们通上了自来水。

村民家里现在已经用上了自来水。记者 陈雷柱 图

2009年,借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杨斌想彻底改变上庄村的人居环境。那年立春后,他向镇政府汇报,希望给每户村民补助2万元,帮助村民建新房。但这一提议经党委会上会商讨后被否决了,大部分人认为凭杨斌一句话,即便每户补助2万元也做不成这件事。

然而杨斌并不死心,经过多次沟通争取,他提出整组推进,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批改造,再由他出面为每户村民争取3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最终,上庄村新农村改造的项目批了下来。

据当地一名村民回忆,最初杨斌提出盖新房建新村时,大部分村民都表示支持,但经过核算,每套房子盖起来大约需要8万元,除去政府补贴和担保贷款每户人还要再出3万元左右,面对资金问题,很多人打了退堂鼓,甚至有村民在施工队进村后阻止施工。

一时间,杨斌想要带领上庄村摆脱脏乱差的“美梦”四处受阻,不少人开始观望,巴望着杨斌如何干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庄村通过建设“养殖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记者 陈雷柱 图

村里的“城里人”

杨斌并没有放弃,眼看着区政府的设计图已经完成,镇政府和区政府的领导也参加了开工仪式,甚至施工队都已经进了村,但村民却反悔了。他说这个时候已经是箭在弦上,没有退路。那段时间,他整夜睡不着觉,躺在床上脑子里每一户人的样子会自动滚动起来,“晚上琢磨第二天要去给谁做工作,第二天要一边督促开工,一边去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杨斌说,为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他想了各种办法,软话硬话全都说尽,甚至拎着酒肉去村民家里一边划拳一边劝说,说通一家开工一家,终于在六个月后,前期作为试点的一组37户村民的新房全部建成了。此后,杨斌如法炮制,分别在2009年、2011年、2018年和2019年将上庄村其余4个村民小组的新房全部建成。

如今,上庄村的村民已经全部搬进新房,村子里的污水管网、化粪池、柏油马路、太阳能路灯、学校、超市、广场、警卫室等基础设施也全部建成。他们甚至在距离村落约一公里处建成了一个“养殖小区”,所有村民的牲畜都聚集在这里的养殖棚里集中饲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村民们终于告别了人畜混居,迎来了新生活。

村民朱路文告诉,他是去年从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房,最初儿子并不同意他在上庄村盖新房,一心想将他接到城里住。后来经过他与杨斌共同劝说,他成了上庄村最后一批住进新房的“新农民”,“现在孩子还是会时常提出让我搬去城里,但我不想去,我觉得我已经是城里人了。”

除了居住环境改变外,自担任村支书以来,为帮助农民增收,杨斌带领村民探索出多方位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他说,要让农民致富就必须以产业促脱贫,并据此提出了培育设施养殖、日光温室、土地流转等3大富民产业。十多年来,在黄羊镇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引导村民组建了四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5处,吸纳养殖户141户;建成日光温室园区1处,千亩饲用型玉米基地1处,参与土地流转116户。

当地一名村民告诉,在杨斌的引导和帮助下,现在上庄村大部分村民都有了致富产业。有人通过土地流转成了种植大户,有人在“养殖小区”成了养殖专业户,也有人将土地承包给种植大户后解放了劳动力,一边收租一边务工,村民的可支配收入较十年前翻了好几倍,实现了脱贫致富,再也不是以前只知道埋头种地的土农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金瓶酶3全集观看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