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的定义,所谓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它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就是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是人的实践与动物本能的重要区别。教育活动亦如此。人们在进行活动之前,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观念上是有某种预期的结果的。这种预期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

  凡是参与或进行有关教育活动的人,都有其各自的教育目的。例如:从教育者来说,对于把学生或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都会有各自的期待和目标。

  从受教育者来说,对于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从社会或国家来说,对于教育机构或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也都有着明确的规格和要求。

  教育目的影响着整个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发展。它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教育者行为的依据,还是教育发展的指针。它对教育的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教育目的有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1.导向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规格提出了规定,这种规定是指向未来的,指明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同时,它也必然要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最终规定了教育的发展方向。

  因此,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过程具有导向功能。在一定教育目的的指导下,人们会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教育体系就会强调规训,倡导服从,主张同一;教育目的是培养个性发展的人,教育体系就会强调包容,倡导自由,主张宽松。

  2.调控功能,科学有效的教育过程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来开展的,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过程具有调控功能。这种调控功能表现在三个具体的方面。

  其一为控制功能。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方式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确立。不同的教育目的,其教育过程在这些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

  历史上曾经提出过片面追求知识的教育目的与极力强调能力的教育目的,其教育过程就不一样。在片面追求知识的教育目的指导下,教育内容的选择强调书本知识,教育途径强调课堂教学,教育方法则选择灌输。

  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为主,教育评价则强调书面考试;在极力强调能力的教育目的指导下,教育内容的选择强调实践知识,教育途径强调实践活动,教育方法强调启发,师生关系强调以学生为主,教育评价强调能力测试。

  其二为协调功能。教育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教育外部来看,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从教育内部来看,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由于培养人的周期较长,对于这些同时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如果不进行协调,就可能出现各方影响相互冲突、相互抵消的现象。

  教育目的就是协调各种影响因素的依据。它可使教育中各个要素的作用合力朝着一个统一的方向,并得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使各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得以衔接和连贯。

  其三为激励功能。教育目的又是对教育与人之间因果联系的揭示。教育者认识和掌握教育目的,就会从教育活动一开始便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从总体上把握教育活动的规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化水平。

  3.评价功能,教育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只有通过教育评价才能确定。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就是教育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经常说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所以,检查和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工作状况的好坏、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程度的高低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据。任何背离教育目的的要求,仅以某一个方面为标准,如仅以升学率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学校教育质量,都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预见性,这种观念上的创造当然必须反映客观现实,否则它就失去了生根的土壤。但是它反映的并不是眼前的现实,而是未来的现实。

  宏观性,它不是具体的、特殊的,而是抽象的、一般的。“然而,作为一般性的目标,它们在为某种特定教育机构、为一批学校机构,或为某种教育计划制定一般性政策时,是极其有用的。”

  动态性,目的不是僵滞的、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变化的。因为目的一旦限死且不许更动,就必然会约束个人的成长,限制社会的进步,这就使个人丧失了主动参与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也使教育失去了从内部持续不断地进行改造的可能性。

  这种目的最终也将变得呆滞而无效。只有把教育目的看作“运动着的”,才能适用于教育的新形式、新结果和新价值,也才可能带来发展、解放和活力。因此,教育目的是动态变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例如,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日本明治时代,教育旨在“培养忠良的臣民”,试图复活仁义忠孝的儒教道德。到了昭和时代,教育则“集中统一在皇国臣民的磨炼育成上了”,军国主义的色彩加强。

  又如,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同处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的“国家教育改革草案”(1979年)规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不损害社会福利、社会进步以及我们尊重的自由、平等、社会主义的理念,通过正直的人生,谋求个人的发展。”

  我国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则指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表明,教育目的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依时代与社会的不同而形形色色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目的的定义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