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桂林文化  教育

奇妙博物馆!鲁迅名言能查线万

奇妙博物馆!鲁迅名言能查线万

  博物馆,这个带有浓重科学、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空间,承载了太多人类文明的积淀和回响,其典藏、研究、展示与教育价值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都是不能被忽视的。好似一个地区的内核与宝藏,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慢慢咀嚼。

  想让文章出彩,引用名人名言是个妙招。喜欢引用名言的人往往是和这些句子产生了某种共鸣,他们认为将这些名言冠上名人的名字之后,会使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有道理、更具说服力。

  瞧瞧,网络上种种冠以鲁迅名头的名言泛滥成灾,网上各种段子和表情包,被大家转发,事后发现这话不是鲁迅先生说的。

  不过,好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是由原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并组建而成,现包括鲁迅博物馆馆区和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

  )一个检索系统,这个检索系统叫作: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索系统,简称“鲁迅语录搜索引擎”。

  通过这个检索系统,你可以轻松查询某句话是否真的出自鲁迅之口。在高级选项里,还可以对鲁迅的著作、书信、日记、笔名四种类别分别查看。除了鲁迅本人的著作外,还包括他的译作。

  一些鲁迅先生没有说过的话,系统检索后会提示“文章内没有符合条件的记录”,再也不能冒充鲁迅说名言了。

  这个检索系统的资料由北京鲁迅博物馆文物资料保管部整理,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最完善的鲁迅线上资料库。

  甲骨文是一个古文字,长期没有人使用这种文字,这是一个天然的难度。而且,很多甲骨文时代使用的器物,如今都已经消失了,因此由这些器物象形而来的文字,我们今天很难辨认出来。

  为了解决甲骨文释读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推动甲骨文释读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中国文字博物馆自2016年10月28日起组织实施甲骨文释读成果专项奖励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优秀成果并予以奖励。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5万元。

  目前,考古学界还有2000个甲骨文单字待破解,也就是说,这根本就不是区区十万级的悬赏,而是一宗2个亿的大单。

  不过,不要以为这笔奖金好拿,毕竟,到今天仍然没有破译的甲骨文,基本上都是硬骨头了,因此哪怕只是破译一个字也是一场‘攻坚战’。而且,博物馆有言在先,凡属主观臆测、缺乏科学依据,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成果,一律不予参评。

  为了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不少博物馆都会在陈列展示中对相关场景进行复原,而在这些复原场景中往往都会有人物塑像来“撑场面”。

  这些人物塑像无论神态动作,还是衣着打扮都与其所展现的的时代高度契合。而且,博物馆蜡像也要换衣服,一年换两次,很应季。

  其实,但凡有人物塑像的博物馆,馆方都会安排专人负责清理和维护,但由于人物塑像也是要“面子”的,所以像这种“刺激”的场面就仅供内部欣赏了。

  铜镜诞生于三四千年前,起初人们把它当做祭祀礼器来用,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于陪葬、辟邪、赠礼、照影等。铜镜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现已出土的铜镜大都造型丰富,不仅有圆形的、菱形的,还有葵花形的和八卦形的;铜镜背后的纹饰也很多样,既有花鸟异兽、人物造型,也有文字、图形等。

  但当我们去到博物馆时,却只能看到铜镜的背面,有些导游和讲解员还会神秘兮兮地告诉观众“古镜不能照今人”,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案还是得从它的材质里找,我们知道铜镜是由铜锡按1:1的比例打造的,而铜锡合金的物件经过上千年的洗礼大都会变得锈迹斑斑。

  这些铜镜昔日光滑明亮,现在早已“没脸见人”,幸好背面还有精美的纹饰,才不至于沦为“平庸之辈”。所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摆放铜镜时,都会将其背面朝外,对观众来说,这才是最佳的观赏角度。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火车票,广州南到武汉,无座,补票,车票上身份证号显示“1936”,乘车人当时已84岁高龄。没错,这就是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赴武汉的高铁票。不少网友想起,那时正是武汉疫情暴发的时候,同行列车上有人拍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钟南山神情疲惫地靠坐在一列高铁餐车的座位上。

  早在2010年,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完成的《世界残疾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残疾率估数已由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10%升高至如今的15%”,残疾导致的障碍会造成残疾人生活中出现各种困难,出行、教育问题、就业......残障人士的生存情况需要世界各地的强烈关注。

  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残疾人口总数已经超过8000万,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6%。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均有大量人群。

  为了服务广大盲人,南京博物院博爱馆自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展厅面积近200平方米,以黑白灰为主色,初期专为视障观众提供展览服务。

  2020年,南京博物院将博爱馆打造成国内首个“融合性”无障碍展馆,一比一复刻专属文物,有盲文,可以摸,部分展品还带音效。展馆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方面的感官调动,将视障、听障、行走障碍和普通观众的需求相融合,从而让所有类型观众能够同时同地融合参观。

  实际上,博物馆文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私人收藏室:王室或是有钱有闲的富人收藏了一屋子珍奇玩意,然后开放给其他上流人士参观和炫耀。

  而被认为最早的一座公众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其实是收藏家阿什莫尔将藏品捐赠给牛津大学后建立的。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则是以收藏家汉斯·斯隆遗赠于英国国会的80000件藏品为基础建立的,然后通过公众筹款募集资金。

  其实,中国也有私人博物馆,四川富豪樊建川掏空80亿家产建了中国最大私人博物馆聚落——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藏品800多万件,只为守护国家记忆。在博物馆,所有的抗战记忆被激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有了血肉,每年100多万人次进来,几乎都是流着泪离开。

  此外,他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希望能用自己的皮,做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门口。谁敲一下,谁就要给博物馆捐1000块。“这样,我死后,还能继续为博物馆做贡献。”就如樊家的各位祖先一样,继续为国效力,这是樊建川毕生的追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鲁迅关于教育的名言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