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兴回忆:夜宿梨山 夜读往事FM·村落里的红色故事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政协云、文史博览·力量湖南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夜读往事•红色故事”系列节目,由湖南省政协委员倾情讲述,带领我们去发现潇湘大地村落里的红色故事,从村落故事里去感受中国党百年风云,中国党的红色密码,激励更多人去传承红色精神。
1934年7月23日,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领下,从江西遂川出发,挥师西进。一路上,部队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日夜兼程,连续五昼夜急行军,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进入了湖南。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巧取桂东,穿过郴州,于8月18日,胜利抵达离桂阳县城约十华里的燕山一带。
指战员冒着酷暑,经过连续几天急行军之后,人人都有些口渴腹饥了。这沉甸甸的梨子,怎不叫人嘴馋心动?当时,老百姓受派的谣言所骗,跑得无影无踪,战士摘几个梨子吃,谁也不会发现。但是,大家牢记红军的纪律,整个部队没有一个人这样做。
那时候,我在军团部通讯连二班任副班长。队伍到达燕山一带之后,军团叫我们通讯班的同志分头传达命令:就地宿营,坚决执行纪律,不准进民房,不准侵犯群众的一草一木。
我们通讯连就驻扎在燕山村背后的一片梨园里。我和同志们传达命令之后,立即参加了全连的军会。
在会上,连指导员说:“同志们,我们今天宿营在梨树下,这又香又甜的梨子,伸手可摘,张口可咬。这一向来,虽然大家又渴又饿又累,但是,谁也没有摘,谁也没有咬,这是很对的!”
指导员表扬了一些遵纪爱民的好人好事,接着说:“这梨子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他们靠它来换米、换油、换盐,养家糊口。我们不摘梨子,就是遵守纪律,就是维护群众的利益,这是高尚的;摘了梨子,就是违犯纪律,就是侵犯群众的利益,就是卑鄙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用实际行动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
夜幕降临了,晚风习习,战士们都在甜蜜的梦乡里呼吸着充满梨香的空气。哨兵们紧握着钢枪,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保卫着梨园的安全。
部队离村走了约三华里,我送命令到后卫部队去时,只见一个四十来岁的农民,肩挑箩筐,直朝部队赶来,边走边喊:“老总,你们等一等!”
指导员急忙解释说:“我们是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不叫老总,叫同志。你有什么话,就请说吧!”
原来这个农民是燕山村的,叫李友生,因为保甲长造谣,说红军来了要“共妻”,把他们骗走了。老百姓躲开了,但心里挂记着园里的梨子。心想,这下完了,刚成熟的梨子一个也保不住了。红军一走,他们就进了梨园,一看梨子仍然挂满枝头,知道上了保甲长的当。
老百姓为了表示对红军的拥护和尊敬,他们急急忙忙摘了这担梨子,派李友生送来,给红军尝尝。指导员趁此机会向李友生宣传红军的宗旨、纪律,然后说:“你们的情意我们收下,但梨子一个也不能收,请挑回去。”
李友生见我们婉言谢绝,就说:“那好吧,梨子我挑回去,我把它分给村里人吃,叫大家口吃梨子,心想红军,再莫上地主、的当,都来拥护红军。”
- 标签:回忆往事的作文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