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十年投入20.73亿元
记者30日从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十周年总结大会上获悉,该计划实施十年来,中央和四川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0.73亿元,累计招收藏区学生5万余人、大小凉山彝区学生近3万人。
2009年,为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冶久安,帮助民族地区民众脱贫致富,四川省委、省政府在藏区启动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2014年扩大到大小凉山彝区。该计划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职业学校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澜涛介绍,目前该计划实施范围覆盖四川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十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20.73亿元用于“9+3”计划,内地先后有100余所中职学校承担该任务,累计招收藏区学生5万余人和大小凉山彝区学生近3万人,已有4.2万人顺利毕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8%。该计划惠及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其中来自偏远、贫困的农牧民家庭子女占90%以上。
张澜涛表示,“9+3”计划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愿望,开启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希望之门。历届“9+3”学生中,入学时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的占80.3%,通过学习就业创业后,学生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占比64.4%,5万元以上的占比22.1%,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如果没有这个计划,我可能是个放羊倌,或者继续为温饱挣扎着。”毕业于四川省商务学校的“9+3”学生阿的张兵来自凉山州喜德县,2016年进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习后,成为了一名厨师。他说,以前家里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如今已超5万元。
“我不怕吃苦,但是我害怕看不到未来和希望。”阿的张兵说,“9+3”计划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变化,如今家乡很多人都支持孩子参加,“我坚信今后也会出现千千万万个我”。
“‘9+3’计划还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队伍,夯实了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基础。”张澜涛说,在已顺利毕业的“9+3”学生中,50%以上回到了本乡本土就业,其中藏区有5000人,通过入伍安置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充实到藏区基层队伍,分布于乡镇社保、民政、教育、卫生以及驻村等多种岗位。“他们熟悉地方语言,有知识,懂技术,能吃苦耐劳,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成为了能够支撑民族地区基层事业发展的本土人才。”
(记者王鹏)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