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网事

阿云嘎:荣昌夏布,以自然之美呈现了生命与生活的连结

“没有底蕴的支撑,就如同一个徒有美丽皮囊的人,空洞且无趣。”身为一名演艺工作者,阿云嘎认为要寻到中华文化的根基,并不断将之延续发扬,民族自强与文化自强才能实现,“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的一份责任,去唤醒与传承中国文化之魂。”

因缘际会,志在初心。知名音乐剧演员、歌手阿云嘎成为了华硕灵耀非遗中国色推广大使,并于4月24日来到重庆荣昌县万灵古镇,参加此次《时之号令非遗中国色》寻访,并体验了荣昌夏布这一传统工艺,“我很荣幸参加此次‘非遗中国色’的寻访,让我有机会见识现代科技与传统非遗的跨界携手,见证两者一同再现中国色彩之美,并与更多人分享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一次体会到中国染制品是如此神奇”

究竟什么是“中国色”?对此阿云嘎回答,“你来到荣昌万灵就会发现答案。整个古镇就是一座有生命的非遗博物馆。”

暮春之际,微雨初霁,重庆荣昌的濑溪河水量丰沛,岸边浓郁绿色随山起伏,沿河蔓延,在远离都市的郊县之地呈现出祥和宁静的水光山色。整个古镇恰似一幅中国水墨画,身着白衫绿裤的阿云嘎漫步其中,悄融于一片充满诗意与灵性的东方色彩之中,“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这就是“山川黛”,也是荣昌的“中国色”。

中国色彩之美,既美在自然,也美在人文。荣昌夏布工艺就是以夏布为材质,从自然植物中提取颜色,以传统工艺染色,将自然之色运用到服饰家居之中。阿云嘎称荣昌夏布工艺“完成了生命与生活的连结。夏布独特的色彩与质感可以自信地代表自然,承载谷雨山川黛的色彩。”

当天,阿云嘎跟随上海大学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北京服装学院驻重庆荣昌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沈华菊、荣昌夏布非遗传承人黄秀英,大家一起按传统的工艺顺序,体验夏布如何结合谷雨节气,呈现中国色彩之美,并与当下的现代科技与产品相融合。

“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中国染制品是如此神奇。据章莉莉老师介绍,经过6-7次反复染色,最后呈现在夏布上的颜色,就是最像谷雨之后雨后山川的莽莽青色,也衬托了夏布这种接近自然的气质。”

“关注非遗,重新发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灵魂。”

荣昌夏布完全由手工织造,工序复杂,在本地延续了数千年。此次,阿云嘎近距离感知到了通过现代科技与非遗传统工艺的结合,也感受到了传统夏布手艺人的辛苦。

“只是这样一个单调的织布动作,要恰当的控制好力度与速度,并非易事。传统夏布手艺从常见的苎麻里提取原材,经过工匠们数十道纯手工工序的制作,造就了他夏布天然纹理,也像极了大自然的未知与随性。这种匠人精神我们民族自古有之,并存在于各行各业里,特别值得自豪。”

从远古时期,人们以麻布遮羞开始,在漫长生活演变进程中,人类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不断丰富与美相关的认知,但最初的技艺正日渐消失。阿云嘎了解到,如今从事夏布制作的年轻人已经很少,这个饱经岁月的技艺正面临现代生存危机。

要使这项古老又传统的技艺焕发生机并不容易。如何在现代生活语境之中为其谋得一席之地,社会多方力量都在不断积极尝试。此次,来到荣昌,阿云嘎亲历“中国色”得以新生的过程,并体验了非遗创新产品之一:华硕灵耀夏布电脑内胆包。

阿云嘎表示这款灵耀夏布内胆包的颜色和手感,确实都非常的自然,“内胆包既传承了夏布非遗传统工艺的特点,将夏布本身的天然质感与山川黛的颜色质感相融合,又与笔记本电脑产品使用场景完成了结合。”

中华文化一直都是阿云嘎创作灵感的来源。身为蒙古族人,他发现自己从小在草原上听到的那些好听的歌,现在几乎就没有了。好听的歌曲需要被重新打磨,好看的夏布也需要在当代生活中发现更多可能性。

阿云嘎希望自己的这次“非遗中国色”探访之旅,是对荣昌夏布技艺的一次传播与唤醒。非遗传承需要更多能量的持续投入,“我来荣昌一天时间匆匆,我一人的能量也非常微薄,但希望通过这次‘非遗中国色’发现之旅,能够吸引到更多人关注非遗,从传统文化里重新发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灵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