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党的以来,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进劳动教育理论政策革新,落实劳动教育实践,强调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党的以来,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进劳动教育理论政策革新,落实劳动教育实践,强调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肯定了以往劳动教育发展的成绩,尤其是实践育人方面的成效,而这种成效本身就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动教育迅速落实,成为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尝试。劳动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劳动教育本身即有联系教育和劳动乃至生产劳动的重要作用,影响范围大、层次深,更容易与时代的特殊情况相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在强调效率、速度的时代要求下,传统劳动概念逐渐淡化,学校中的劳动教育普遍缺乏实践。尤其进入21世纪,数字信息化载体给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此同时,劳动教育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出现了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情况。这说明劳动教育从理论解析到实践反馈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反映了社会、学校、家庭层面对传统劳动概念的忽视。这种情况再次印证了劳动教育与时代属性紧密相关。中国特色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必然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基础。

  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需要强化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美好生活的积极意义。这既是国情使然,更是时代要求。科技发展弱化了传统体力劳动的存在感,强调效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诚实、信用的稀缺。然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仍要传承强大的精神内核,才能端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劳动面貌,使他们以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探究时代发展的脉络,更好地体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基于新时代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列,纳入教育方针。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重要保证。

  强调劳动既要结合时代发展,更要立足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经典论述。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认真领会马克思对劳动的论述,就能从根本上理解“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要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劳动热情与潜能。考虑到人口红利减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要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时代发展因素,新时代继续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创新。

  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上要适应科技发展,重视技术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式上要探索生产、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新因素;目标上要培养青少年诚实合法劳动意识,提高其创造性劳动能力。通过符合时代潮流的宣传方式,宣传先进事迹、模范人物,感召青少年,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考虑到青少年学生与数字媒体、网络渠道关联密切,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利用渠道便利,建立起方式立体化、内容多样化、教育实践常态化的教育宣传体系。

  当然,充分认识党和国家“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人的精神十分重要。减少理论学习占据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时间的现象,要从根本上理解党和国家对教育对象“高素质”要求,理解“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深刻领会时代赋予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是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党和国家总结以往劳动教育成绩,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提出的重要理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概念的内涵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