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娱乐

纠结”的夜市 长江今非昔比桂林不成规模

  夜幕,炭火微微燃起,烤串啤酒小龙虾,炒饭炒面炒粉,袅袅的烟雾缭绕,喧嚣的人头攒动,食客有单身白领,有大学生情侣,有各色人等——夜市,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别样的色彩和活力,却也因其扰民与影响市容,被冠以“城市难愈的牛皮癣”而无数次登上了簿、12345的记录单。

  扑鼻的香味,与第二天清晨残留一地的垃圾;欢乐的氛围,与附近居民夜不能寐的苦恼;诱人而低价的食物,与紧悬头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市民对夜市的旺盛需求与夜市背后的问题隐患总是一对纠结不息的线年清明街夜市被后,再无真正夜市,而管理部门与夜市却进行过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不过,在每场“斗争”中,我们看到的总是“整顿”、“死守”这些字眼。但在食客的渴望与摊主的生计双重下,斗争的结果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除了“一刀切”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治理手段,灭除隐患、增加吸引力,甚至让夜市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在这方面,、沈阳、广州、台北、等地都有过成功的案例。

  所幸,我们看到有一些变化正在静静地露出端倪,市正通过消夏节等活动试水“夜市经济”,探索夜市的管理,同时对夜市的“招安”也已经有所考量。但如何真正兼顾、平衡各方利益与需求,如何真正疏导、规范,还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做。

  为此,本报今日重磅推出夜市经济特刊报道,梳理夜市的前世,描绘未来夜市的蓝图。藉由这一组报道,希望能为管理部门真正化堵为疏,创新城市治理思,提供一些调研结果与借鉴。

  近日,长江步行街的场地经营权将对外公开拍卖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引发老人对于这条百岁的老街未来的种种猜测与忧虑:不温不火了多年的长江夜市还能否重现当年的繁华?而这一话题同样激发了新一代人的好奇:当年的长江夜市究竟怎样的车水马龙、商贾云集——

  夜市是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之一,夜市的前世是什么样的?记者梳理了20世纪初至今夜市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聊起长江,它最初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随着满铁附属地的开发,1908年建成了长1500米,宽15米的这条道。建设之初,名为“横四街”(从此名可见是从火车站往南的第四条东西的街道),1923年更名为“吉野町”。光复后的1946年7月,国民将其更名为“长江”,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条街从190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始终是著名的商业街,真正繁华起来还是建成后十几年的事情,当时道两侧商业集中,门市密集,寸土寸金。”对历史有过研究的市民郭成祥说,长江夜市曾经繁华无比,经常是通宵达旦。伪满时期,还出现了带有“新京银座”字样的牌广告,银座是日本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日本人把这里比喻成东京的银座,以示这里是最繁华的日本人街道,成为日本人商业街的代表。从某种程度上说,1923年后期的“吉野町”奠定了长江日后成为商业街的人气基础,成为夜市的雏形。

  “长江夜市算是东北乃至全国最早的一批夜市,我和我的同行也成了后第一批个体户。”站在长江口,回忆起当年夜市的热闹,65岁的霞仍兴奋得手舞足蹈。

  霞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长江是最为红火的商业街:这里有市大型商场之一的市第三百货商店、著名的长江饭店、长江电影院、宏光理发店、长江日杂商店、长江药店,甚至还有当时在为数不多的西餐餐厅乌苏里饭店。“当时的长江是最初的步行街,也是最早的夜市。可以这么说,凡是百姓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在这里都能找到。长江,当时是人的购物、休闲之所,是外埠旅客来必到的去处。”

  “当年我主要是卖军大衣、港衫、墨镜和皮鞋,都是当时最稀缺的流行货!”霞说,长江就是“流行发源地”,引领了一代人的生活,许多人透过长江夜市感受外面世界的新奇和时髦。

  “那个年代的长江夜市算是市的唯一夜生活去处,在人的心目中很重。”霞说,当时遇到有外地亲朋来,就会推荐去长江逛逛。“据说长江夜市中诞生了最早一批富翁。”

  上世纪90年代初,市对老长江进行了整体规划,由于多种原因,工程未能按期完成,昔日繁华的长江出现了萧条冷清的局面。

  1998年4月长江变身长江电脑科技商品经营开发区,建设了长江商业步行街,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IT产品为主的商贸服务企业。2002年,市长江,建设了一条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商业步行街,长江步行街是全国唯一一个采用通透式玻璃幕顶的步行街。“虽然地理没有发生变化,但后的长江,就再也没有了昔日的风光。”霞说,后的长江没有了亲切的老招牌和浓厚的市井气息,那里就不再红火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长江夜市逐步萧条,一些从长江夜市转移出来的商户自发在清明街摆摊,演变成了一个新的夜市,并很快红火起来,接替了长江夜市的“”。

  80后的市民郑凯家住清明街附近,他记得在2000年以前,宽不过十米左右的清明街却并列有四排摊位,无论是大雪纷飞的冬夜,还是夏日清凉的傍晚,清明街夜市都是市民晚上休闲的主要去处之一,整条街两侧灯火通明,服装、饰品、音像、玩具、书籍、日常家用……凡是生活所需的,整条街逛下来,一定都能买得到。

  那时,白天的清明街还是正常行车的街,可到了傍晚,清明街上车就渐渐少了,背着大包小裹的行人开始多起来,占地盘儿、摆摊位。“每到晚上吃过晚饭,我就会和家人、同学结伴,从家里出来一步行到清明街。大家顺着这条街的一端,瞅瞅左边的摊位,再瞅瞅右边的摊位,一下来逛了两排摊位,走到街的另一端,再转到另外两排接着逛。”郑凯说,虽然街不长,逛下来也需要两三个小时。因为逛的人多,商品也多,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好多新潮的衣服、饰品都是在夜市淘到的。

  “夜市很受欢迎,但是隐患和投诉也不少,这是被的重要原因!”曾在清明街夜市摆摊的徐先生说,夜市的小吃常常经营到凌晨,其间酗酒、打闹说笑声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尤其老年人意见很大,反复投诉到相关部门。其次,由于夜市撤摊后无人清理,卫生情况十分不好,令重庆周边都受影响。

  2001年初,市了清明街露天夜市,同时将重庆商业街的正常营业时间调整到晚上10点钟。

  长江是市最早的老商业街之一,迄今为止已有107年的历史。旧时代的夜市繁华已经不见,而新时代的长江夜市一直处于不温不火之中。尽管近年来,市乃至宽城区多次试图转型,重现当年老长江夜市的场景,但人气却一直没有太大提升。而今年起,关于长江的再度启动,这让许多老人更加期待曾经繁华的长江夜市能够再度归来。

  据悉,今年1月7日起,长江步行街中间摊位开始拆除。3月7日,长江步行街穹顶开始拆除。7月21日,长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对长江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长江步行街将整装待发。长江步行街的场地经营权将对外公开拍卖。这次进行公开拍卖的长江步行街经营场地使用期限为5年,这次拍卖是长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市煦航拍卖有限公司进行的。

  “今年秋天或许就能看到雏形。”对于拍卖后的,工作人员表示,新版长江步行街建成后能够体现出关东风情,代表特色,具有浓郁本土气息,将集购物、休闲、旅游、娱乐、文化于一体及消防安全达标的现代步行街。而对于夜市是否会纳入规划中,工作人员表示暂无该规划,但是营业时间上会晚一些,尽量满足市民休闲。

  如果除去尚未可知的长江夜市,如今,再有人问起像点样儿的夜市,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是桂林。

  桂林夜市以特色小吃、服装、小饰品为主要经营项目,基本过了晚上9点,服装和小饰品的摊主就撤摊了,小吃会经营得晚一些,尤其是烧烤。此外,还有一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夜市,不过,包括桂林在内的这些夜市却很难与曾经的长江相媲美,认可度也并不高。“桂林也好,重庆也好,这些所谓的夜市,实际上在推介中拿不出手。”长期关注夜市经济的学者蒋杰认为,这些夜市多数扎在居民区或公园附近,多数是自发形成,不成规模,时有时无,更毫无特色,来逛的基本是附近居民,很少能够吸引跨区的居民前往。

  而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桂林夜市尽管红火多年,但至今仍没有一个身份,摊贩多属于游击经营。

  记者从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目前市各大城区共有60多个有规模的早市和晚市,其中有的市场还是早晚结合。这些市场中有七成以上都存在占道经营的情况,另外三成中有一大部分是庭院式的市场,所以不会出现占道的情况。市市容卫生管理局市容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暂无规范的早市和夜市,而现在这些有规模的早市和夜市都是在市民的需求下自发形成的。

  2001年清明街夜市被后,老一代夜市全部“功成身退”,处于散兵游勇的小型夜市再难聚拢当年人气,质疑声纷至沓来:在传统商业符号日渐稀少的当下,是否还需要夜市?记者对此展开了一项消费调查——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盛极一时到如今的渐渐消失,走过初期的‘闯市场’,是否还需要夜市?在你眼中,夜市该有些什么?

  本报近日联合交通在线平台展开的一项千人调查显示,超9成受访者认为城市生活中需要夜市,68%的受访者认为,夜市代表城市的“温度”,应该以城市名片打造。同时,有9成受访者在夜间休闲活动中首选“逛夜市”。而对于心目中的夜市,市民多认为味道、特色和物美价廉最重要。所有参与调查的市民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希望夜市能便民而不扰民。

  网购普及的今天,你认为是否还需要夜市?在本次调查中,超9成受访者表示,城市生活中需要夜市;68%的人认为,夜市是城市民俗、文化的聚集地,应该成为城市名片。“你平时夜间更愿意选择哪种休闲活动?”的调查显示,有90%的受访者选择“逛夜市”,其次是“逛百货商场”(50%),另有44%的受访者喜欢去酒吧、KTV、看电影等,28%的受访者则青睐健身、打球等。“你逛夜市的频率怎样?”的调查显示,28%的受访者“经常”逛夜市,53%的受访者“有时”去,仅19%的受访者选择“很少”或“从来不去”。67%的受访者在夜市上消费过。

  调查中,71%的受访者直指夜市可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63%的受访者相信发展夜市能解决困难群体的和就业问题;61%的受访者认为夜市可以丰富市民夜间生活;43%的受访者觉得夜市可以繁荣城市文化;34%的受访者则表示,夜市会成为旅游热点,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尽管对于夜市的需求比较强烈,不过,一些市民谈及当前夜市经济发展模式,还是感到些许遗憾。比如,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夜市,外地人如果问起“哪个夜市最好”,大家很难给出合适的推荐。因为目前很多所谓的“夜市”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些分散在城市角落的“夜摊据点”和“大排档一条街”,缺乏规范、规模与影响力。

  当前夜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调查中,57%的受访者直指夜市的卫生状况亟待提升;42%的受访者认为摊位、顾客停车等方面影响交通与出行;40%的受访者认为夜市缺乏特色与规范,有待合理规划;22%的受访者感觉夜市夜间划拳、叫卖等噪声扰民。家住东环城附近的郑女士告诉记者,该地区附近的夜市处于居民区,虽然方便市民、人气极旺,但夜市商贩占道经营,喧闹声深夜不绝,第二天夜市摊点垃圾遍地、一片狼藉……现在不少地方都存在类似情况。

  在针对是否支持发展夜市经济的调查中,高达9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支持”。具体而言,3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61%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支持”。

  我们应着力打造哪种类型的夜市?调查中受访市民认为,夜市的“吃”文化深入,但是就目前已有的“小吃夜市”、“小吃街”来看,情况还不够理想,且亟待多元化发展,打造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创意等元素的高品位夜市经济。

  你期望生活中有哪些夜市?调查中,86%的受访市民首选“小吃、美食一条街”;其次是“老字号一条街”(61%);排在第三位的是“潮流服饰一条街”(52%)。其他的还有二手物品交易市场(50%)、大学生创业者为主体的夜市(35%)、酒吧一条街(27%)、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体的夜市(21%)。

  调查显示,8成市民期待合理规划夜市,比如确定专门区域发展夜市经济;71%的受访者摊贩定点定时经营,严禁扰民;65%的受访者希望对夜市摊主与市民进行文明引导。

  此外,68%的受访者认为要加生等方面的规范;46%的受访者对摊主加督、严格执法;44%的受访者期待发展廉租摊等,对夜市摊主实行税收优惠或补贴。

  夜市打造得好,说不定真能成为城市的名片呢,比如说台北的士林夜市,很多人到了台北都必去那里。今后若打造夜市经济,什么样的夜市才是你的菜?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在你眼中,夜市该有些什么?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市民的需求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能便民而不扰民。

  家住朝阳区繁荣附近的杨女士在对夜市要素的排序中,把特色放在了首位。“去夜市消费档次无所谓,关键要好吃,最好能独具特色。”杨女士认为,味道好坏大家各有评判,但特色其实是可以包装的。如果今后可以有一些评比活动,结合地区文化做特色宣传,效果会更好。“你看现在的夜市,基本上除了那几样烧烤,就找不到别的东西了。”

  今年刚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桂林商圈距离学校只有一街之隔,那里的美食味道不错,他常常叫上三五个同学去那里小聚。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价格还是比较重要的,希望夜市上卖的小东西性价比能够更高一些。对我们学生而言,又好又便宜的才是首选。”

  “夜间活动,范围不要太远,不要偏离主城区,离家近的地方最好。”市民张先生说,他穿过几个城区逛夜市的情况并不多,一般都是选择离家近的,“我希望夜市的布局可以更加合理,最好走十多分钟就能到。”

  虽说希望有近一些的夜市,但张先生也说了另一个感受——夜市太近影响生活。“以前我家楼下就是烧烤夜市,常常闹到晚上一两点钟,觉都睡不好。”张先生说,本地夜市经济市场大部分临近居民生活区,容易出现噪声扰民、交通堵塞、污染等问题,相关部门如果发

  从事茶艺培训工作的徐女士表示,希望今后可以在夜市上看到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可以淘到好东西,能看到接地气的文化艺术,因为目前能同时满足这些需求的夜市还真不好找。徐女士说,夜市就是平民文化的场所,没必要多么高大上,但是一定要有生活气息,现在很多地方仅仅是满足了大家吃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