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事热点话题霾重、风少与防护林有关吗?——国家林业局回应当前防沙治沙热点话题
发布会现场,有提问:最近雾霾越来越重,风越来越少。有人说风少是不是因为三北防护林的原因?
第二,沙区很多地方不仅可以造林,而且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效。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都是成功的范例。陕西延安的退耕还林、坝上的人工造林,都在很大程度上明显地改变了这些地方的小气候和降雨量。
沙区到底能不能造林?
霾重、风少与防护林有关吗?
如何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张建龙表示,要加强荒漠化沙化综合治理,从体制机制、科学技术创新上着手,把发展新用在防沙治沙上,优先、科学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努力为沙区群众建设更美好的绿色家园。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依然严重。”张建龙说,“十三五”期间,全国需要完成1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与巩固任务繁重。如果利用不当,极易反复。此外,沙区开垦、超载放牧、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突出。
“相反,森林植被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土壤和地表释尘,在一定层次上降低大气中粉尘颗粒物的含量,削弱雾霾形成的条件。”张永利说。
12月29日电(记者 刘羊旸)雾霾重、风少是否与防护林有关?沙区到底能不能造林?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是否意味着防治压力减轻?针对当前我国防沙治沙领域的一些热点话题,国家林业局2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一一予以回应。
沙区主要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观点认为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规模植树造林。
对此,张建龙表示,无论是荒漠化还是沙化土地,现在整体是缩小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防沙治沙工作任务就轻松了,反而感觉到责任更大、难度更大了。
对此,张永利表示,沙区造林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
对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雾霾形成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气候异常,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形成了雾霾。而森林的防风作用仅限于近地风,根本达不到影响大气环流的程度,所以这个说法缺乏科学根据。
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是否意味着防治压力减轻?
此外,还要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旱区、沙区栽种抗旱耐旱树种和经过千百年自然选择的乡土树种;适当降低造林密度;高度重视灌木林的发展;人工造林和自然修复相结合。
第三,沙区造林必须因地制宜、科学推进、量水而行。优先,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把现有的弥足珍贵的林草植被下来;合理选择造林地块,在宜林地上造林;按照规划造林,以水定需、以水定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结合,有些地方则不妨宜荒则荒。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也表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会影响风速。比如,近年来的沙尘暴明显减少,就是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的结果,能够降低风速。但降低风速是有限的,是地表风速。
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荒漠化、沙化防治压力大大减轻?
沙区到底能不能造林?怎么造林?张永利说,第一,沙区许多地方历史上都有森林覆盖,塔河下游、黑河下游至今还保留有非常好的大面积的胡杨林、梭梭林。沙区很多地方其实是可以造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