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旅游业(桂林旅游业发展现状)
编者按: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著名旅游城市、世界旅游胜地桂林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躺平还是自救?这是摆在桂林旅游行业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常态化疫情防控还将持续,新形势下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如何破局,未来产业如何提档升级,真正实现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成为接踵而来的考验。
4月22日,广西日报1版联动桂林区域新闻版,以1+1组合形式推出八桂视点深度调查报道,以消息、专题调查、记者观察、他山之石、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当前疫情下及时推出全媒体组合报道,全面深入报道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行业组织、各市场主体、游客市民等,积极探索疫情下桂林旅游产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以飨读者。
桂林新媒体宣传月助推文旅产业复苏
已开展网络直播300余场次,点赞量超400万次
4月21日,记者从桂林市委宣传部获悉,自4月1日该市开展新媒体宣传月活动以来,已开展网络直播300余场次,点赞量超400万次,单次直播最高在线互动量达228.2万多人次,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新形象在网络上持续升温。
该市以桂林向您汇报为主题,研究细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文化传承等10余个宣传重点,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策划、统一部署、分媒体发布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桂林市及各县区通过抖音短视频话题、直播带货、特色主题宣传等活动,全面展现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桂林新形象。
此外,该市还挂牌成立市融媒体指挥中心,在海外挂牌设立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构建起以中央、自治区、市、县、乡(镇)5级宣传网络为主体,商业新媒体和海外新媒体等联动的大宣传格局,扩容海内外朋友圈。
活动期间,该市还组织媒体记者和名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漓江等地,用图文、短视频、H5、直播等方式,充分反映全市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该市及各县(区)委宣传部部长担任网络主播,宣传推介本地历史文化、美食美景、特色产业,同时探索在海外重点舆论场发好桂林声音。截至目前,累计制作当《只此青绿》遇上桂林山水,绝了等主题短视频1900余条,播放量达2949万次。
■八桂视点深度报道:
疫情寒冬,看桂林旅游业如何破局
象鼻山文创产品雪糕深受游客欢迎。李怡慧 摄
4月15日,趁着等客的间隙,36岁的网约车司机周晓飞打开了手机里的新闻,看着外地持续上升的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人数,他长叹了一口气。他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大学毕业后就当了导游。如今,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当了10多年导游的他,也不得不逐渐适应职业角色的转变。
跟周晓飞一样,桂林许多旅游业从业者都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桂林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躺平还是自救?这是摆在桂林旅游行业面前一道选择题。常态化疫情防控还将持续,新形势下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如何破局,未来产业如何提档升级,真正实现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成为接踵而来的考验。
事实上,近年来桂林市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各市场主体,一直在积极探索疫情下桂林旅游产业的生存之道。
疫情何时会过去,吃老本还能维持多久
生存下去现在是整个旅游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桂林市导游协会会长余芳介绍,目前桂林市持证导游约1.4万名,专职导游约5000人,是桂林旅游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波及多个省份,导游们几乎处于失业与半失业的状态。
余芳告诉记者,很多导游被迫转行,有的经营小生意,有的远赴西藏、新疆等地工作,有的则在家当起了全职先生、全职太太,少数思路比较活的导游,转战自媒体平台,通过直播、探店、带货、微商等方式实现再就业。
事实上,不止导游行业,景区、酒店、票务、旅游交通等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都未能独善其身。据统计,2020年来桂林国内游客人数、旅游消费,相对2019年减少近三成,入境游客数和消费减少近100%;2021年来桂林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消费虽同比增两成,但仍无法回到疫情前水平。
如意峰云顶。如意峰索道景区供图
去年4—8月,得益于国内疫情形势稳定,桂林掀起了一波小阳春,特别是红色旅游持续火爆,让人们看到了旅游复苏的希望。但随着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加剧,再加上文旅部关于跨省游熔断机制的出台,旅游业复苏希望再度被浇灭。
今年可能会更加艰难。象山景区总经理董志军说,尽管今年春节,象山景区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迎来了一波旅游高潮。但他认为,如果疫情反复的情况无法改善,将很难出现稳定的出游阶段,大家的出行预期降低,旅游消费能力也会下降,旅游市场的颓势还将延续。
余芳坦言,疫情下的这几年,对于大多数旅游从业者而言,当前的境况已逐渐麻木,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疫情何时会过去,政策何时会放开,吃老本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该怎么办?
只有在冬天活下去,才有资格期待春天
今年1月18日至2月15日,阳朔县举办了首届直播带货节,网络主播和达人用短视频方式,聚焦年货集市、糖画、油茶、民宿集群等领域,为阳朔农产品、旅游景区、民宿酒店吆喝,直接带动了一波农产品热销,以及民宿酒店的预订量。
疫情不应是旅游业‘躺平’的理由,只有在冬天活下去,才有资格期待春天。桂林市旅游景区协会相关负责人说。虽然近年来旅游业很艰难,但各方都没有放弃努力,政府通过各种政策进行鼓励扶持,企业则通过各种方式开源节流,力求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云上游逐渐成为潮流,互联网为旅游的广度提供了无限可能。今年4月,桂林启动了2022年桂林向您汇报新媒体宣传月,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美食美景、特色产业等,组织网络直播达人,在抖音、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助推疫情下旅游市场复苏。
三门镇花炮节 吴生斌 摄
各景区和文化场馆也纷纷开展云逛展云看戏,桂海碑林博物馆推出系列展陈短视频,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将《遇见三姐》《桂林有戏》等剧目搬上新媒体平台。今年清明假期,河南卫视制作的2022清明奇妙游之《陇上踏歌行》,让桂林山水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显示,2021年国庆节假日期间,城乡居民平均出游半径为141.3公里,同比减少71.7公里,降幅达33.66%;目的地游憩半径为13.1公里,同比减少7.7%。以本地游和近程游为代表的近出行、浅需求、低消费、短时长已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游客购买特色农产品。刘坤 摄
为了适应新形势,各地也推出了相应举措。桂林市各大景区针对区内游客开展不同程度的门票打折活动。龙胜各族自治县支持龙胜温泉、龙脊梯田开展广西人畅游龙胜低价促销活动,打折部分由县政府补贴;针对家庭出游特点,资源、阳朔等地的民宿酒店,通过增加亲子互动、农事体验、户外运动等项目,使游客在当地的逗留天数平均多2天以上,有效地促进当地的旅游消费;永福县文旅部门指导企业根据周边游、亲子游的特点,调整经营策略,设计刺激游客出行消费的新产品;七星区、雁山区瞄准城市人群周末出游需求,深耕农旅融合,华侨旅游经济区马家坊网红花海、红顶花园、乡谣里田园综合体等,都成为热门周边游的打卡地。
趁着疫情重新洗牌,倒逼文旅产业升级
疫情下的旅游业挑战和机会并存。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黄燕玲教授认为,疫情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长期以来,旅游业存在供需错配、结构失衡、投资低效等现象,疫情不过是将这些问题放大了。如今,正好可以趁着疫情重新洗牌,倒逼整个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余芳对此也深有感触,过去不愁客源,很多人赚惯了快钱,缺少提升服务的意识,如今客源减少,则要求导游服务更加多元化、精细化、定制化,现在协会针对导游组织的培训中,已逐渐引进旅游大数据分析、新媒体制作等前沿课程。
旅游产品的创新,也是疫情下景区重要的竞争力。董志军说,只有加强旅游产品的研发,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不断开拓新的业态,繁荣旅游经济,才是长远发展之道。如今,象山景区正借鉴北京故宫的成功案例,着力雪糕、纸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的研发,借助互联网擦亮象鼻山的金字招牌,同时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计划打造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旅游项目。此外,象山区政府也正着手围绕象山景区打造主题文化街区,增强山水风光的可玩性和故事性。
学生前来体验实践教学。王琰 摄
黄燕玲认为,未来旅游行业的恢复,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恢复,长期的疫情影响,游客的出行心理、选择方式、消费习惯等都在发生改变,从业者要在自己的领域大力创新。以家庭为单位的短途自驾游,或将长期主导人们的出游方式,针对这些需求,就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亲子、休闲、康养等主题设计旅游线路和产品。
此外,她还认为,桂林具备打造网红城市的优势。应该通过多内容、多形式、多渠道传播独特的活动、事件,比如每年的壮族三月三活动,通过创建桂林用户讨论平台,形成自己的话题热;将智能设施、设备应用于现有旅游资源,打造智慧旅游城市,运用多元化传播赋能文化、景观发展新模式。
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高元衡博士也认为,康养旅游、社交旅游、智慧旅游等新的旅游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式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应借助5G、全息传感、虚拟影像等技术大力发展云旅游、元宇宙旅游,探索新的旅游方式,推动传统的以人的空间转移为基本表征的旅游发展方式向人的思维在虚拟空间的活动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
旅游业的全面振兴,需要政府、市场、行业多管齐下。高元衡说,未来政府应根据旅游业各细分领域的复苏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包括中期银行贷款、发债增信等资金支持、继续发放纾困补贴、稳岗补贴,延续相关优惠政策等。同时尽快制定疫中持续应对、疫后刺激复苏的产业发展规划,提高产业发展韧性。
根据历史经验,每一次危机,都能给产业发展带来迭代升级,旅游业也不例外。黄燕玲相信,寒冬终将过去,涅槃后的桂林旅游产业会再次腾飞。
■记者观察
文化赋能山水 山水加持文化
秀美的山水,旖旎的风光,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许多人打小就从课本里得到的印象,也是人们慕名而来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单纯以游览赏景为目的的眼球经济逐渐式微,人们开始追求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认同感。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国家文旅部也多次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目前,整个旅游业界已形成一定共识,只有注入文化内涵,旅游产业的发展才有了更为坚实的根基。
益田西街。阳朔县委宣传部供图
桂林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城市底蕴深厚。要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不应仅靠山水风光,而要能提供多元文化、有内涵和格调的旅游产品。以文化赋能山水,帮山水加持文化,将是未来桂林旅游产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人群冲散了我和你,以及那遥不可及的爱情。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
旅游目的地因文化母体而绽放光彩。不管是学习重庆、长沙等打造网红城市的思路,还是近年来全州、兴安等地火热的红色旅游,平乐、灌阳等地推动的赛事旅游,恭城、龙胜等少数民族自治县打造的民俗体验游,都是在尝试城市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事实上也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双重体现。
在采访中,黄燕玲教授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在互联网潮流下,应重视年轻中产阶层的旅游需求,产品设计、宣传应更年轻化,将摄影、音乐、机车、电竞、剧本杀等潮流元素与山水风光融合,不断推出爆款,提升城市对年轻中产阶层的吸引力。
是的,旅游业是创新型产业,如同放映电影,需要不断有新戏上映,才能有观众和市场持续关注。后疫情时代,应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具有辨识度和竞争力的城市IP,为消费者提供升级换代、超越预期的产品,实现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
■他山之石
发力文旅复苏 各地八仙过海
去年以来,尽管疫情带给旅游业的阴霾仍未散却,但在全国各地,从政府到行业、企业,都没有停下对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探索,不断有新思路、新方法涌现。
山东省财政牵头成立了8只认缴规模191.5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通过对接优秀基金管理机构,设立产业基金、项目基金等方式,吸纳优秀项目企业加入基金投资项目库,支持相关企业渡过难关,为精品旅游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春秋航空大力开发低价高频的本地游市场,推出了微游上海系列产品,2021年9月推出建筑可阅读专线车,通过观光车+微旅游形式,将上海特色建筑转化为旅游资源,大大提升了微游频次,深受市场欢迎。
澳门旅游局推出了澳人食住游项目,旨在扩大内需,带动社区消费,并计划将项目延伸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设计琴澳区域联动的旅游产品,促进粤澳文旅深度合作。
浙江乌镇景区自去年开始利用自有酒店的设备与技术,为高收入的家庭提供家政服务,为一些大企业提供上门餐饮和培训服务,同时也向其他企业输出部分员工,缓解了部分就业压力。
近年来网红经济火爆,西安、重庆、长沙等网红城市纷纷出圈,西安的摔酒碗、不倒翁姐姐,长沙的文和友、茶颜悦色,重庆的洪崖洞、穿过居民楼的轻轨等热门话题不断,城市在网上热度不减,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网红城市共有的特点,便是依托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质,不断增加曝光度,不断制造话题,从而提升城市知名度,为疫情后的文旅复苏蓄能。
年轻朋友啊,春已经翩然而至,就像阻不住生机已经降临枝头,青春已经降临你生命。让我重复一句吧:它得之不难,失之也易。因此,当你拥有它时候,就得想到应该如何珍爱它,不久之后又应该如何与之揖别,以及将来应该如何使之终于化作我们称之为“果子”东西。
- 标签:
- 编辑:夏学礼
- 相关文章
-
桂林 旅游业(桂林旅游业发展现状)
编者按: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著名旅游城市、世界旅游胜地桂林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躺平还是自救?这是…
- 桂林旅游攻略三日游(桂林旅游攻略三日游天气预报)
- 桂林旅游最佳线路(桂林旅游巴士线路)
- 桂林旅游景点大全介绍(桂林荔浦旅游景点大全)
- 桂林 旅游天气(桂林天气旅游什么季节好)
- 桂林 旅游局(桂林旅游局电话)
- 桂林 旅游 旅行社(桂林比较好的旅行社)
- 桂林 旅游住宿(桂林旅游住宿好的酒店)
- 开展警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意义
- 大全_中华网教育频道_教育知识传播平台
- 今天是世界扫盲日这十句关于教育、读书、求知的名言值得收藏