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生活  网事

新华社《中国网事》:融媒体的新探索

新华社《中国网事》:融媒体的新探索

  新华通讯社近日推出多媒体新闻栏目《中国网事》,这算得上今年中国新闻界的一桩新鲜事,也再次表明,如今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影响力空前扩大,在新闻传播业异军突起,走向主流。

  据悉,《中国网事》整合新华社文字、图片、电视、互联网等多媒体报道形式,意在对网络重大事件、热点话题、舆情动向、发展趋势等进行梳理和观察。其报道的内容包括四个系列:一是感动系列,定位于感动网友的人物和事件;二是调查系列,突出网络特色深度挖掘分析网上热点事件;三是核实系列,第一时间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核实与澄清;四是盘点系列,每周就网络关注热点和重点进行盘点和分析。

  显然,这个新闻栏目是根据网络媒体的特性度身定制的,既合乎新闻规律,也凸现网络个性;既“引进”网络的“特色产品”,也并非照单全收,而是注重把关核实;既及时反映网友的呼声和情绪,也施展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看家本领;既把网上的热点舆情纳入通讯社的传播范畴,也善于整合信息,盘点综述。看来,新华社在筹划这个新闻栏目时,反复斟酌费思量,务求辩证不偏颇,尽力将不同类型媒体的优势嫁接、融合起来,将新闻传播的效应发挥到极致。

  传播的生态业已发生极大改观,我们置身于“多媒体”“全媒体”时代。而“多媒体”“全媒体”的核心,实际上就是“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故亦可谓“融媒体”。元代有一个才女为夫妻情爱所写的《我侬词》,倒可以借过来比喻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这里借词寓意虽然不甚确切,但是不是也有几分惟妙惟肖的感觉?

  不断有人声称,报纸在新媒体的强大攻势下,将走向衰亡。其实,英文的单词“报纸”――newspaper,可以很形象地说明,新闻与其载体的结缘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可以分离,可以任意组合。新闻(news)+纸张(paper)即报纸(newspaper),但新闻亦可在非纸张上呈现。新闻是当代地球人固有的需求,新闻业是永恒的事业,载体则是可以变迁的,即便有朝一日纸张果真不再是新闻的载体,新闻也会由其他介质的新载体承载、传播。时下,新闻传播的载体呈多元化、移动化、个性化趋势,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多。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考量哪种媒体的介质会长命百岁、万寿无疆,而是着力根据各种载体不同的特性,做好新闻报道,并对各种媒体有辩证清醒的认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同时,积极探求未来发展之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传播形态、盈利模式,在史无前例的新闻传播中把握主动权,占领制高点。

  其实,媒体的新与旧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现在的新兴媒体流淌着传统媒体的血液,而传统媒体也不断生长着新兴媒体的元素,两者固然要相互竞争,皆欲克敌制胜,但也有一个相辅相成教学相长的关系。传统媒体大可不必为有人唱衰而妄自菲薄,也不该自以为是,盲目乐观;新兴媒体则不要以“新”自我陶醉,忘乎所以。老实说,在看得见的将来,没有谁能完全击败谁、替代谁。新华通讯社的《中国网事》正是这方面的一个新探索,其他传统媒体也正在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中逐渐滋润起来、活跃起来。与新媒体的嫁接、融合,不是简单地“拿来”、机械地“搬迁”,而要因“媒”制宜,善于扬弃。新华社的《中国网事》,既可为传统媒体作表率,也能给新兴媒体以启迪。可以相信,新闻传播业也就是在这样整合、磨合、融合的历练中,大浪淘沙,搏击长空。(作者:怡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新华社中国网事热搜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