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晚年慈禧秘密化妆术2016年8月16日
镜子前的慈禧,心里一定有着一个强烈的暗示自己那份消失的容颜,一定会在镜子里重现。然而,她面对的只是一面冷漠的、没有感情、丝毫不通情达理的镜子,对慈禧的心理要求不屑一顾,所以,它一定强化了慈禧内心的失望,面对一面镜子,她无法穿透冰冷的岁月。
凯瑟琳卡尔绘制的这张画像,至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镜子里的影像,是慈禧的最早照片,它留在慈禧的心里,没有人看得见。后来,她接受了画师为她画像,那是因为在肖像的描绘上,比中国更加直观和逼真。她喜欢为画家当“模特”,实际上是延续了她对镜子的爱好。
或许,在慈禧的心里,自己的春春岁月,自咸丰闭眼的那一刻就被断送了。烟波浩淼的避暑山庄,年轻的慈禧知道了什么叫国破,什么叫家亡。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德龄说:“曾有许许多多人问过我,太后为什么那么痛恨外国人?她痛恨外国人起因于1860年美丽的园被毁。园离现在的颐和园不远,太后认为它的被是一种有意的放为。因为就是在园,太后当上了咸丰的新娘,在被赶出这个美丽的地方之前,他们在那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注9.]
注3.德龄:《瓣》,第25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注7.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见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四册,第12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点击查看谈资【慈禧太后形象史】
【十五】
老太后站起来必定要把两只脚比齐了,看看鞋袜(绫子做的袜子,中间有条线要对好鞋口)正不正,然后方轻盈盈地走出来。[注1.]
影视作品中的慈禧(图源网络)
于是,慈禧不可遏阻的造园冲动里,暗含着她对园时光的某种眷恋。德龄说,慈禧晚年一直保留着咸丰当年送给她的一颗珍珠,那是一颗水滴形的珍珠,像一颗小鸡蛋那样大,是有名的“茄子珠”。这颗珍珠的表面非常光滑完整,它的光泽是任何其他珠子所无法比拟的。太后把它当做一种垂饰,挂在袍子右侧肩膀下。关于这颗珍珠的来历,德龄说:
参考文献与注释:
慈禧的秘密化妆了凯瑟琳卡尔眼睛,以至于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作为一个没了丈夫的女人是不能使用化妆品的,因此太后脸上显露的完全是自然、健康的光泽,可见平时的保养相当用心。”[注2.]
-------------------------------
华士胡博说,那是25岁时的慈禧。[注6.]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影视作品中的慈禧(图源网络)
慈禧常说:“一个女人没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什么劲儿呢?”[注4.]
关于慈禧的梳妆,曾经与慈禧近身接触的德龄曾经透露一个秘密,即:她有一个半月形的梳妆台,是她自己设计的,这个梳妆台三面有镜子,折叠起来,就是一只长方形的盒子,便于搬移。在中国,寡妇是不能化妆的,所以,这个特殊设计的梳妆台,就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的秘密。
李白说“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但慈禧的“清风明月”却大为不同。它的风花雪月、泉阁蕉窗,都是由真金白银打造的。
【十四】
德龄还说,慈禧不仅化妆,而且染发。有一次,她见到慈禧把一股黑色液体倒在头上,然后对她说:“青春只能维持不多年,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我的青春已经逝去,现在我要用这的染发剂来覆盖我的灰发。”在德龄看来,“这种染发剂使她的头发表现一种不自然的颜色,多少于她的容貌”[注3.],于是给她推荐了一种巴黎染发剂。太后试后,成效不凡,于是高兴地给德龄准假,让她回家探望父母。
凯瑟琳卡尔记录了为慈禧画像的过程她时常从宝座上走下来,看看画到了什么程度,对画像指点评论一番。她甚至直言不讳地要求,为她画像时,不要采用透视画法,所有的部分都要画得均匀,没有阴影,油画应有的凹凸和生动效果得不到任何体现。这让凯瑟琳卡尔“失去了当初炽热的,内心充满了烦恼和抵触情绪,好不容易才安下心来,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注5.]。
-------------------------
注4.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上册,第54页,: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凯瑟琳卡尔绘制的慈禧太后画像(图源网络)
故宫博物馆院藏清象牙雕花镜奁(图源网络)
假如一个人过度地依赖镜子,那么,依照的心理分析理论,他(或她)就得了一种抑郁症,名叫身体畸形恐惧症(BDD)。这类患者强烈认为身体某部分不好看,并夸大这些“缺陷”。但在别人看来,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不少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会画很重的妆或穿很多衣服,以“缺陷”。同时,他们还会不停照镜子,以防“缺陷”被人发现。
其实,喜欢照镜子是人类的本能。当一个人偶尔经过一面镜子,都会下意识地照一下。那是一种评定、欣赏,甚至是炫耀。一个人可以通过镜子发现自身的美,从而增强自信。当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丑,在镜子里,丑不仅可以得到表现,而且得以强化。
-----------------------------
慈禧挪用(无偿占用)海军军费颐和园的说法,同样是经不起推敲的。有人以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期间,北洋舰队未购一舰作为根据,也同样只是猜测。北洋舰队的停滞不前,与朝廷的党争,尤其是户部的关系更大,对此,我已在《1894,悲情李鸿章》(见《盛世的疼痛中国历史中的蝴蝶效应》一书)中有充分的表述。而与颐和园扯不上关系。清宫档案中清晰地表明,颐和园的工程费用,是从海军挪借的,而且每一笔由海军衙门垫发的工程款项,都指定了专款归还,到甲午战争以前,颐和园工程挪借的大部分款项都已经归还给海军衙门。
注9.德龄:《瓣》,第17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晚年的慈禧,热衷于对镜梳妆,那一定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仿佛精心的梳洗与化妆,能够让她找回已逝的青春。随侍慈禧长达八年的宫女何荣儿对此曾有这样的回忆:
注2.[美]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第1819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
华士胡博在两年后的6月20日第一次给慈禧画像的时候,情况丝毫没有改变。坐在宝座上的慈禧通过伍廷芳的翻译再三强调,画时不要阴影,也不要皱纹。她甚至不顾画家的构思,预先在宝座两侧摆放好了果盆和花卉。所以,当华士胡博带着他的一堆写生稿回到酒店,洗了一个冷水澡之后,头脑冷静下来的他,也只能依照慈禧太后的意思,画出了她的画像。
作者:祝勇,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未完待续)
编者注:本文为作家祝勇在《大家》专栏的独家连载系列第五篇,为读者揭开尘封于旧照中的慈禧。正如作者在序章《“真人和照片绝不一样”》中写道:一幅照片,更像是一面放置在时光中的镜子,能够将一个人的面貌折射得很远,甚至是无限远,但它传过来的影像,也仅仅是事物的影像,而不是事物本身。戏说与,请读者自行评鉴。
[摘要]镜子直言不讳地透露了慈禧的年龄,画像却可以依照主人的意志,地修改。她不在乎画家的意愿,只顾寻找自己终将逝去并且已经逝去的青春。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861年8月22日)凌晨卯时,刚刚度过30岁万寿(生日)的咸丰,在热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把两位未亡人慈禧与慈安,置于前途未卜的茫然中。
--------------------
--------------------
她是这样的方式,模糊了现实与的界限,让已然逝去的青春,重新开始。
翻查清宫档案,从当时工程处《收放钱粮总单》,以及承修大臣的奏折中,我们不难算出,整修“三海”的费用,共计590万两白银左右。“三海”主要工程竣工之后,颐和园才取得地位,却赶上黄河决口,时局维艰,光绪大婚和亲政又迫在眉睫,财政捉襟见肘,加上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紫禁城贞度门失火,将的上空烧成一片血光,让慈禧感到,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决定颐和园,要以多快好省为方针,用谕旨的话说,就是“所有颐和园工程,除佛宇暨正殿座外,其余工程一律停止,以昭节俭而迓修和”。
慈禧一生中最大的哀痛,与两座皇家山林园林有关。一座是西郊的园。咸丰十年八月初八(公元1860年9月22日),是咸丰离开园的日子。野史记载,但凡在园登舟,岸上宫人必曼声呼曰“安乐渡”,递相,其声不绝,直到御舟抵达岸边。那一天,当咸丰的儿子用他稚嫩的嗓音喊出“安乐渡”时,咸丰竟热泪纵横,抱起儿子,说:“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安乐了。”[注8.]
颐和园里,她荡舟、听戏、画画、,她要让自己重新变成一个活脱脱的少女。于是,凯瑟琳卡尔看到了这样一个慈禧:“太后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和无尽新意的女人,我总能从她身上发现新的吸引力。她简直就是完性的。”[注11.]
慈禧的颐和园,价值三千万两白银,这笔钱,是挪用了海军军费才凑齐的。很多年中,这已成了人们的共识。假如寻根溯源,我们会从康有为的墨迹间找到最初的蛛丝马迹。在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亦称《我史》)中,有“时拟以三千万举行万寿”[注7.]之语,三千万,是整个万寿庆典的费用,其中修建颐和园,无疑占了大头。但这个数目,只是康有为随口说的,没有任何账目依据,不能当真。后人以此为出处,就以讹传讹了。
---------------------------
梳完头以后,老太后重新描眉毛抿刷鬓角,敷粉擦红。60多岁的老寡妇,一点也不歇心,我们都觉着有点过分。当老太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照镜子时,侍寝的总要左夸右赞,哄老太后高兴……
注6.《1905年华士胡博为慈禧太后画像的有关札记和书信》,见[美]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第241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
镜子直言不讳地透露了慈禧的年龄,画像却可以依照主人的意志,地修改。她不在乎画家的意愿,只顾寻找自己终将逝去并且已经逝去的青春。
昆明湖,实际上就是一个超大的镜子;颐和园的红墙,就是这最奢华的镜框。
注1.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上册,第71页,: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版。
随着年龄增长,慈禧越来越自恋。这种自恋里,包含着她对青春流逝、容颜衰老的惋惜与无奈。而这种自恋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陷入了对镜子的深度迷恋。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慈禧就有了修复园的念头,由于受到奕、奕、李鸿章等人或明或暗的联手反对,才不了了之。不得已,才改为整修殿宇相对完好的“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以节省开支。奕办事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此后,她索性踢开了这块绊脚石。没有了奕的朝廷,再没有人能够扼制慈禧造园的冲动,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醇亲王奕为拍太后马屁,主动提出颐和园工程,慈禧的心愿,才终于得到满足。
画布上,慢慢浮现出一个东方女性年轻俊美的面庞。
(原标题:《致终将逝去的青春》)
注10.德龄:《瓣》,第33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56个主要工程的预算总额为318万两,即使超支,也不可能超过整修“三海”的590万两。康有为大笔一抖,就将实际数字夸大了将近十倍。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这颗珍珠来自广州,是广州总督送给咸丰的,那是在慈禧(那时候叫兰贵妃)成为咸丰的妃子后不久。虽然兰贵妃当时还只是一个妃子,却把这颗珍珠送给了她,这件事在宫里引起了很大的骚动。当然,那时候她还是个年轻姑娘。我认识她时,她已经快七十岁了,但是这颗珍珠是她最心爱的宝贝,每当有适当的场合,她就要戴上它。[注10.]
注11.[美]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第70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
【十三】
注8.小横香室主人辑:《清朝野史大观》,第一卷,第68页,上海:上海书店,1981年版。
注5.[美]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第112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