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时事热点小报没上过高中考研78分我的学习历程
作者:说不得(OKhere论坛网友)
两分之差,史变成了政经和毛概,20元变成了80元。我还误以为改成毛概和邓论,跑到书店把邓论也买了一本,后来才知道这是专科课程。而这样子的课程计划调整居然是每5年就有一次,也是无意中上到某些自考网站才知道。这两件事出我单打独斗的弊端,就是信息极其不灵、不准,非常被动。但是也无话可说,只有看书了。政经好说,专科时看过,除了那些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的公式很讨厌外,其他还是有印象的,好象有70几分吧。毛概复习时买了一本习题集,是编教材的那个人编的,考试时发现竟然有部分考题就是书上原题,心想这书必定不愁销,多好赚钱呀。最后分数不记得了。这是本科里的公共课。(我是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元月10日考试结束马上操刀写本科论文,4月初复试一过马上答辩,8月份才拿到本科文凭)
考研复习时我到学校去听了几节课,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玩手机,看,睡,谈恋爱,不一而足。然而他们如果要考研时也许又会为了英语什么的心急如焚,额外投入不少精力和,真是何苦。英语,我一个班也不用上,71和78手到擒来,我不是天才,但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教材我买的是那个学生司的理论复习指导,结果网上有说那本书出得太快,大纲一出它就蹦出来了,明显是赶市场,分析不够深入,但因为考研书都太贵,我也没另买,只是到了后期觉得这本书习题太少,就买了一本陈先奎的2000题,却发现又太贪多了,根本就做不完,所以也只做了一部分。我想如果买别的做题书,效果也多半没什么差别,最关键是看教材,对其讲的内容要熟悉,另外就是做题,知道各个知识点以什么面目的题出现,除此别无秘密。我还是和专科本科自学一样,细看教材,每一页我都看,好象也把这本书看了两遍。到了后期就做那个2000题,由于时间紧,只做小题,这样子都还没做完。临考之前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各培训机构押的题,什么20天20题之类的,但是好象没觉得与考题怎么吻合。考试很顺利,分数出来,78分。
考研爱情双丰收来自正确的决定和坚定的
2000年下半年去报本科,随便报了两门正要走,听到别人说《中国史》这次不过以后就变成两门了,大惊。急忙找自考办老师要求宁可多交一门20块钱,只请把其中一门改成史。由于人很多,他们还非常不耐烦。刚开始看书还不紧不慢,谁知到了8月,所长让我当了内勤,准备迎接10月份的等级达标检查!这下子就惨了,眼看考期逼近,我却忙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段时间里家也不能回,每天早上8点半起床,就一直干到夜里1点,睡到第二天8点半又是一个循环。考试前一天,所长特别恩准我不工作,好好复习。可是书看得太少了,有一个五分的题要回答“五四”是些什么内容,我头脑里一片空白,一个字也写不上来,回家翻书才知道是关于土地政策的。成绩出来,58分,我大叫一声,仰面便倒,呕出数口鲜血来……反正就是怨恨了好久。
2003年下半年准备考研,这里单说。先是花了好多时间上各类考研网站,后来就固定在OKHERE了,这里的论坛非常好,信息很全面。我看了好多分析不同教材的帖子,什么高教司为何权威,学生司怎么重量级,任汝芬为什么热门,岳华亭怎么老练……我看了好多帖子,当然也是因为我对考研太不了解了,周围也没有人给我指导(我认识一两个考过的,但我考研的事情一直没敢放出风去),后来一想其实真的没有必要。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大致地了解一下大纲,以及比较的参考书,选定一两本之后就要认真地看了。虽然到底哪本书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不要跟别人一致,更不要花时间去反驳别人的帖子,你回了一次帖,就会忍不住看N次人家的回复,得不偿失。其实那些名家的书,不管你选的具体哪一本,你如果真正做好了做会了,七十分以上绝对没有问题。我也跑到华师门口的求索、文都、海成等几家培训学校瞧了瞧,个个宣传得神乎其神,但是太贵了,我觉得不值,而且上班一天不能耽搁,根本没时间参加培训。
上次发了个“没上过高中,考研英语71”的帖子,有朋友说我读者,我想这是各人的理解问题。我确实没有上过高中,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接受的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了,与各位考大学的朋友在高中里的学习必然不同。我并没有说自己是以初中文凭去报考的意思,专科文凭是起点,这是常识。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一不做休,干脆再来写一个我的学习历程,而且还用这个题目。
回想我的学习,五门课里面,哲学是94年看过的,政经则是94年、2001年看了两次,毛概也在01年或02年看过,所以前面的还是很有好处的,内容都很熟悉。而且我的没有老师和同学交流,除了傻看书外别无他法,现在想起来也算是祸兮福所依。邓论虽然没学过,但是那些“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平时电视天重复,早已是耳熟能详。也好说,我最大的一个习惯就是看,一日不看报,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尤其是从98年开始接触到《南方周末》后更是获益良多。考研其实很活,虽然教材都是陈词滥调,考题却与实际结合得很紧密,经常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同学到了考前拿着厚厚的资料恶补,其实不如平时看看多看,久而久之自然成竹在胸。有水准的很多,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等等,南周只是其中之一,价格便宜,量又足,与相比,它不是简单地报道出一条新闻,而是伴随着的思考,详尽的分析。其他如历史、外交、法律方面,也有许多相关知识可以从看报中获得,当然这个要自己有兴趣并具备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能力与眼光。无非是拿一些社会热点做题料,这个看多了,题目越是结合现实,我就越觉得简单。各大培训机构老是那些名师考前的最后20题、30题里有多少命中,任他再多,哪有我平时看的覆盖率广?以今年真题为例,第36题材料分析题,关于解决三农问题,9分,第37题选做题第1题,分析老小两任布什关于战争谈话的异同,10分。这些内容我在南周上不知看了多少遍,出题人的意图实在是再清楚没有了,所以考试时做得真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箭箭中鹄,19分是什么概念啊同学们?前面小题里我还可以举出几个例子,限于篇幅,恕不赘述。所以如果养成平时多看南周的习惯,百万考研军中取高分,如探囊取物耳!哪里还用得着死记硬背,哪里还需要把白花花的银子送到什么冲刺班、点睛班,把那些所谓的名师养得一个个脑满肠肥?
第二次报政经,也是把书看了两遍。我看书是每一页都看,因为凭我自己无从判断哪些是重点,如果自以为是地跳过某些章节,就会心里发虚,所以只能一页都不放过,而且两遍都如此。结果考出个83分来,太浪费了。我记得有一个大题是让复述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吧,当时到底年轻,记忆力好得出奇,虽然对这种题型非常诧异,但也毫不费力地答出来了,简直像黄药师的老婆九阴一样。当然人家是过目不忘了。这就是专科里的两门公共课。
宣威高考作弊成风教育局否认
两个人的考研备战让我从娇惯男生变男人
94年下半年去报考专科,报了两门公共课,哲学和政经。因为中专里玩惯了,老是打台球、看小说,又是第一次报考,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到了考前一个月,看到晚上同学们复习的渐渐多起来,心想是不是也该看书了。把两本书拿出来一瞧,哲学薄,政经厚,于是看哲学。半个月过去,看了一遍,觉得还不熟悉,又看了一遍,考试就到了,政经只好放弃。这次哲学考了71分。
家长考生请放心今年高考很阳光
[河南07公务员招录简章][河南07公务员职位专业类别][评论]人才报告:未来可能走红的专业
我的考研经历盘点:夜来读书声花费知多少
安徽取消608名高考移民参考资格
上海高考:轮椅担架有备无患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