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会热点的看法保险业2015年热点评论:退休年龄欲延迟 商业养老需快进
点评
3、商业养老金产品需按下快进键
1、中国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美国个人退休账户持有人比较喜欢投资长期共同基金。其中年轻人更倾向把一半以上资产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中。年纪大的人群出于流动性以及风险因素考虑,在不放弃股票型基金长期高收益机会的同时,会持有较多债券式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我们由此认为,个税递延养老险政策一旦落地,绝大多数劳动人群都会主动要求为自己建立这样的帐户,将部分储蓄存款转移成养老金的形式,再委托给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进行托管和投资。在这个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比如养老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都会介入进来。其中,保险公司由于本身的牌照资源多和管理经验较长将会受益最多。
中国推迟退休年龄政策已有明确时间表,最快2022 年可能落地。尹部长在本次会议上称争取今年内完成退休年龄方案制定,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 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 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收支压力的根源所在。根据尹部长的介绍,目前我国抚养比约0.33,也就是三个人养一个人,到2020 年会达到2.94,大约一个人养三个人。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大,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 号),我国现在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仍然是男年满60 周岁,女工人年满50 周岁,女干部年满55 周岁。这个退休年龄只能说基本符合当时的平均寿命和人口结构特征,但已经不适合如今的人口特征。根据统计,目前世界上170 个国家和地区中,正常退休年龄,男性集中在60 岁和65 岁,女性集中在60 岁。 三十多年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平均预期寿命已由建国初期的 50 岁左右增长到如今的约75 岁, 增加了25 岁。人口结构中,我国2000 年时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就达到10.20%,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6.96%,开始进入老龄社会。2013 年60 岁以上人口占比接近15%。
2、我国商业养老险发展滞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世界银行组织,要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不能低于70%。数据显示,我国第一支柱社会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从1998 年的72%, 下降到2003 年的57%,预计到2020 年,这一数值将调整到35%的水平。为此,国家不断推动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建设,这次期间又明确表达了年内落实个税递延养老险试点。 我们这里所说的个税递延养老险可以参考学习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或简称IRAs)。IRAs 开始于1974 年,其设计目的有两点:第一,为没有被企业年金计划覆盖的个人提供同样享受税优待遇的个人一个养老储蓄的机会;第二,它允许离职员工将企业年金账户资产转移至个人退休账户下,继续享受税优待遇,以及增值机会。美国针对个人退休账户(IRA),出台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截止2012 年末,美国IRA 资产规模达5.4 万亿元,略超企业年金资产规模,占据美国养老金资产规模的28%。
五、风险提示
在流动性宽松与制动红利预期下,我们维持保险业“看好”评级。
政策红利遇阻;货币政策收紧;投资风险;灾害风险。
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正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建设成为三支柱型,即社会基本养老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储蓄与商业养老险为第三支柱。但事实上,直至当下,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没有发展壮大起来, 支柱的作用并没有体现。 我们这里主要分析第三支柱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1)过去,我国的基本养老替代率还比较高,基本可以维持退休后生活水准不发生较大变化。(2)银行存款利率长期较高,而资本市场不发达,其他金融投资收益率并不稳定。我国居民的剩余财富多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3)保险公司开发的商业养老险以短期理财型为主,并没有开发出真正满足未来养老需求的养老险产品。(4)截止目前,我国个人购买商业养老险还没有合理避税优惠政策。
四、投资
事件
3 月10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未来将面临巨大压力。到2050 年,抚养比将达到1.3 比1。除了要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征缴扩面,还将采取渐进式退休政策,该政策的核心,是延长缴费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